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Earth wrote:
雖然每個人的安全快門...(恕刪)
大大這篇文早點出
這棟樓應該就不會蓋這麼高了

azuki21 wrote:
最後,再再再重申﹕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azuki21 wrote:
在討論數碼相機感光元件上的有關安全快門取決於實際焦長還是等效焦長,請不要忽略「在不同片幅下相同畫素密度」最終的輸出尺寸。
azuki21 wrote:
「安全快門」是一個概念,也只是一個參考值,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肋肉、心跳,使用環境,不同相機和鏡頭的設計大小、平衡、重量……)。也就是說,在某一速度的快門下能否拍攝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也在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因人而異。
azuki21 wrote:
兩者在輪出同一尺寸的相片下,小片幅所拍攝得的物件比例被放大(指的是物件在同一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比例),因而更能細緻地觀察比全幅相機的同一物件,兩張相片裏的細緻度也就不同了。在這情況下,便會錯誤地為了要令相片更細緻而運用更高速的快門(原因,小片幅運用全片幅的實際焦長的安全快門已經得到了清晰的圖像(中央位置放大100%檢視)。為何還要用更高速的快門(等效焦長的安全快門)?)。
azuki21 wrote:
在維持物件在同一焦平面上成像的大小比例的情況下,兩個不同大小的片幅(畫素密度相同)所拍攝得到的同一物件輸出比例不變(但尺寸不同)的照片所能觀察到的細緻度也是不變的。
但是因為不同片幅導致視角改變所造成的振幅改變
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azuki21 wrote:
用 50mm 的鏡頭,用1/50秒的安全快門來拍攝,在焦平面上的成像不論FX 和DX還是其他片幅或不同大小的底片,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就是說在某一片幅下,用 50mm 的鏡頭,你能得到穩定的成像,在其他片幅裏(其他配置不變)這個穩定度的成像是不變的。
roachc大大 wrote:
在物理學裡,
『受晃動的影響是一樣的』是成立的,沒問題,
我們想請您解釋的是:
現實上:掛同一支鏡頭,
D700 用 DX(APS)拍一張,5.3MP
D7000(APS)拍一張,16.2MP
在相同的相機振動下,這兩張的模糊程度有沒有相同?
舉這個例子夠清楚了吧?
放大100%檢視 的相片大小絕對不同!
然後這一段又跟前一段的『不同片幅輸出同一尺寸的相片』又互相矛盾!
拜託您:把自己的邏輯思路搞清楚一點,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