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淺學我真的覺得:挑一本好書花兩個鐘頭用心地翻閱,
比起上網東一個西一則的提問題,看書絕對更能有系統地學到東西。
不過先給自己1~3個月時間慢慢去瞭解攝影的概念,有些東西一時之間也無法在幾小時內瞭解它
以焦段來說,已經很多人說到了廣角,標準,望遠.....,雖然標準鏡過去底片135片幅下大約以視角43度附近當標準鏡的視角,因為它最接近人眼視覺的範圍
一般135規格的底片標準鏡大約是50MM這樣的焦段,焦距短於50以下稱為廣角,長於50MM以上叫望遠
以定焦鏡來看,35MM F1.4,50MM F1.4,85MM F1.4這三顆中,同品牌的這三顆鏡,一定是50MM F1.4最便宜
過去50 F1.4鏡頭一般品牌的大都在5000~7000這樣的價格,但35MM F1.4跟85MM F1.4就高出50 F1.4甚多
原因不外乎在這以外的焦段,在變型控制,色差的抑制,邊緣的成相,望遠的畫質上,都比50這要的焦段在設計上更複雜困難
越短或越長,及要維持大光圈下,成本一定高於50MM這樣的焦段,以50MM為基準點,越往上跟越往下跑越貴
這就是為什麼在APS-C上,雖然35MM算標準鏡,但價格卻一點都不便宜的原因
當然可能有人會拿120的規格來質問,120的標準鏡焦距是80MM或90MM附近,這有機會再討論
玩攝影的人很常犯的問題,應該說是常遇到的案例,就是一開始喜歡用長焦拍,越長的鏡頭越愛,70-300啦,100-400啦
問題是這種鏡頭除了某些拍鳥的人士需要外,一般正常使用拍攝下卻很少用到....
等拍了一段時間後,就越拍越短,16MM都嫌不夠短....
廣角鏡的優點,不是給你站遠遠地拍,而是當你被限制在靠很近的距離時,它就有它的優勢在,如在信義商圈要拍整棟101大樓,望遠鏡頭辦得到嗎??當然就是廣角鏡才能辦到
coldcrystal wrote:
常上網看鏡頭都一頭霧水
打個比方Nikon AF 24-85mm F2.8-4D
上面的那些數據代表什麼 (24-85mm) 我以前都以為
數字越代表可以照的更遠? 是這樣子嗎??
還有F2.8 那不是光圈嗎 不是像機本身裡面設定嗎 為什麼鏡頭也有
不同的焦距下,如35 F1.4跟50 F1.4雖然光圈都是F1.4,但光圈造成的光孔的大小直徑卻不同
光圈大小是可以算出來的,光圈值(F Number) = 鏡頭焦距(mm) / 光圈口徑(mm)
如50MM的光圈在F2時,光孔的直徑就是50MM除以2(F2)=25MM
一樣的...35MM的鏡頭在光圈F2時,光孔直徑就是35MM除以2=17.5MM
所以不同的焦段的鏡頭,光孔的大小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把控制光圈的葉片設計在機身上,必須把光圈控制葉片裝在鏡頭上,所以為什麼鏡頭上有標示光圈值(過去的科技是辦不到,雖然現在辦的到,但光圈控制葉片裝在機身上又有被異物撞毀的顧忌,裝在鏡頭裡受外殼的保護不是更是聰明的設計嗎)
而且過去機械式相機很多光圈必須在鏡頭上調整,甚至不少機身的快門設計在鏡頭上,如哈蘇等120的相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