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時代變了,攝影的熱情與觀念也改變了


peter1027 wrote:
說真的,
樓主,如果您拍的東西真的很好的話,我相信你不會有這些感嘆~
如果你認真看待攝影這個興趣,認真看待了30多年了,可能..........你真的放輕鬆一點比較好~
前面有人跟您提到說很想看您拍了覺得ok的相片,還請您不要只貼您的老器材的圖,我想我可以懂他的感覺~
攝影這東西,看似門檻很低,但其實很講實力~
高手,就算拿手機去拍,拍出來的東西跟別人就是不一樣
庸手,拿哈蘇去拍,也只是一種自己爽的浪費底片罷了,數位器材還比較不浪費~
雖說是小dc拍的相片,但是看了您的遊記的照片,可以判斷您真的不是高手。
不是高手沒什麼錯,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庸手。
高手根本無須感嘆
庸手拜託不要感嘆
你我不認識,說話直接一點誤見怪~


這邊沒有小弟的長官或是客戶,
所以我說話直接一點,但是基本的禮貌都還是會注意~

是否覺得我皮癢、我猖狂,我無意見,不同人看到相同的內容就是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至於為何從小dc的照片可以看的岀一個人的照片素質在哪裡,
是我眼光特別銳利?我想這並不需要多銳利即可分辨,很多人都可以,
至於分辨的標準?看的懂的人就是看的懂,
一樣一樣細講,其實也只是個人觀點,最後流於口水,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並不在這裡。


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林大鳥雜,任何事情本是如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鳥雜隻後有寶鳥也有爛鳥,
我認為現再的時代,前20%的玩家比起以前的20%玩家,利害多了~
多看看進步的部分比較有意義,後段爛鳥的爛事,根本無需討論、討論也是浪費心情~


但我認為高手根本不會為這種事情感嘆、困擾,
與其感嘆困擾,還不如精進自己的美學敏感度~

器材再熟,計算景深公式背如流,都不如再相片的美感、題材上面下工夫提升~

討論可以,說我皮癢、要吵架?那倒不必浪費時間。
現在的人真的都是這樣
常常聽到有人問"你拿哪一台啊""我拿哪一台"
似乎你的機子比他人貴就決定你的作品比他人出色


可謂 不懂得人看你機子
懂得人會看你的作品

拍的用心拍的開心拍的盡興最重要
隨波逐流喜新厭舊實在不是那麼必要
說真的很訝異..這種樓每次都可以蓋到那~~~麼~~~~高
做甚麼,玩什麼,都是為了自己而已
實在沒必要為了別人的行為而氣餒感歎...

與其花時間討論別人的缺點
不如多花點時間省視自己.

個人小小意見
獸力車5599 wrote:
哈哈哈...
這位大哥您也先別這麼激動,我又沒說我是高手。
只是很懷念以前學生時代一堆同學共同研究攝影的生活吧了。


我不是大哥,我也一點都不激動,是一些看了我的回文看不太懂的人比較激動~

我只是提供另外一個角度的想法給您老大哥,不介意的話,再請您參考看看!


機車人生裡的主角 wrote:
現在的人真的都是這樣...(恕刪)


這沒辦法,大部分人天生就有炫耀本質
不管是套在甚麼方面都一樣
只是正好現在紅的是相機而已
前陣子的單車也是這樣

這篇換在單車類發文就會變成

很多人只是追求好車,卻忽略了體力才是最重要的一環
車友見面只會問對方騎甚麼車,不會問對方爬過幾趴的坡

說真的 習慣就好


peter1027 wrote:
我不是大哥,我也一點都不激動,是一些看了我的回文看不太懂的人比較激動~
我只是提供另外一個角度的想法給您老大哥,不介意的話,再請您參考看看!
...(恕刪)

謝謝!
真是受益良多。
我們是不同世代,「大哥」只是一個尊稱,如果造成您不舒服那就說聲抱歉了。

每個人對美感都有一份自己的想法與喜好,也會隨著時間改變。

有一次搭捷運在中正紀念堂站等車,看到牆上有貓攬的大型幻燈看板,其中有一張是拍貓覽入口大廳大樓的照片,天空好藍雲層好美,可是我卻越看越不習慣,因為拍攝的角度上仰,造成三點透視,所以建築物看起來好像向後傾斜。這是專業拍的當然很美,可是因為透視未修正失去真實性。沒看過現場的人會誤以為這棟建築是立方椎型,其實它是正立方體。
相同的捷運幻燈看板,在火車站附近或士林站我忘掉了,看到有一張是拍故宮博物院,中規中矩四平八穩,建築物就是呈現兩點透視,完全不會後傾,連兩旁的椰子樹也很小心都和畫面旁邊平行。這一看就知道應該是用移軸鏡或蛇腹機拍的。

論畫質和天候,以中正紀念堂那張較佳,但是我評故宮那張勝出。
因為我喜歡也習慣建築物就是正的,後傾或太大的變形失去真實性,至於藍天白雲只是配角而已。
這或許是老一輩的堅持。
雖然人眼也是三點透視,只要不是站在建物正下方上仰,我們的大腦會自動修正後傾的感覺,但是相機不會。

年輕時我也曾經跑去和平西路跟楊仁江學過建築攝影。第一個要求所有的建物都要正立,所以敗了一台4x5。
另一位已故大師張敬德評圖,只要三點透視建物後傾,管你創意如何通通拿到旁邊,不及格。
當時心裏低咕:甚麼大師,懂不懂創新啊!
過了這麼多年,我也變成老頑固。哈哈哈...
拍學校紀念冊建築物也注意透視,寧願被罵好醜,也要裁切照片犧牲下半張,不喜歡看到後傾快倒塌的建築。

學生時代攝影社的指導老師是錢浩,在以前國際學舍也就是大安森林公園的對面,開了一家大群攝影班,我也跑去學人像攝影。蠻好笑的,學了這麼多仍然還是庸才,沒辦法資質愚劣。
現在看到兒子女兒小時候的相片,也都是大光圈淺景深,然後又是趴地、抱樹、托腮,連老婆的相片也是這樣拍。
不過現在兒子女兒長大讀大學了,女兒還好,兒子很不喜歡回首看到這樣的相片,一直要把它撕掉。
連老婆也都喊:噁心!趕快收起來。老婆真的老了,妳以前年輕時不是喜歡這樣拍嗎?
想想也沒錯,一個讀大學的大男生,如果被同學看到小時候趴在草地上托著下巴的相片,心裏...
所以我現在只會拍立正站好的相片。

現在喜歡攝影即生活。
以前到了景點,天候不好不拍,天空不藍不拍,時間不對太陽角度不對不拍,改天再來。
現在灰色天空、下雨也都拍,拿起小DC隨便亂拍,只要到此一遊就好。
只剩下注意要全身或半身,要用小光圈長景深,人物後面的景點要拍出來,最好景點地名字體要清楚,否則還要被家人嫌這是在哪拍的。
尤其騎著腳踏車,也不能放下腳踏車不管,只能隨停隨拍,可是這樣更貼近平日生活的視野,不是嗎?

每次騎車經過大稻埕,看到都是灰灰的天空,難得有很漂亮的雲層,除非颱風來臨...
每次在馬路遇到行人,看到都是走路或站著,難得有行人捎首弄姿,除非...
台灣一年有幾天天空是藍色的,尤其那種藍到變黑的天空...
攝影即生活...

二次大戰,中國知名戰地記者王小亭,拍了一張日軍轟炸過後名為「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殘破的鐵軌中間有個放聲大哭的小孩。登上了TIME雜誌,震撼全世界的人心,改變了美國總統與人民對中國戰區的立場。
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取下﹞

很可惜,後來被質疑,小孩是事後擺上去的,哭聲是因為離開了母親的懷抱。
相片真實性被質疑後,震撼力消失不少...

同時期法國攝影師亨利.卡地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堪稱紀實攝影師中的佼佼者,拍了一張小孩幫媽媽買完物品得意回家的街景。沒有漂亮的光影,沒有完美的構圖,也不是偉大的題材,真實周遭生活的小品,至今依舊列為經典之作...
布列松--決定的舜間

生活即攝影...

當然,生活中的照片,也是可以拍得很有格調,這就要有功力了。
所以才要回過頭重新學習,我會虛心努力,希望能夠從庸手進步到一般水準就好,也不奢望進到高手。
更希望有人像外拍時,能夠有機會跟一跟,我也是很喜歡拍攝美女沙龍照,回到年輕的感覺真好。

競名競利竟如何,歲月蹉跎; 愁風愁雨惆不盡,總是南柯。
我倒是從樓主那篇腳踏車遊記的圖,看出來累積經年的攝影功力,張張有主題和佈置,是有用心按快門的照片。
能夠用小DC拍得出來,也有騎車的我是自嘆不如~這已經是馭繁為簡的境界了…


window2009 wrote:
拿不到照片給人看.....拿D4x也是枉然!!~~...(恕刪)
但願這句話能給整天追求高科技新相機產品者當頭棒喝。
"文過於圖" 四字... 有這麼貶低樓主嗎?
為什麼不能解釋成 "圖好 但文更好"
還是...人們都喜歡往自己認知的方向去解釋文字?

小弟比樓主的攝影年資還小很多 也自認拿不出好作品或文字跟大大分享
不過我自認跟一般人一樣 有正常判斷事物的能力
也擁有發表不侵害他人自由及尊嚴的言論權利

不論樓主的年資與實力是否相襯...
您真的開心就好~~
祝你能繼續用相機開心第二個30年



Fresa0321 wrote:
"文過於圖" 四字....(恕刪)


痾 不知道有看到您發言的有多少人會像您這樣解釋

尤其是[為什麼不能解釋成 "圖好 但文更好"]
您真的這樣想 就不會打"文過於圖"......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