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


SilverEarth wrote:
雖然每個人的安全快門...(恕刪)

大大這篇文早點出
這棟樓應該就不會蓋這麼高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在討論數碼相機感光元件上的有關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請不要忽略「在不同片幅下相同畫素密度」最終的輸出尺寸。

在同一焦距鏡頭,相同的拍攝距離,除感光元件外相同配置的同一相機,不同片幅但像素密度同相,在畫面中央位置拍攝同一物件﹕
全幅相機以運用實際焦長得出的安全快門能得到清晰的圖像(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在相同畫素密度下,小片幅相機以運用實際焦長得出的安全快門(和全幅用相同快門速度)也能得到相同清晰的圖像(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PS﹕如果不明白為甚麼能得到相同清晰的圖像,請參考回之前的討論。)

兩者在輪出同一尺寸的相片下,小片幅所拍攝得的物件比例被放的更大,因而更能細緻地觀察比全幅相機的同一物件,兩張相片裏所觀察的細緻度也就不同了。在這情況下,便會錯誤地為了要令相片更細緻而運用更高速的快門(原因,小片幅運用全片幅的實際焦長的安全快門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圖像(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所以更快的快門速度並不會令相片更細緻。那為何還要用更高速的快門(等效焦長的安全快門)?)。

兩者在輸出不同尺寸的相片下,維持不同大小片幅(畫素密度相同)所拍攝得到的同一物件比例不變,兩張照片所能觀察到的細緻度也是不變的。
最後,再再再重申﹕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能成功手持拍攝清晰照片的最慢快門),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azuki21 wrote:
最後,再再再重申﹕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很抱歉,讓我插個嘴然後就不問了。

既然有那麼多不確定的因素,安全快門這個概念還有什麼意義呢?換句說,這豈不變成人人的安全快門都不相同,於是「安全快門」這個概念不就是不well-defined了嗎?於是大家都在談一個不well-defined的觀念,終究不會有結果,不是嗎?所以這層樓何妨蓋到此為止?如果要繼續蓋下去,不論雙方炮火有多猛烈,第一件要釐清的事實是:當初定義安全快門的假設是什麼,這樣的討論才會有主題、結論才會有意義,不是嗎?

再回到旁觀者的身份,請繼續、或就此打住。謝謝。

azuki21 wrote: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這句話我同意
你一直沒搞懂的地方是
即使是每個人的安全快門不同
但是因為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
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同樣是50mm鏡頭
某甲訓練有素
在FF上的安全快門是1/30
某乙手比較容易抖
在FF上的安全快門是1/60

則同一顆鏡頭轉接到m43
某甲的安全快門會變成1/60
某乙的安全會變成1/125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azuki21 wrote:
在討論數碼相機感光元件上的有關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請不要忽略「在不同片幅下相同畫素密度」最終的輸出尺寸。

您很可笑呢!......又再 REPEAT. REPEAT. 灰個不停,難怪樓會高。

您善於用模糊的話來帶過,我把您這一段話做個簡單補充好了,
您意思是:
D700 掛同一支鏡頭,
用 FX(大片幅)拍一張,12MP
用 DX(小片幅)拍一張,5.3MP
這兩張的畫素密度相同,模糊程度也相同......是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是這個意思,
您用不著 REPEAT 那麼多次,
我們早就聽懂了,
也認為這是對的。

我們想請您解釋的是:
現實上:掛同一支鏡頭,
D700 用 DX(APS)拍一張,5.3MP
D7000(APS)拍一張,16.2MP
在相同的相機振動下,這兩張的模糊程度有沒有相同?

舉這個例子夠清楚了吧?

azuki21 wrote: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這一段也請不要再拿出來 REPEAT 了,OK?

在學理探討過程中,應該把變因減至最少才對吧?
SO!
我們現在是假設為●●「相同的相機振動下」●●
(這在實驗室中應該很容易做到,否則鏡頭 VR級數 的根據從何而來?)
別在 REPEAT 因人而異 這句話,OK?大家都看過好幾遍了。
如同冼鏡光老師說的:討論才會有主題、結論才會有意義,
因人而異的話,還有啥好討論的?您 REPEAT 得再多都是廢話!

azuki21 wrote:
兩者在輪出同一尺寸的相片下,小片幅所拍攝得的物件比例被放大(指的是物件在同一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比例),因而更能細緻地觀察比全幅相機的同一物件,兩張相片裏的細緻度也就不同了。在這情況下,便會錯誤地為了要令相片更細緻而運用更高速的快門(原因,小片幅運用全片幅的實際焦長的安全快門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圖像(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為何還要用更高速的快門(等效焦長的安全快門)?)。

又來了......這段話前後矛盾很嚴重喔!

不同片幅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 是互相衝突的,
別忘了您在開頭的立論根據是大小片幅不同,但是兩者『畫素密度相同』,
『畫素密度相同』,片幅不同,總畫素當然不同,
放大100%檢視 的相片大小絕對不同!

還有這段話:『兩張相片裏的細緻度也就不同了。在這情況下,便會錯誤地為了要令相片更細緻而運用更高速的快門
請問:是畫素密度高比較細緻?還是畫素密度低比較細緻?

azuki21 wrote:
在維持物件在同一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比例的情況下,兩個不同大小的片幅(畫素密度相同)所拍攝得到的同一物件輸出比例不變(但尺寸不同)的照片所能觀察到的細緻度也是不變的。

然後這一段又跟前一段的『不同片幅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又互相矛盾!

拜託您:把自己的邏輯思路搞清楚一點,OK?
回覆155樓﹕

但是因為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
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是錯誤的!

「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在同一焦距鏡頭下,振幅不會因片幅大小而改變的。我曾在102樓說明了!請回102再看看。

引自102樓的最後一段﹕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每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在同一震動下,落在焦平面上(CCD、CMOS、底片……)的震動的幅度都會有不同的偏差,而這個偏差的幅度並不會因片幅小了或者片幅大了而改變。所以在不同片幅下,廣角鏡頭比望遠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總會較低。


而roachc大大也都在113樓同意了﹕


azuki21 wrote:
用 50mm 的鏡頭,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論FX 和DX還是其他片幅或不同大小的底片,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就是說在某一片幅下,用 50mm 的鏡頭,你能得到穩定的成像,在其他片幅裏(其他配置不變)這個穩定度的成像是不變的。



roachc大大 wrote:
在物理學裡,
『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是成立的,沒問題,



回覆156樓﹕
我們想請您解釋的是:
現實上:掛同一支鏡頭,
D700 用 DX(APS)拍一張,5.3MP
D7000(APS)拍一張,16.2MP
在相同的相機振動下,這兩張的模糊程度有沒有相同?
舉這個例子夠清楚了吧?

是的,D7000的細節會比D700顯示的多(原因是兩者同是(APS-C)格式,但像素密度不同)。
但也不代表,D7000利用實際焦距的安全快門,不能拍出清晰的細節。

放大100%檢視 的相片大小絕對不同!

在152的說明裏,那兩個片幅的相片大小雖然不同,但在100%檢視下,那個在畫面中央位置拍攝的同一物件的圖像的清晰度和所顯示的大小比例也都一樣的。


然後這一段又跟前一段的『不同片幅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又互相矛盾!

拜託您:把自己的邏輯思路搞清楚一點,OK?


在152樓裏的句子以作修正。多謝提醒!

azuki21 wrote:
最後,再再再重申﹕「...(恕刪)


還在扯...
快一個禮拜了.
就是一台 Olympus SP-810UZ 或同等類型的相機去用用看就會知道的答案...
你沒用過就是沒用過,
你扯越多只是越丟人現眼而以.

azuki21 wrote:
回覆155樓﹕是錯誤...(恕刪)


偶四十九樓就已經教你了,
你都沒回去看清楚...... 還有臉叫別人去看寫什麼鬼話.......
冼鏡光 wrote:
很抱歉,讓我插個嘴然...(恕刪)

冼大的意思我很同意

如果有計算手振與補償的公式
那個公式裡面一定要有一個變數
不然公式就不能成立

而這個變數~就是冼大的不確定原因
既然有不確定的原因
就很難有正確的標準數據
也就是說
安全快門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

舉個例子
我用50的鏡頭
我的經驗告訴我
快門最少不能低於1/200
因為1/50的成功機率很低

所以1/50的安全快門對我而言
並不安全

我並不相信安全快門
我相信自己的經驗快門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