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nes1117 wrote:閃光燈有做什麼樣的處理嗎 您好,有些照片使用的閃光燈有加柔光罩不過不是市面上賣的那種,是自己手工做長得很像便當盒以下面這張照片為例,當天少帶了一個柔光罩(太懶又健忘)所以只有左側的光線有柔光,右側是閃燈直打因此可以看見青蛙的眼睛、泡泡上的光線質感是不太一樣的...
每年季節到了都說要好好拍,念了幾年都還是沒有好好拍攝沒辦法,這季節能跑能拍的東西太多,實在不太想窩在樹林不動整晚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天,趴在水裡拍蜻蜓,旁邊有七個女高中生在玩水,那天挺不專心的這個點也是一直沒拍滿意過,現在拍攝題材已經轉移,大概無望了...bighead1428 wrote:您好,有些照片使用...(恕刪)
在野外找生態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些遺珠之憾想拍某物種,一聽到同好通報資訊隔天馬上衝去可能天氣、人品等等問題就是沒那個緣分紀錄這幾張照片時心中也是不斷念著一隻無緣的小灰蝶一整天尋尋覓覓下來果然只能期待下次了...嫵琉灰蝶/達邦琉璃小灰蝶 Udara dilecta (Moore, 1879) by Sam Lee, 於 Flickr白弄蝶 Abraximorpha davidii ermasis Fruhstorfer, 1914 by Sam Lee, 於 Flickr白弄蝶 Abraximorpha davidii ermasis Fruhstorfer, 1914 by Sam Lee, 於 Flickr
雙燈或多燈的拍攝比較能隨心所欲地營造光影但相對的實務操作上也比較耗時,經常有設備擺好蟲子也跑了的問題...躡手躡腳的小心擺放,動作太慢生物會跑掉急性子想快點架好設備又容易動到環境驚擾到生物也照樣跑掉在拍到與營造細膩光影間的取捨經常陷入兩難,端看個人如何取捨01版上以及小弟個人幾位朋友有些都是生態攝影方面的專家實際出門拍攝時要扛多少東西走林道找生物,看了真的會腿軟只能說那些友人的精神實在叫人感佩不已,那種辛苦沒經歷過的應該很難想像而且好不容易架好設備,相機準備對焦的時候蟲子飛了,只能摸摸鼻子繼續努力...一張喜歡的照片背後,通常是好幾次默默吞下的白做工...但打到一兩張自己很喜歡的光影時,那感覺又是多麼令人熱血沸騰阿...這隻樹蟾在下雨臨時性的泥灘水中靠近水面的枝條上吹泡泡整個人是趴在泥巴水裡拍,如果是直接涉水走過去怕表面起波浪干擾到牠也怕動作太快泥巴水變混濁,所以當天在每隻蛙跟蛙之間移動時太靠近水面個體,就只能人在泥巴水裡慢慢、慢慢的爬過去Rennes1117 wrote:了解!看來還是要兩...(恕刪)
前幾天剛在念,今天早上就已經刊登出來台灣正式新增兩種樹蛙,碧眼樹蛙與王氏樹蛙,都是從艾氏樹蛙分出來的新種依照資料看來,三者在生活習性上皆很相似,鳴聲、蝌蚪及成體形態皆有差異當然最重要的是分子遺傳學上的研究也證實他們確實是新的種類所以台灣的青蛙又增加兩種,真是太可喜可賀了,超開心~~以下歡迎來貼碧眼、艾氏與王氏樹蛙接力,我沒拍過王氏只能貢獻碧眼與艾氏...碧眼樹蛙,新種新種~~艾氏樹蛙,喜歡在樹洞產卵養小孩的樹蛙分出來的兩個新種也有相似行為,都很有愛心~~bighead1428 wrote:第一隻碧眼樹蛙,何年何月能拿到一張正式的身分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