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是一件很繁雜的工作, 它帶有傳統手工藝的性質, 需要親自閱讀書稿, 以人力或說智力抓出書的精髓, 需要像業務員般不斷打電話寫email跟作者或譯者或外編催稿, 就像任何產業的生產者一樣面臨合作廠商拖期交貨的問題. 另外, 編輯也有現代化的一面, 編輯不必再親自上陣改稿, 他只需將要求和標準告訴外包的編輯, 請她們按照這樣的標準作業, 事後再做抽查就可以了. 編輯也不用親自排版做封面, 但他需要為書找到一個適合的版面和封面.
很多人以為編輯是很手工業的, 所以他們會要求編輯做一些耽誤進度的事: 當稿子走到快出清時又從頭要求一字一字檢查, 當編輯對譯者或作者友善時, 就會誤以為編輯是單純服務作者或譯者的. 其實, 編輯是任何文字工作者的合作伙伴, 他代表的是一間出版社而非個人, 他要服務的不是譯者作者, 而是市場和讀者, 出版也是一門生意. 他背負的專業知識即有傳統也有現代. 編輯一年要負責近十本的書, 但不熟悉出版業的人會以為編輯一年只出一本書. 其實台灣的出版產業已是工業的一環, 每一個程序都有專業的考量和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