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打內閃可能比不打還糟。
當有人問外閃的價值、效果時,我都不免拿這篇出來,
倒不是因為拍的多好,而是我覺得可以很直接、快速的比較出差異。
小弟在剛入手SB-800 的時候,
簡單的拍了幾張照片作為內外閃的比較,
若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SB-800試拍
內閃直打:

外閃+柔光罩+跳燈:

離閃:光源在右側

至於用內閃打跳燈、加柔光罩、離閃等,
都可以用一些特殊裝備達到目的,
像跳燈,就有人在內閃前面擺一塊小鏡子,這樣就能用內閃打跳燈了,
像離閃,可以用類似潛望鏡的東西來改變發光位置,
但是效果如何?恐怕跟真正的外閃還有一段差距。
至於這些只有外閃可以達到的功能,到底需不需要?是不是必須?
我覺得見仁見智,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像下面的例子:
未補燈,背景因為相對位置的關係,上半部亮,下半部暗,造成人臉更亮的效果,
如果用內閃或外閃直打補光,也只會讓人臉更亮。

用離閃對右下角的背景補光,整個反差就沒那麼大了。
因為風景區人擠人,臨時能做的就這樣了。
不過是不是一定要拍到這樣才能接受?或是其實上面的照片就OK?這就因人而異了。

不過有一點是內閃直打沒辦法避免的,
當你用長鏡頭(小弟指的是鏡頭本身很長,不是長焦段的鏡頭)或是加上遮光罩的時候,
在廣角端,照片的下半部會有陰影,這是鏡頭跟內閃相對位置,所造成的。
例,小朋友裙子上的陰影並不是現場的光源,而是相機的內閃造成的。

應該是說,如果內閃達不到你想要的,外閃應該會是選擇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