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azuki21 wrote:
「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在同一焦距鏡頭下,振幅不會因片幅大小而改變的。我曾在102樓說明了!請回102再看看。

引自102樓的最後一段﹕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所以在不同片幅下,廣角鏡頭比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總會較低。


錯!!
片幅不同畫面不同
所以視角不同
當然震幅不同
APSC震幅是FF的1.5/6倍,m43是FF的兩倍,CX是FF的2.7倍
35樓Feng大和149樓SilverEarth大講得不只清楚
還圖文並茂
我真的很難理解你怎麼還弄不懂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azuki21 wrote:
而roachc大大也都在113樓同意了﹕
azuki21 wrote:
用 50mm 的鏡頭,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論FX 和DX還是其他片幅或不同大小的底片,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就是說在某一片幅下,用 50mm 的鏡頭,你能得到穩定的成像,在其他片幅裏(其他配置不變)這個穩定度的成像是不變的。

roachc大大 wrote:
在物理學裡,
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是成立的,沒問題,

對就是對,不是我同意了才是對,
而且一段話中僅一句話對,並不代表整段話都跟著對,OK?
別斷章取義的把我的一部份話拿來替您背書......擔當不起!

您的最大癥結,在於邏輯思路混淆,糾纏不清,
經常把完全對立的事合併起來討論
企圖以對的理論來掩護錯的理論,
如底下這兩段話就是完全兩碼子事,
卻被您合併在一起來討論......
azuki21 wrote:
前面:不同片幅但像素密度相同...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
後面:兩者在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小片幅所拍攝得的物件比例被放的更大

前面說:片幅不同但畫素密度相同又放大100%檢視,
如此前提則兩者放大後的相片尺寸大小一定不同!
後面卻搬出『兩者在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
另外,我在139樓&143樓所指出的也是同樣的毛病,
一下子相片大小相同,一下子感光元件尺寸相同?......不再贅述。

所以我僅是以我的觀點,指出您的論點中我認為對或錯或混淆(矛盾)的部分在哪裡,
您不思考您錯在哪裡,卻拿我所同意的部分觀點來替您背書......唉!
lml640707 wrote:
我真的很難理解你怎麼還弄不懂

請看看我在 144樓所說的既是開玩笑也是諷刺的話:
roachc wrote:
樓主不是來問問題的,他(樓主)是來考您們的!

樓主早就在 19樓宣布 azuki21 寫在 14樓的 1/50s 是標準答案了
所以現在 azuki21 兄正在為維護主考官(樓主)的尊嚴而苦戰中
azuki21 wrote:
回覆156樓﹕
我們想請您解釋的是:
現實上:掛同一支鏡頭,
D700 用 DX(APS)拍一張,5.3MP
D7000(APS)拍一張,16.2MP
在相同的相機振動下,這兩張的模糊程度有沒有相同?
舉這個例子夠清楚了吧?


是的,D7000的細節會比D700顯示的多(原因是兩者同是(APS-C)格式,但像素密度不同)。
但也不代表,D7000利用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不能拍出清晰的細節

模糊程度 vs 不能拍出清晰的細節......雞同鴨講,閱讀理解能力有夠差,唉!

掛同一支鏡頭,在「相同的相機振動下」,當然指相同的快門,
管它是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還是等效焦長的安全快門,

我建議您還是先加強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 腦筋靈活一點吧!
否則,跟您討論真的很累!
小葉叔叔 wrote:
冼大的意思我很同意

如果有計算手振與補償的公式
那個公式裡面一定要有一個變數
不然公式就不能成立

而這個變數~就是冼大的不確定原因
既然有不確定的原因
就很難有正確的標準數據
也就是說
安全快門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我完全同意「手震因人而異」,
所以我們現在討論的前提是「相同的相機振動」,
這「相同的相機振動」在實驗室中很容易製造出來並測量之,
也是各家(鏡頭 or 機身)防手震級數標準的由來。
azuki21 wrote:
多謝提醒已修改114樓的那一句了。
..........
在114樓裏,我的意思就是說,感光方法會不斷變化,但用 50mm 的鏡頭,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在焦平面上的成像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錯!
在物理上,同一鏡頭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會變是沒錯,
但那僅是一個過程,不是我們所要的結果,
我們真正要的,是用感光元件(含底片)把鏡頭成像所紀錄下來的結果,
感光方法改變,尤其畫素密度改變,一定會使輸出結果(模糊程度)改變,毋庸置疑!
這也是您的死結......只願意討論到鏡頭成像這一關,故意忽略影像紀錄這一關。

第 152樓開頭這句話也是同樣的錯誤(故意忽略畫素密度改變)思維:
在討論數碼相機感光元件上的有關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請不要忽略「在不同片幅下相同畫素密度」最終的輸出尺寸。

而且,
縱使感光方法沒變,因為輸出尺寸改變,輸出結果還是會變。
這就是高階 SLR 或 DSLR 或 中片幅 相機有「反光鏡預鎖功能」的最大原因,
有大圖輸出需求的拍攝者,
務必要極力減少相機振動對成像的影響
連反光鏡彈起這種小振動都不能忽視,
這也是 149樓所表達的重點:輸出尺寸越大,模糊越明顯!
lml640707 wrote:
APSC震幅是FF的1.5/6倍,

剛看到這一句時嚇了一跳!......1.5/6 = 0.25倍

原來您的意思是:APSC震幅是FF的1.5倍(指 N 家)or 1.6倍(指 C 家)

lml640707 wrote:
azuki21 wrote:
「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在同一焦距鏡頭下,振幅不會因片幅大小而改變的。我曾在102樓說明了!請回102再看看。

引自102樓的最後一段﹕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所以在不同片幅下,廣角鏡頭比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總會較低。

錯!!
片幅不同畫面不同
所以視角不同
當然震幅不同
APSC震幅是FF的1.5/6倍,m43是FF的兩倍,CX是FF的2.7倍
35樓Feng大和149樓SilverEarth大講得不只清楚
還圖文並茂
我真的很難理解你怎麼還弄不懂

因為 azuki21 兄始終執著於把自己侷限在鏡頭成像這一關,
故意忽略我在 166樓講的:影像紀錄這一關。

同一支鏡頭的鏡頭成像永遠相同(含有振動時的模糊),
這是物理原理,並不會因為焦平面是底片或不同片幅(密度)感光元件而改變。

但在實務應用上,
用不同片幅 or 密度的感光元件紀錄下來的該同一鏡頭的鏡頭成像
所紀錄下來的影像卻是大不相同

簡單說:鏡頭成像相同,影像紀錄結果不同。
其實就算是智能偏低,
眼睛不很好的人,
都不難看出來,
這兩張同一時間, 同一個角度, 同一台相機,
同一個感光原件, 同一顆鏡頭在同樣的光圈同樣的快門,
同樣輸出比例, 同樣畫素輸出大小,
同樣程度手晃,
而唯一不同就是等效焦長不同的照片,
等效焦長 1.5x 的那張就是很明顯得更糊.

那這已經是除了等效焦長是操作變因以外,
其他能列出來的都已經是控制變因, 全部都完全相同得到的結果了.
那偶想這邊的人應該都是看的到, 多少用過一台相機, 拍過幾張照片的人,
偶應該不用標是哪張是等效視角 1.5x 的照片.

那還看不懂的.. 也不用多說.... 快去從國中理化開始重修吧!



小葉叔叔 wrote:
冼大的意思我很同意如...(恕刪)


樓主的問題: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這你的回答有啥關係?
不管是"每個人安全快門不一樣"還是"安全快門怎麼計算?"
一點都不影響怎麼回答樓主的問題

不管是石膏手還是帕金斯手
安全快門都是取決於等效焦長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風輕揚 wrote:
安全快門取決於你雙手...(恕刪)


基本上這句話並沒錯呀!
就像你樓下的淡淡說的,
這個安全快門的意思只是說在這個快門以上能有更穩定更高的機率完成拍照,
因為這也要看拍照者的手持穩定度呀~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