• 4

關于安全快門與篇幅的迷思~ 歡迎大家參與~

個人看法,除非不得已,一定上腳架

尤其是現在的DC,連觀景窗都沒有,安全快門決不是焦段的倒數就可以
老師有在說
上腳架
上腳架
上腳架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luckyjacky wrote:
很多書上都是寫APS...(恕刪)


是有這種說法是沒錯..乍聽之下也應該是合理...

不過仔細推敲片幅與焦距的關連..卻讓我覺得..快門速度應該是要視為相同條件..



相較於全幅.....APS-C*1.6


那假設將相同焦段分別於FF跟APS-C上各得一張圖片..(這時FF的圖片視角應較APS-C所得的廣)..
再將FF所得圖片裁切成APS-C所的視角相同...

此時...相對於焦距換算所需之快門影響...應該是相同的...


相同畫素面積條件下

APS-C所得為焦距*1.6之圖片...(或許會有人把它視作為"變相之望遠"..所以也會在快門速度上做調整)
但是...只要將它理解成為相同焦段之FF圖片1/1.6裁切.....是否就可以忽略快門速度之差異??


FF優勢在於可得比APS-C較廣之焦段....(我個人把它假設成使用大畫素取得圖片之後再縮圖)
假設與APS-C相同快門相同焦段條件下FF所得圖片解晰度會比APS-C好..
或許是因為假設性的大畫素圖片縮圖而來....(裁切成1/1.6後...畫面素質應該會與APS-C接近吧)



所以當APS-C在 55mm 1/100...f5.6...ISO200下能得出滿意的相片時

FF在相同條件下則能給你更大的滿足




純粹是個想法.....不知這樣有沒有討論到重點

說了這麼多不如簡單做個實驗.
把70-300mm的鏡頭拉到300端,
然後分別接在FX及DX的機身上觀看.
看著觀景窗內晃動的程度,就知道為
什麼DX安全快門要多乘那1.5(1.6)了.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frizenet wrote:
迷思因為字面上的原因...(恕刪)


樓主也許覺得
這樣寫顯得比較有文化吧
我的部落格 http://blog.yam.com/spst

哦噴!~ wrote:
關於安全快門與篇幅的...(恕刪)



如安全快門理論超過相機 機械作動速度(如最快閃光燈同步快門)
安全快門理論則尚待討論

一般入門機身 機械運作大約是在1/200~1/250"
那為何可以使用1/1000"的快門速度進行曝光?
則是靠上下片的快門簾的遮光 於1/200"內達成1/1000"的曝光
(這跟黑卡遮光原理是一樣的)

不過上面講的,如果是機械電子混合快門就不適用了(如D50.D70.D70s)



不訪拿500mm 用1/800"~1/4000" 的速度來手持拍拍看
符合了安全快門原則,可是一樣是糊的

老椅子 wrote:
是有這種說法是沒錯..乍聽之下也應該是合理...

不過仔細推敲片幅與焦距的關連..卻讓我覺得..快門速度應該是要視為相同條件..



相較於全幅.....APS-C*1.6


那假設將相同焦段分別於FF跟APS-C上各得一張圖片..(這時FF的圖片視角應較APS-C所得的廣)..
再將FF所得圖片裁切成APS-C所的視角相同...

此時...相對於焦距換算所需之快門影響...應該是相同的...


相同畫素面積條件下

APS-C所得為焦距*1.6之圖片...(或許會有人把它視作為"變相之望遠"..所以也會在快門速度上做調整)
但是...只要將它理解成為相同焦段之FF圖片1/1.6裁切.....是否就可以忽略快門速度之差異??


FF優勢在於可得比APS-C較廣之焦段....(我個人把它假設成使用大畫素取得圖片之後再縮圖)
假設與APS-C相同快門相同焦段條件下FF所得圖片解晰度會比APS-C好..
或許是因為假設性的大畫素圖片縮圖而來....(裁切成1/1.6後...畫面素質應該會與APS-C接近吧)



所以當APS-C在 55mm 1/100...f5.6...ISO200下能得出滿意的相片時

FF在相同條件下則能給你更大的滿足




純粹是個想法.....不知這樣有沒有討論到重點


小弟之前也是在書上看到APS-C要乘上1.6時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個人的想法與老椅子兄相同,如果站在同一位置不變(這是先決條件),然後一台FF機身,一台APS-C機身
同時接上一樣的一隻鏡頭(拿定焦鏡50mm來說),似乎只有畫面裁切的問題
(如果先決條件是取得相同畫面大小那又不一樣了,APS-C要往後站一些,是否因為這樣讓人覺得焦段變長了)

但是以站在同一位置來說,會不會因為FF和APS-C篇幅大小造成兩個機身吃進光量的不同造成安全快門不同的問題
這也是個人感到有點困惑的地方?

另外如果站在"同一位置"只是換機身,焦段相同,要取得相同曝光量,那快門和光圈是否會因為篇幅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呢??
因為透過鏡頭看出去兩台機身所含蓋到的畫面不同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zhaohua 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zhaohua/sets/
老椅子 wrote:
是有這種說法是沒...(恕刪)

"觀景窗畫面"內1mm的位移(晃動)
在"同焦段"下對APSC而言
佔整個"觀景窗畫面"比例的嚴重程度就是比FF多1.6倍
為了減少那1.6倍的位移程度
所以就要用快1.6倍快的快門
用"觀景窗畫面"去想
就知道APSC安全快門*1.6的原因了

或者是拿一支200mm以內的長焦鏡
同焦距分別裝在FF和APSC上
透過觀景窗
你就會發現晃動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再拿自己的經驗
在FF上用135L
快門1/125s都還OK
一但換成接APSC
快門1/200s以下的失敗機率真的頗高

zhaohua wrote:
小弟之前也是在書上看...(恕刪)

同鏡頭同光圈
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是固定的
跟機身一點關係也沒有

重點不在片幅,重點在於機身震動程度與最終呈現的尺寸
如果你的機身本身會震得比較厲害那就要比較快一點的快門速度
再來就是最終呈現尺寸,其實很多晃到一點點的照片洗小尺寸的照片是看不出來有晃到,或者說在電腦上放全螢幕看跟100%檢視也是有差異,一個看起來沒晃到一個看起來有晃到
現在一般人都把相機裡最大的尺寸當作最終呈現尺寸,但如果你不這樣去看待的話很多照片其實都不算有晃到

這部分又可以延伸到不同片幅之間的關係
比如說為什麼同焦段aps-c的快門速度要比ff快
其實這就跟為什麼aps-c跟ff在一樣的拍攝情況下aps-c用計算方式算出來的景深會比較淺是一樣的
同一顆鏡頭,一樣的焦段一樣的光圈一樣的對焦距離,只是中央裁切而已景深就變淺了?

dof計算跟安全快門的計算有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最終呈現的尺寸(還有觀看距離與視角)
換句話說如果你要把相機最大尺寸的解析度當作最終呈現尺寸的話
畫數越高的機種你的快門速度就得相對的再更快一些
aps-c的畫素密度比ff高所以快門需求相對要更高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可以把一些晃到一點點的照片縮圖縮到200萬~500萬畫素就看不出晃動
而這解析度也夠你洗4x6~8x10甚至更高的照片了

135mm等校焦段的倒數只是個建議值而已,有晃沒晃到還是要看你自己著麼去判斷
raguna wrote:
重點不在片幅,重點在...(恕刪)


您表達的果然比我清楚....

小弟口拙...總是比較不容易把腦子理的概念清楚說明吶..
lml640707 wrote:
""觀景窗畫面"內1mm的位移(晃動)
在"同焦段"下對APSC而言
佔整個"觀景窗畫面"比例的嚴重程度就是比FF多1.6倍
為了減少那1.6倍的位移程度
所以就要用快1.6倍快的快門
用"觀景窗畫面"去想
就知道APSC安全快門*1.6的原因了

或者是拿一支200mm以內的長焦鏡
同焦距分別裝在FF和APSC上
透過觀景窗
你就會發現晃動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再拿自己的經驗
在FF上用135L
快門1/125s都還OK
一但換成接APSC
快門1/200s以下的失敗機率真的頗高...(恕刪)



所以我才會假設性的把FF所得結果以1/1.6裁切....

此時快門速度所造成的影響應該是十分接近


但是假若是經由APS-C退後幾步去取的相同視角的方式..那肯定就如同您所述APS-C需將快門速度加快1.6倍
因為實際焦距是真的被拉長了

不過...也只是純屬猜想....手上也沒機器去體驗實際狀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