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頭到尾都在爭啥後製後製
你不喜歡就算了
也根本不了解其實搖黑卡跟HDR的物理意義,根本是完全相同
搖黑卡是在同一張相片中"手動縮短某些區域的曝光時間"
HDR是由"不同快門決定不同的曝光時間",後期再由使用者(或程式)決定如何合成
同樣都是為了解決動態範圍不足的問題
沒有誰好誰壞
只是手法不同、造成風格不同罷了
FreeHand ZERO wrote:
哈哈,這位大師您很幽...(恕刪)
忍不住要回一下。
您對於攝影的認知究竟是多少? 我不清楚,也不了解。
您同意在暗房將底片洗出成影像,卻不認同透過數位處理嗎?
您知道,暗房技術之深遠也是影響到後來我們軟體對於影像調控上的內容嗎?
暗房可以處理全大多數的影像,加曝、減曝、增感、改色乃至於剪接都是可以的。否則安瑟亞當斯等大師派是如何拍出極為優美的影像的?
攝影本身就是一種獲得影像的手段,在能表達作者的觀念、不增加原本影像沒有的內容之下,我認為攝影者確實可以嘗試極多樣化的方法去針對影像做調控。
攝影的整個環結就包含了後製在其中,後製只是把作者要表達的內容更具體化的方法。我們應該想辦法榨乾每一張影像的內容,去表達、符合自己所要表達的觀念。
在準備按下快門以前動的是腦袋、在按下快門以後我們做的是技術,結合前後產生出一張影像,這才是我們攝影人以攝影為傲的地方。
如果您只是要說因此造成攝影技術上的浮濫,那根本是不一樣的問題。
最後,我近來難得在此看到篇好文,很感動

另外我真的發現,在HDR中天空的雲是很重要的環結,雲處理的好影像似乎就成功一半了。
小弟接觸攝影也沒多長的時間,有很多技術都還在摸索,
我一直認為攝影是門學問,它牽涉到許多的技術和物理現象,
拍照前有前製、後有後製,每一個技術都有他獨到的地方,
重點是那張照片是否能真實的"呈現"攝影者當時想要表達的心境或意象,
我多少能夠理解FreeHand ZERO大的想法,
在一些討論攝影的論壇或部落格裡,
很多的前輩其實都會建議把前製的比例放重一點,不要太依賴後製,
因為後製太方便太強大了,即使一張幾乎快失敗的照片都能把它變正常!!
有了後製,還需要性能那麼強的相機嗎?還需要挑鏡頭嗎?
也許只要有一個中階的相機加上準備普通的各焦段鏡頭,最後用後製...
也能"做"出一張不輸高階相機拍出來的好照片!!
不是說後製不好,從好的方面來看可以加強照片的品質(銳化、去光斑、強化效果等等),
但是過多的後製只會讓這張照片看起來很不真實、不自然,也許這就是攝影者要呈現的效果,
不過對單純喜歡攝影的人來說能以越自然的方式呈現就盡量不依靠加工,
用自己的知識與技術去捕捉你眼前那一瞬間的影像!!
對我來說攝影的樂趣就在於此,我不排斥後製修圖而我也多少會這麼做,只因我功力還不到家...

但是要玩軟體效果與技巧又是另一門課題了。
失落之星 wrote:
很多的前輩其實都會建議把前製的比例放重一點,不要太依賴後製,
因為後製太方便太強大了,即使一張幾乎快失敗的照片都能把它變正常!!
有了後製,還需要性能那麼強的相機嗎?還需要挑鏡頭嗎?
也許只要有一個中階的相機加上準備普通的各焦段鏡頭,最後用後製...
也能"做"出一張不輸高階相機拍出來的好照片!!
...(恕刪)
這位大大....您講到我的心聲了

本來不想回應,但看到您的見解就最後一次發文本篇
沒錯,數位化真的很方便,不像我們早期沖洗底片在黑漆漆暗房那樣麻煩
但許多人就像大大您講的那樣,拍照先想的是修片怎麼修,反正景怎麼拍都可以修的很美...
這!!! 不是本末倒置嗎?
到底攝影只是單純壓壓快門罷,或是拍照前做足功課和把技術練到位呢?
科技進步是好事,但是過度依賴科技,這樣攝影就只是很單純拍拍照,完全不需要賦予它任何意義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