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

超級不行者 wrote:
攝影者在拍攝一張照片,
必然是當下、當場、當時的景象,
讓攝影者感受到一些衝擊,
認為值得保留那一瞬間的畫面,
因此,按下快門。
這樣的照片,
代表了攝影者個人對器材的掌握,
環境與光源的使用,
構圖表現以及美學涵養的總和力,
絕對可以自爽而不必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與意見,
也就是如樓主所言,可以開啟「忽視」模式。
但這時的忽視模式,比較像保險絲開關,
是一種防衛性的安全裝置,
保護入門階段的攝影人不要慘遭毒手。
隨著時間的演進,
技術的進步,對作品產生信心,
覺得自己好像拍得也不錯時,
便會開始追求其他人的認同,
而希望獲得第三者的贊同意見,
因此提出作品,嘗試接受大眾的讚美,
攝影者只要不拿出作品讓大家「給予」意見,
這種「忽視」模式愛開多久就可以開多久。
但當一個攝影者希望將作品提出,
接受大家「給予」意見時,
這種「忽視」模式應該就有必要關閉,
因為需要別人提供意見,
就不只是在自爽的層次,
而是希望能達到讓大家爽的目的,
等能達到大家爽的層次後,
大約已經完全清楚自己利用攝影工具能做到的事後,
又會漸漸回到只追求自己爽的層次,
這時,應該才會是「忽視」模式的完全體了。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