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為何要堅持M模式?

小杯子 wrote:
稍縱即逝的畫面:有多...(恕刪)


所以過去沒有AF的時候..
照片也不用拍了???

況且,我好像沒有說..
只有MF才是正確的...
或是AF是錯的...

不過我M的到就好..
喇叭嘴技術交流,超越唬爛的境界
jackel996 wrote:
所以過去沒有AF的時...(恕刪)


以前拍底片,剛學時幾乎每張快門與光圈;都是要作紀錄的......底片上不會顯示..然後在一張張比對檢討

現在是DSLR;有辦法把m玩的好的人;應該玩起點測+AEL:更能得心應手....







一旦明白了世界是複雜的,人性是複雜的,我們就擁有了寬容與智慧,{城府}可以讓我們游刃有餘的行走其中。

小杯子 wrote:
以前拍底片,剛學時幾乎每張快門與光圈;都是要作紀錄的


一捲軟片出去,包包裡面一定都有一本本子還有筆..
軟片資訊、拍攝時間、光圈、快門,
或是每一張拍攝時的想法與訊息都會做簡單的註記..

不過說真的,DSLR買到現在..
除了一開始在玩功能之外,
到現在幾乎都是MF..點測光..
買了SB-800..i-TTL也是放著..囧..

雖然不敢說拍的好...
可是就是這樣調東調西很忙的感覺..很習慣XD
喇叭嘴技術交流,超越唬爛的境界

jackel996 wrote:
一捲軟片出去,包包裡...(恕刪)


小弟是覺得M不M:沒啥大關係,有能力玩M的;一定可以把點測+AEL玩的更好...

除非你是要玩特殊快門~~~~


一旦明白了世界是複雜的,人性是複雜的,我們就擁有了寬容與智慧,{城府}可以讓我們游刃有餘的行走其中。

yansson wrote:
當然不是為了表現專業...(恕刪)


M模式其實是拍照最基礎的方式...
初學者從這裡開始會對光圈快門的相對關係更清楚...

而現在很多人卻先P,拍不好就用A...然後以為好照片都是M拍的...
根本本末倒置...然後就產生一些離譜到一個極致的觀念...還以為是真理...

網路上鬼扯個幾句....就把人家當神....當作大師....
真正專業的攝影家....在這裡通常被嘴砲轟得一塌糊塗....


風輕楊數位影像工房 http://www.windflow.com.tw
看完大家的意見後,我比較好奇一件事。
以M模式拍照的人,除了靠相機內建的測光看目前的設定為ev多少時,要拍幾張才能找到自己要的曝光??

如果是靠liveview的人可以看LCD只要拍一張沒問題。
但如果是不靠liveview又不參考相機內建測光的人呢?

就像前面說的,參考相機內建測光跟AV、TV模式調整ev不就雷同?
除非拍攝環境的光線很均勻
http://www.pixnet.net/MuYuuSou
小杯子 wrote:
稍縱即逝的畫面:有多...(恕刪)

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從包包拿出相機馬上拍,這就是我說的少數使用A的狀況

但正常情形我都是有準備要拍照的,到了攝影地點測好光就一路M下去了

這時可以專心取景構圖,不用理會SPOT是否對準18%的位置

看到想拍的主題過暗或過亮也會自覺要調整,M比較容易達到人機合一

甚至拍風景的話,我連對焦都是M,A850在MF狀態只要壓著AF/MF鈕就會對焦,放開就固定

焦點曝光都固定了,構圖怎麼移動都沒影響,而且很省電

這是我目前拍照的方法,可以參考但不一定要和我一樣
-----------------------------------------------------

補充說明,所謂目前拍照的方法是指數位單眼

回想以前剛拍正片是不容許曝光失誤的,寬容度比負片小還無法後製調整

因為每張都會重新找18% SPOT測光,那時確實是A模式+AEL為主,不過每張測光是很累的

後來換中大型相機都純機械也無所謂M不M了,還是要每張都用手持測光表測一下,不然回家發現少半格就毀了

但現在差個半格都很容易調,而且可以即時預覽,實在是變懶了才用M模式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yansson wrote:
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恕刪)


M
一個是光圈~~~~~~變化的是景深

一個是快門~~~~~~變化的是曝光

那麼?

請問
構圖?取景?意境?
甚至是The moment?


該擺在哪裡?
一旦明白了世界是複雜的,人性是複雜的,我們就擁有了寬容與智慧,{城府}可以讓我們游刃有餘的行走其中。

小杯子 wrote:
M
一個是光圈~~~~~~變化的是景深

一個是快門~~~~~~變化的是曝光

那麼?

請問
構圖?取景?意境?
甚至是The moment?
~...(恕刪)

正確的說法是...

光圈~~~~~~變化的是景深和畫質

快門~~~~~~變化的是時間

兩者都會影響曝光

我的思考,在不會手震又非強調淺景深的前提下,光圈是用該鏡頭的最佳畫質光圈,每個鏡頭不太一樣,請熟悉您的鏡頭特性
拍風景小單眼大多F/11,中片幅大多F/16,大型F/22以上
拍溪流慢快門就1-2秒為主,光圈濾鏡儘量配合
拍動作主題以快門速度優先考量,拍MD可能要大光圈散景,但場景光線變化不大,用的還是M,若用A、S測到不正確的反射率,EV值反而會飄,除非你用平均測光...
至於構圖?取景?意境? 這些都是人在主導,並非器材因素,用照片訴說您的想法理念,已經無關M不M了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小杯子 wrote:
以前拍底片,剛學時...(恕刪)


簡單的圖 表達出不簡單的意境 看著 看著圖 身心舒暢 如臨野外 心曠神怡

小杯子 讚喔 !!



另一張黑白照 更是韻味十足 拍攝取景角度 女子臀部律動(若不夠圓 就失味了)絕佳好圖

讓我想起一幅世界名畫遛狗的女人 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謝謝分享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