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吃相難看的比賽2009年基隆港務局舉辦郵輪之美

chujy wrote:
一直以來, 小弟認為...(恕刪)

當然如同正常牌局牌桌上.賭運氣也賭技術.賭輸了表示技不如人或運氣不好.只能信服認輸而已..如果跟老千賭無論妳運氣多好或牌技多好.已經未賭先輸了.你只能接受一個結果也就是輸.....
看了一下查了一下.發覺得獎者都是很努力在拍照的攝影人.也很努力在投槁參加攝影比賽. 而投件108人才7百多張照片.從這裡面選出來.所以很多人入圍得獎.還有多張入圍.可見這種攝影小比賽.參加的人少.得獎人多.多半是用來鼓勵參賽者.多參加比賽多投幾張時.得獎機率就大了. 108人 745張作品. 55個獎項. 平均一人投七張. 有二分之一中獎機率.

如果樓主投件10張.卻沒有一張入選.那可能只能說要多參加比賽.增加中槳機率.
或者學 莊靈老師一樣.投一次之後.自此不再參加各項投龍或攝影比賽.


前面已經講過這種評審模式.要做弊有可能. 但是沒人會吃飽閒閒沒事作弊.況且這些評審根本不認識得獎者.
因為每個從700多張挑照片.不會這麼精準的有認識還看過作品的. 更而且每個評審口味亦不同. 只能取基分最多的公約數. 況且並有多名參賽者參觀評審過程 很重要: 若要知道台灣這種流傳已久的攝影投搞怎麼評.去多看幾次各個比賽就知道.都是相同一套. 一選再選. 一刷二刷三刷四刷. 刷到最後就是得大獎的.


相信日後得這個首獎的.將來投各項攝影比賽會比二獎的還要來的勤勞些

別用猜疑來質疑.或心存疑慮.認為不公平.這種比賽仿用投龍評審制度.要做弊真是困難.別用猜疑來否定這麼一個
獎勵參賽者的小小攝影比賽. 更何況這比賽只是為了拿照片布置基隆港務局的網站用. 一般人應該一年難得拜訪幾次基隆港務局的網站吧.

這種小小攝影比賽.鼓勵性質.鼓勵攝影人參賽.應該是要多多舉辦.讓喜歡參加比賽的人盡量有機會參加.
至於公不公平.其實覺得這比賽還蠻公平的. 幾乎是快要人人通通有獎.只是最大獎不是每個人可以得到的.
畢竟只有一個阿. 總要有取捨的.


谷歌一下:

首獎作者: 是很努力參加攝影比賽.參加攝影班.並有參加攝影比賽.初次得此大獎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9%83%AD%E9%81%A0%E8%A3%95&btnG=%E6%90%9C%E5%B0%8B&meta=lr%3Dlang_zh-CN%7Clang_zh-TW&aq=f&oq=

二獎: 作者: 參加攝影比賽更加勤勞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7%8E%8B%E5%9C%8B%E8%89%AF%E6%94%9D%E5%BD%B1&meta=&aq=f&oq=


三獎: 王惠玉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7%8E%8B%E6%83%A0%E7%8E%89%E6%94%9D%E5%BD%B1&meta=&aq=f&oq=

三獎: 潘文良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6%BD%98%E6%96%87%E8%89%AF%E6%94%9D%E5%BD%B1&meta=&aq=f&oq=


看了比賽官網.主辦單位連評審老師的名字都能寫錯也夠誇張.



基隆港郵輪之美
攝影比賽得獎名單公布
本局為慶祝64週年局慶,期盼透過鏡頭照片詮釋,展現港都郵輪之美,並鼓勵民眾搭乘郵輪旅遊,享受美夢成真,留下人生美好回憶,特舉辦「基隆港郵輪之美」攝影比賽,「活動期間」自98年4月16日起至98年6月30日下午5時截止,參加比賽攝影人士十分踴躍,總計108人投件、745張作品參加比賽
為達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於本(7)月14日(星期二)上午9時,假本局基港大樓二樓「第一會議室」辦理公開評審,並有多名參賽者參觀評審過程。由本局聘請5位攝影專業人士擔任評審,評審老師分別為翁廷華老師、白明德老師、陳立人老師、詹益曉老師、應文進老師共同組成評審團,經過5位專業人士審慎評選得獎作品如下:
一、「金牌獎」1名(頒給獎狀乙紙,除由麗星郵輪贊助「3 天 2夜(9月至10月)行程」約等值新台幣10,000元船票2張,並另外由基港局提供獎金新台幣10,000元):
郭遠裕「七色希望,夢想出航」
二、「銀牌獎」2名(頒給獎狀乙紙,每名獎金新台幣各 10,000元):
劉逸瑩「大船入港」、王國良「愛的擁抱」。
三、「銅牌獎」3名(頒給獎狀乙紙,每名獎金新台幣各5,000元):
王惠玉「愛之船」、胡祐銓「噴水迎賓」、潘文良「家將護港」。
四、「優選獎」5名(頒給獎狀乙紙,每名獎金新台幣各3,000元):
劉逸瑩「泊(一)」、連士傑「看!好大的船」、吳秋菊「港都風情」、林國欽「安麗首發團」、吳秋菊「郵輪初體驗2」。
五、「佳作」15名(頒給獎狀乙紙,每名獎金新台幣各2,000元):
王國良「洗船」、沈庭禎「同心協力」、曹夢麟「風動」、劉逸瑩「銀幻之美」、蔡世賢「基隆港夜色」、胡祐銓「基隆港之星」、吳秋菊「友誼之船」、林國欽「迎接安麗團(二)」、劉鄭文徳「泊(一)」、洪年宏「歡迎蒞臨」、林國欽「永業迎賓客」、潘雲潔「護港家將」、陳美雲「旅行」、潘雲潔「歡迎您」、葉秀鳳「迎賓獅團」。
六、「入選獎」25名(頒給獎狀乙紙,每名贈送等值約新台幣500元紀念品):
胡祐銓「基隆港之星1」、胡祐銓「基隆港之星2」、胡祐銓「基隆港之星3」、蕭慶良「看!郵輪之美」、趙健生「王者英姿」、吳朝宗「港都夜情」、彭念陸「環遊寶島」、彭念陸「領航」、吳秋菊「港都夜未眠」、蔡俊生「停泊」、游金發「照亮港都」、郭遠裕「港都虹現」、羅子羚「獅群迎客輪」、周文章「麗星郵輪之美(二)」、吳春錫「港灣之美」、利勝章「麗星郵輪之美」、曾慶順「參訪團蒞臨」、吳春錫「進港」、利勝章「越夜越美麗」、劉逸瑩「暮色」、蔡世賢「郵輪之美」、陳麗秋「基隆港都郵輪之美」、吳劭文「港邊即景」、廖俊六「美哉麗星郵輪(二)」、林育嫻「迎安麗輪」。
本次攝影比賽得獎人員,本局將另擇期頒獎,未來得獎作品將公佈於基隆港務局網站(基港資訊網/下載專區/桌布下載/基隆港寫真),供各界瀏覽下載。

TaiwanPhoto wrote:
看了一下查了一下.發...(恕刪)

我不知道你的身分是啥.不過常看到如有人質疑攝影比賽評審不公的問題.都可見到你會跳出來幫那些評審說話.我強調過比賽是公平沒錯.第一輪評審方式是有問題的.對評審方式我清楚的很.第一輪是由五位評審從全部參賽作品中.每人挑選出若干張進入複選.若評審個人私心只挑出自己認識看過的作品.其餘的豈不就被淘汰掉而無法進入複選.評審本當然不會參加投件.某些評審也真的很大公無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風範.但我知道有某些評審自己慨頒授徒.還曾經是協辦學會其中之一的高幹.常擔任只要有該學會協辦的評審.其學生參賽作品都會經過其過目.據我了解得獎者有人跟其中評審有私人交情...無法不令人起疑........
第一輪評審方式

您當天評選時有在場嗎? 有去研究過第一輪拿起來的是淘汰? 或是入選? 建議下次最好是現場看.才知道第一輪是淘汰或是進階. 沒現場看是不知道的. 因為您我都不在現場.

這種投龍評審方式. 第一輪有可能是淘汰.也有可能進階下一輪. 而下一輪所再挑出的.也有可能再入下一輪.或是變淘汰. 這要到現場看才知道. 不是每次挑出來就是進入下一輪.

這種評比方式.由來已久.有好也有壞. 經由這種挑選有些首獎不一定是最完美的. 或是最棒的作品.
所以有時候看到比賽作品出爐.會覺得第二三或入圍的作品看起來可能比首獎好看
之前莊靈老師說他年輕時.投了幾次沙龍.但透由這種評選都被刷下來.不代表他的作品不好.所以他後來也就沒再投.
也沒有進到學會體制


並不是跳出來替這些比賽講話. 只是個攝影小比賽. 台灣每年辦的這種小比賽實在太多. 108人參賽. 一人可至多繳10張. 才7百多張. 這已經是快要人人有獎

只能鼓勵您多參加比賽.別得失心太重.多投.因為這種比賽都是取公約數居多的.
說不定哪天真的就是作品棒.得到首獎.

第一輪選取. 有時候不知道是淘汰的或是入選的. 兩者皆是有可能的. 這要現場看.

任何攝影比賽一定有贏家與沒入圍的. 任何攝影比賽也不一定完全是公平公正的.要挑到最後一張成首獎. 有可能是最大公約數基分最高. 也有可能是最後第二張變頭獎 就要看當下評到最後是如何評

除非有人有更好的評選方式.而廣為被採納. 要不然這種流傳幾十年的攝影評選方式是不容易被推倒的.
可以選擇參加.也可以選擇不參加. 但這種比賽只要有訊息.多拍多投就有機會入圍的. 這次還蠻多人重覆入圍的.
這獎金一樣會照給的. 畢竟是鼓勵性質的攝影比賽.

全被刷下來. 或許只是這個評選制度會有好有壞. 也無法稱您的意.

也許您拍的真的很不錯. 可以把您參賽的10張作品貼出來看看嗎? 而且您也知道這活動辦這麼多年.
或許很多人會想看看.為什麼投10張沒一張入選的? 之前相同比賽也沒有入選過?

換個角度想: 如果攝影人都覺得攝影比賽不公平.質疑主辦單位. 那以後誰敢再淌這混水辦比賽?
這種鼓勵性質的攝影比賽又不像某些攝影比賽要收取高額參賽費用. 酸然要花沖洗費/底片/時間/參賽.

對攝影比賽沒過多的興趣. 但可以研究一下怎麼玩攝影比賽的.
教您一招老招. 像這次108人參賽, 700多張. 知道這比賽. 就多用些人頭戶 增加中獎機率.
雖不可取. 但是真的還是有人這樣做的. 找人頭參賽. 但主辦單位能防止避免找人頭參賽的攝影比賽嗎?
其實還蠻困難的. 說這樣公不公平? 真的有人找人頭參賽. 增加中獎機率. 但也得要找的到人頭.
重點是糖水片也要能獲得幾位評審第一眼與持續的青睞. 光靠一位評審青睞與關注是不夠的.

真的別太在意這樣的攝影比賽. 除非您真的很看重這份獎這份首獎獎品. 就各憑本事.

台灣有很多是"職業"參加攝影比賽的攝影人. 應該還是有很多技巧可以增加中獎機率.



























TaiwanPhoto wrote:
第一輪評審方式您當天...(恕刪)

若我沒猜錯的話.你應該是台灣省會的人.台灣省會跟基隆兩個學會的關係.相信大家都清楚得很.評審名義上雖是請台灣省會的人評審.其實他們的身分也是兩學會的人.簡章公佈評審日期是7月12日星期日.因之前有人跟我提起前兩次這種第一輪評審方式.個人認為這樣有違公平性.要當場建議更具公平性第一輪評審方式.一早就去現場卻撲了空.從官方網站才知道臨時改變評審日期.改在非假日的7月14日.顯然有避開假日觀看人多.怕引起爭議種種跡象無不令人質疑.本人所提到第一輪評審方式.為了節省時間用在會內比賽.當然是沒問題.對內比賽會員評審間彼此都認識.又只單純是交流性質.沒有高額獎金.不會引起爭議.若將這一套也用再對外公開評審.那問題可就大了.對學會那些人我清楚得很............
很抱歉我不是任何攝影學會的人.只是跟您一樣愛攝影的人.但是有空閒暇會多關注攝影的事物而已.
取個帳號taiwanphoto 有在研究一下台灣的攝影發展.純興趣而已.
用這個招排也相當多人.不一定是台灣攝影學會.您可能搞錯.現在已經沒有台灣省攝影學會.
只有台灣攝影學會.除了台灣攝影學會.在台灣還有台灣攝影藝術學會,還有台灣攝影xx....很多都用這個名稱.

如果比賽辦法是評審訂定而非主辦單位定.可能難度會更高.可能評審會要參賽者自己準備一系列10張組照
做專題呈現.一次評一組10張照片.而非用拆散打亂700多張作品方式來評.一次評10張主題主照. 而非拆散打散這些照片來評.但目前的台灣各大小攝影比賽.並沒有很重視專題組照的呈現.只有至東四張組合連作. 要求專題組照一系列的.目前好像有台灣攝影藝術學會主辦的台灣攝影新人獎.與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辦的傳統攝影獎項. FNAC 的馬拉松攝影賽也可以列入之.

但評審只是被邀請評審.不一定是制定比賽辦法的主辦單位. 要打破這種單幅決勝負.業餘攝影比賽的辦法與評選過程.不一定可行. 只要主辦單位想刁難一下參賽者.制訂要求一次投10張用單一專題呈現. 相信參賽者可能不到108位.降到個位數都有可能. 所以先前講過台灣有很多大小攝影比賽都是在獎勵業餘攝影人.讓大家有比賽觀摹用幾乎人人有獎中獎機率高的方式來辦理. 才會講說千萬別太在意. 而老是質疑這些主辦單位或是評審過程們不公平.
那這種風氣一直興盛下去.也不一定業餘攝影人的福氣.因為每次辦比賽就被批的滿頭包.那還是別辦理的好.
港務局辦這個比賽上頭都講了是用來網站製作或是取美圖而已.這是推廣活動.

有些事情不是在論壇講講就可以改善.您覺得頭輪挑選的不公平. 據所知這種流傳已久的攝影投龍挑選辦法.還有是
頭輪有現場的人各拿一張起來. 拿起來之後才告訴拿的人這批照片是進入下一輪.或是立刻被淘汰掉.這種隨機方式
有時候真的要看現場才知道當下如何評審與祧選的.沒有在現場是不會知道的.因為要防弊或是先入為主或刻意坦護.
這些取巧方式. 當初在制定這套辦法時.就已經有想到. 找的到史料的是這種方式是 李釣綸.鄧南光. 李鳴雕.郎靜山.
陳雁賓等....在台北沙龍時期就沿傳下來的辦法. 除非有想到更好的辦法.

至於單張單幅決勝負.其實很殘酷.還是樂見如果有主辦攝影比賽的多多要攝影人用主題一連串主題來投遞
而且要求20X24 以上的投件規格.可能想參賽的意願就較低.甚至辦不起比賽來.但相信主辦單位可能不熱見參與意願低落的比賽. 雖然可以防止之前所講的為增加中獎率採用人頭戶投件.

至於比賽評審日期由周日改周二. 您覺得港務局公家單位周日會上班嗎? 現在景氣差. 獎品對攝影人來講不無小補.
景氣差 政府應該周日要求公家單位全面上班工作. 學學法國總統一樣要求修法開放周日店家可營業不犯法. 要不要要求政府也修法.公家機關周日也上班來便民辦理各項業務? 更改評審日期也許是缺失.但是公家單位周日要其上班開門辦活動還真是困難. 以前基隆港周六日還有貨櫃結關日.現在早就沒人想周六日辦結關報關業務.難怪基隆港港口排名直直落.應該建議政府讓公加機關周日全面上班辦業務來拼經濟.這又是題外話.

用谷歌查了一下, 幾位評審都有網站與部落格.如果有對這樣評審過程有異議.可以一個一個去請教看看評審的過程辦理. 認為這種挑選照片過程不好. 也可以提意見. 若只用猜疑猜測倒不如去追出事實出來會比較好些. 甚至跳進去參加現場評審挑選觀摹更佳.



白明德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ai932e/

應文進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ywj-wenchen/

翁庭華
http://www.thwong.tw/

陳立人 - 不太確定
http://www.wretch.cc/blog/kldidy


TaiwanPhoto wrote:
很抱歉我不是任何攝影...(恕刪)

您講了那麼多似乎都避重就輕.沒提到重點.我的意思是這種學會對內的封閉式評審方式.用在對外開放式的比賽.就有讓評審私相收受的空間.只有由學會協辦或主辦的比賽才沿用這種種方式.第一輪評審方式跟重複獎項就是個大問題.真正有公信力的比賽是不能重複得獎的.您說讓更多參賽有得獎機會.似乎與事實不符吧.相反的更壓縮了參賽者得獎的機會.一個人投十張得了了四五張.從大獎到小獎都囊括.顯然有批次得獎的跡象.這樣的結果很讓人難以信服.........
那不然你覺得該怎麼評呢?
網路投票?
拜託~網路投票投出來那個第一名能看嗎?
灌票就被灌爆了
現行的評審方式的確有瑕疵
也有很大的可能第一輪會有你所說的情況
不過會因為你在這抱怨而改變嗎?
醒醒吧~不會的
要不然你就是在也不參加
要不然你就是去接觸他們的團體
況且在這大喊不公
我們也不知道您的照片是不是真的驚為天人
真的比那些得獎的人好上許多的對吧
scrumhalf wrote:
每次看到類似這種文章都會想說,
比照尿檢的方法阿!
「進到實驗室的樣品只有編號,沒有嫌犯的名字。」
做出來的DATA,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恕刪)


真的要做. 這種方法應該也沒用吧.

評審只要事先請他想選的人把他拍的照片事先給評審看過

到時評審才看照片選不是一樣沒用.

不過我覺得參加比賽嘛

還是有運氣的成份.

不要太在意了.
台北/ Steve Lee
TaiwanPhoto wrote:
很抱歉我不是任何攝影學會的人.只是跟您一樣愛攝影的人.但是有空閒暇會多關注攝影的事物而已.
取個帳號taiwanphoto 有在研究一下台灣的攝影發展.純興趣而已.
用這個招排也相當多人.不一定是台灣攝影學會.您可能搞錯.現在已經沒有台灣省攝影學會.
只有台灣攝影學會.除了台灣攝影學會.在台灣還有台灣攝影藝術學會,還有台灣攝影xx....很多都用這個名稱.


哈~~!!!平常發文只有兩句話的人今天怎麼這麼多話?!?!?
還想撇清關係?!?!?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老學會搞小圈子私相授受的把戲~~!!!!自己人跳出來幫自己人站台~~!!現在不就活生生地在這裡上演嗎?!?!?!
如何要別人相信裡面沒有把戲?!?!?

TaiwanPhoto wrote:
用谷歌查了一下, 幾位評審都有網站與部落格.如果有對這樣評審過程有異議.可以一個一個去請教看看評審的過程辦理. 認為這種挑選照片過程不好. 也可以提意見. 若只用猜疑猜測倒不如去追出事實出來會比較好些. 甚至跳進去參加現場評審挑選觀摹更佳.


所以您是要別人直接去問那些大老說"請問一下您們評審時有沒有私相授受?"喔?!?!?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