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視丘的考題 : 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此時兩張照片上的景深???

dgg wrote:
我指「本來就存在」是...(恕刪)


沒有檢視方法的話,存在於底片上的景深,並沒有意義

當你去檢視底片上的景深,就存在「檢視方法」的問題,就存在放大縮小的問題,就存在人眼辨識率的問題

不去討論這個問題,景深無從表現、無從檢視,也就沒有意義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馬克蘇 wrote:
沒有檢視方法的話,存...(恕刪)


你就想想我提的儀器的問題
它倒底是「變出來的」,還是「原來存在」

這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自然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
我也沒完全否定你們認定的角度

有人舉手振為例
那我的疑問來了

照你們的邏輯
怎麼判定它手振?
放大幾倍,可說它手振了?
縮小到何種程度,可說它沒手振?

這在上面一篇我已提出
馬兄
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答案?
受教了

tsai_cc wrote:
請不要亂引我沒說過的...(恕刪)


tsai_cc wrote:
站在相同的位置來看照片
假設一張3x5的照片的景深(看得清處的部分)是鼻尖到臉頰,總共深度是2cm
放大到30x50以後看得清處的部分剩下鼻尖上的一棵大痘痘,痘痘的深度還是2cm
3x5的照片看起來鼻子最清處,整張臉是可以辨識
30x50看起來痘痘很清處,但是整張臉已經糊掉無法辨認
景深有變嗎?沒有!都是兩公分!只是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但是看照片清楚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視丘這道題目的答案錯了


上面是你講的,原封不動,一字不漏

我很認真的看了你兩次的發言,我看到的是:
「你認為照片放大了,你所謂「絕對景深」還是2cm,但因為照片放大,所以這兩公分只能從痘子到鼻子,沒放大的話,2cm就是鼻子到臉

所以是「景深」無論放大與否都是2cm

但實際上物體間的相對距離並沒有改變,所以「相對景深」,改變了從原來鼻子到臉的20cm,變成痘子到鼻子的2cm」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離題~離題~有些大大都離題!!
這跟設備.器材.鏡頭~根本不相關..跟人的眼球有關吧~開板大的標題都很清楚了"視丘"視丘"視丘".......丟筆沉默中.......我覺得題目也有問題~~沒把交代清楚..題目因該是要這樣的: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你站在同一個距離"..此時你所看到的兩張照片上的景深會一樣嗎???答案是:NO~;或者是: 從同一張 35mm 的底片放大兩張照片。一張為 5X7 吋,一張為 16X20 吋。此時兩張照片上會影響相片本身的景深嗎???答案是:NO~(基本上這是陷阱題也送分題)........如果這一題出現在以往的聯考,就差這一題有人可以上天堂,但有人住套房.."有沒有再聽.有沒有再聽.有沒有再聽".....來酸~~~
我怎麼覺得是縮小的問題
不清楚的相片會因為縮圖而變得清楚,
是這個意思嗎
所以相片中原本模糊的區域也因為縮圖而變得清晰
相對的景深在相片中的比例就改變了嗎
攝影人的份量來自於作品 而不是相機與鏡頭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frank_photos/
我的媽呀…剛開會回來
沒想到已經蓋到這麼高了…

問題越扯越複雜了,看的好累
我只能說視丘的問題或許不是非常嚴謹
但是懂模糊圓的人,一看到問題就知道此問題想問的重點與觀念

至於扯光圈、焦距、CCD大小、背攝體距離…這些都扯的有一些遠
因為這些都只是景深『影響因素』(CCD大小不是)
不是景深『真正的形成原因』
不多說,網友自己去瞭解模糊圓吧
它才是景深最關鍵的因素(只是因為人類眼經辨識力都差不多,所以被忽略了)

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模糊圓!

大家加油吧~搞不懂的趕快把握機會弄懂吧~
我再潛下去了…



dgg wrote:
你就想想我提的儀器的...(恕刪)


手振,有定義嗎?

你問了一個沒有定義的東西,或者是我自己孤陋寡聞,不知道他的定義

我只能給你我的「想法」,這個想法只是我自己的觀念

手振,就實際上來說,任何拍攝都有手振,無可避免

只是手振能否觀察到的問題,而能不能觀察到,有一些推論

例如,透過焦長、快門速度以及鏡頭、感測器辨識率的換算,可以得到一個概略的震動幅度,在這個震度幅度下,成像點的移動小於綜合辨識率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馬克蘇 wrote:
但實際上物體間的相對距離並沒有改變,所以「相對景深」,改變了從原來鼻子到臉的20cm,變成痘子到鼻子的2cm」
...(恕刪)


對不起,你這句話我看了很久還是看不懂你在說什麼
我那個地方說過相對景深改變了原來從鼻子到臉20cm?變成痘子到鼻子的2cm?


chao0707 wrote:
我怎麼覺得是縮小的問...(恕刪)


模糊圓的概念本來就是『清楚範圍』(或是辨識範圍)的問題
馬克蘇 wrote:
投影面做成拋物面、球面,就沒有模糊圓?...(恕刪)
抱歉,這部份是我弄錯了。
因為我不曉得攝影圈弄出這名詞來解釋景深,以前學物理、電子顯微鏡時,沒用這東東呀~ ^^a


用的是這個。

不過無損我前面所講的就是了。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