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可以對自己的作品多一點尊敬嗎~~按下快門多一點用心, 減少後製


c8631506 wrote:
哇咧~一篇回文的涵意...(恕刪)


根本偶早就證明, 也早就知道不相干的東西去 "試想" 他作什麼?
偶貼那張照片的用意怎麼會被你拿取胡扯成什麼試想如果失焦XXOO的?
誰的閱讀能力(包括看照片)的能力有問題阿?
c8631506 wrote:
大師不愧是大師,說得...(恕刪)


請參照

Jeff Wall


Andreas Gursky


Gregory Crewdson


數位時代的攝影家,拍攝的技術得更加嚴謹...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c8631506 wrote:
大師不愧是大師,說得...(恕刪)


大師嚴謹的功夫至少在這樓主跟你都失傳了,
67% 都作不到.

大師有三本著作,
the camera, the negative, the print,
後制最少占 1/3 的內容,
涉及的範圍則是整個攝影過程,
大師的多想是要把如何後制也非常非常用力的想.
Cudacke Dees wrote:
根本偶早就證明, 也...(恕刪)

你拿那張不過想證明你的後製能力到何處罷了。
可是以你那張後製的技巧,早在兩年前就玩到不想玩了。
根本不值一晒~

呼應樓主的看法不是要說後製不重要。
而是想表逹若拍照的技術好,可以減低拍照時失誤的機率。
得到的raw檔素值較佳,後製的寬容度較大。

而不要因為拍照技術不佳,拍了一堆爛素材回家,
然後坐在電腦前多花時間修圖!!!

這樣的道理及我們要表逹的意思,你懂嗎?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另外請參照 William Klein


這位大師通常用三至六個月的時間亂拍上百近千卷底片,然後花一二年的時間好好的挑片、裁切、修正照片,然後編輯成攝影集。

太多歷史上的攝影大師都是大量的在暗房調整裁切,當代的攝影大師也很多都使用數位修片技術在自己的作品上。

拍照時盡量拍得好只是一種攝影的方式選擇,以為這是"好"的準則就太過於狹隘了...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c8631506 wrote:
你拿那張不過想證明你的後製能力到何處罷了。
可是以你那張後製的技巧,早在兩年前就玩到不想玩了。
根本不值一晒~


那偶給你兩個月,
希望你玩的出來!

c8631506 wrote:
呼應樓主的看法不是要說後製不重要。
而是想表逹若拍照的技術好,可以減低拍照時失誤的機率。
得到的raw檔素值較佳,後製的寬容度較大。


樓主跟你的看法早就被偶證明後制不重要,
後制是被拿來彌補錯誤的,
你不用現在偷偷改口,
你早就不知覺得自曝其短了,
事實上多想是要包含後制一起想的,
拍照的技術, 是要包含後制一起規畫的,
分開從來就只是作了一半而已.

c8631506 wrote:
而不要因為拍照技術不佳,拍了一堆爛素材回家,
然後坐在電腦前多花時間修圖!!!


看吧, 你後言就打前嘴了,
會不會坐在電腦前面花時間修圖,
跟有沒有拍砸根本不是有因果相關的.

好啦, 偶給你兩個月,
就偶那張汽車動態攝影的水平,
如果你可以拍一張技術很佳, 不用作電腦前面修圖的出來,
更好,
但是包括修圖在內偶給你兩個月, 希望你的技術不要讓偶失望!

prionsc wrote:
可以對自己的作品多一點尊敬嗎~~按下快門多一點用心, 減少後製
這種觀念沒人想過嗎??


不會想後製的有分兩種:
第一種是真的拍得很好,在當下就決定了照片的氛圍,因此不需要後製
第二種是分不清楚沒後製跟有後製的差別

當第一種比較厲害

涂拔瘋木工 https://www.facebook.com/tupawood/
樓主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你不同意就說說你自己不同的看法嘛,討論問題不就是這樣的嗎?有必要口誅筆伐嗎?
最近一個客戶給我很深的感觸

客戶是一個食品廠~規模不小
他們委託我來拍幾張產品的照片
而我怕拍砸鍋
就跟專業的商攝公司合作
目前2個星期了
1張滿意的照片都生不出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客戶說~
裡面的肉捲炸太焦~顏色太深~~~NG
客戶說~~你就用電腦調淺一點就好啦
我直接就說~~
我重拍~~
食物的料理是這張照片的根本
如果連這個防線都棄守
乾脆我就全部用後製合成好了
幹嘛那麼辛苦2個星期拍不出一個屁來

真的拍照跟後製
都要很用心
Cudacke Dees wrote:
那偶給你兩個月,希...(恕刪)

兩年前有玩過類似後製手法的作品~
就放在個人相簿上,想看自己去翻。

Cudacke Dees wrote:
樓主跟你的看法早就被偶證明後制不重要,

首先;樓主在這幢樓的地基上寫道"減少後製",而不是"不要後製"。

第二;討論到現在後製需求約略可分為兩種;
1.修補拍照技術失誤所需的後製。
2.表現個人創作、意念所需的後製。

依樓主"按下快門多一點用心,減少後製"來看,
個人認為是減少第1種的後製,至於第2種後製屬於創作部份,
個人在139樓回覆時就提過暫不討論,以免問題發散。
你硬要扯進來談...

Cudacke Dees wrote:
拍照的技術,是要包含後制一起規畫的,分開從來就只是作了一半而已.

有這樣的拍攝情況我不否認。
在拍HDR或寬景照...等,確實要想好後製該怎麼處理。

可是在拍婚攝、街拍、竉物...時,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給你慢慢想嗎!?
這時能想到的就是儘量減少拍攝失誤的次數,以免重要照片沒拍好,
回家要花更多的時間修圖。

或許自始至終你都無法了解"拍好照片"這件事的重要性為何?可是當
有一天你拍了一、兩千張婚攝作品回來,又有時辰壓力要趕給客戶時,
你就能了解事前拍好有多重要了。

Cudacke Dees wrote:
好啦, 偶給你兩個月,
就偶那張汽車動態攝影的水平,
如果你可以拍一張技術很佳, 不用作電腦前面修圖的出來,

你以為你誰呀?給我兩個月時間玩出來?
那我是不是也要指定我相簿中某個拍攝題材,
給你一段時間拍出來...少幼稚了好不好,先生。
我有自己的拍照計劃,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吧。
無名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c8631506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