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tsai wrote:真的不用100%檢視...(恕刪) 完全不一樣,動態範圍如果要這樣用詞會太混亂根據各位前輩提供的對照圖,背景"散景"的紮實度,應該是散景的二線性稍強,散景邊緣稍微明顯因此在焦外成像的輪廓容易被刻畫出來舉個比前輩的圖再誇張一點的例子假如二線性低,背景的散景存在感就會降低,輪廓也會消失,如下圖之散景當然有更特殊的例子 Minolta 135 F2.8/T4.5 STF,背景的輪廓完全不見,只剩下如宣紙暈開的背景這些都是鏡頭的特性,個人無所偏好,每種散景都有適合的主題
flxchenn wrote:差異真是太小了! 小黑一是 1993 年生產的, Leica R 80-200mm f4 ROM 是 1998 年後生產的, 現在 ebay 上面的中古貨價錢跟小黑六差不多! 我這顆 Leica R 80-200mm f4 ROM 已經放在露天拍賣, 定價合理, 喜歡 Leica 的朋友可以參觀一下 R 80-200 f4 好鏡一支不幫推像話嗎?以上皆為 Sony A7R + Leica R 80-200 f4
enigma_wu wrote:R 80-200 f...(恕刪) L的散景明顯的就和上兩層樓上的二線性散景完全不同啊!話說我就是因為這樣子才賣掉TC-1的.....幫補一張,應該可以看的更清楚再補三張高反差黑白照
bearsheep wrote:L的散景明顯的就和上...(恕刪) 我也說是比較誇張的二線性散景啊我也說是不同的,Leica和小黑的散景還蠻不錯的而我的文章後兩張則是幾近沒有二線是散景的鏡頭、特殊鏡片的散景的鏡頭也就是所謂的,純正的,奶油散景
如果 Leica 鏡頭拍攝的照片比較有立體感是因為背景比較不虛 (散景比較不糊), 那麼我把 Nikon 鏡頭的光圈稍稍微縮一下, 例如從 f4 變成 f4.5, 不就達到同樣效果了? 換言之, Leica 鏡頭規格是 f4, 設定在 f4 (全開光圈) 拍攝時, 其實他的光圈比 f4 小. 這豈不是有作弊之嫌?同意, 背景的立體感與二線式散景沒關係.
flxchenn wrote:Leica 鏡頭規格是 f4, 設定在 f4 (全開光圈) 拍攝時, 其實他的光圈比 f4 小. 這豈不是有作弊之嫌? F光圈的定義是焦距/入射瞳,就這麼簡單要說光圈標示不實就該去檢視上述兩個數據是否有誤,跟景深怎麼樣沒有關係(另一個常見的謬誤就是拿進光量去質疑F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