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觀念的迷思~所謂好照片的定義為何?

文包 wrote:
所以你可以代替"當事人"肯定宣稱. 這照片模糊不清. 完全是life雜誌洗壞的. 沒有其他可能性存在

敢問,上面那篇英文文章是誰寫的? 是「我」寫的嗎? 我何時以「當事人的態度」「肯定」的替當事人宣稱? 這應該是您老的陋習吧?

不用客氣,請您老回去看看我寫回文,請引經據典的說,我上面的回應是以「當事人的態度」「肯定」的替當事人宣稱。

話說, Capa照片模糊這件事,當事人又是誰呢?不就是Capa本人與Life雜誌嗎? 這兩方面與這件事有直接關係的人所寫的文章,所發表的書,還輪得到您老來質疑嗎? 應該是您老的公信力在各方面已經受到相當的質疑了吧? 而不是真正的「當事人」所發表的書與文章需要被質疑吧?



況且,
文包 wrote:
我好幾頁前面就一直在提8張的說法了. 您怎麼一直代替我要幫我唸書呢?

您老臉皮厚,也沒這麼厚吧?

我回去查看您老在這棟樓的發言,您老從「唯一」變成「11張」,然後忽然寫出『「忘記8張」是怎麼來的』,然而8張的說法,也是「引文」之後才看到。

證據? 您老自己看看囉,這些回文應該是您老的文筆吧?
文包 wrote:
Robert capa諾曼地登陸唯一一張留存的照片也是又糊又晃. 哪裡還管構圖

文包 wrote:
但在11張裡面卻是這張最有名
在生死關頭. 手晃或構圖不穩甚至反過來成為這張影像成功的要素之一

文包 wrote:
前面吵了一堆搞到我都忘了8張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
這樣一引文才又看到


敢問,您老何時在「好幾頁」前就「一直」提8張的說法? 小弟不才,一直找不到「那幾頁」。




文包 wrote:
這批影像我想最大的價值是在於歷史見證. 在於他本人與士兵一起踏上登陸前線

這句話,還是由其他人來鞭吧。
東扯西弄,搞不清楚重點。


文包 wrote:
現在看起來被各方引用的文件內容
其實也有些出入並語帶保留

很明顯的,您老手邊根本沒有Capa那本書,所以您老也無從找起。
書名給了,頁數也給了,所以很明顯的,您老似乎連求證的能力與意願都沒有。

文包 wrote:
(換個例子來想像. 似乎就沒什麼人問過為何Ansel Adams細節拍得那麼清晰. 所以他使用的像機鏡頭底片. 拍攝數據這些媒材和技術細節是"重要原因". 不可以輕鬆帶過阿)

很高興您老提出這個問題。

請仔細閱讀下面有邏輯性的比較:

文包 wrote:
我關注的是影像手震失焦這個實際存在的結果

上面是您老親手寫的問題。

Molonlabe wrote:
如果今天您老說的是『我關注的是影像失焦這個實際存在的結果』,相信沒有人會跳出來繼續指正您老在史實上的錯誤。

上面是我建議的問法。

以您老上面提到的句子,若是換成類似的問句就是: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拍得那麼清晰」的結果。 這與我所建議的問法是相同的,所以不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應。

原因如下:
文包: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拍得那麼「清晰」的結果
Molon: 我關注的是「影像」「失焦」這個實際存在的結果


但是如果換成您老之前的問法:
文包: 我關注的是「影像」手震「失焦」這個實際存在的結果
文包 修改版: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拍得那麼「清晰」的結果

中間是不是少了引起眾人質疑的言詞?
沒看到? 提示: 就是那兩個紅字。

換句話說,如果照您老原先的問法,關於Ansel Adams這個問題的問法,應該是例如下面這個問法:
文包 比較版: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嵌入一個原因』拍得那麼「清晰」的結果。

中間紅字部分,您老可以嵌入「手震」「手殘」「手穩」...等言詞。

也就是說,按照您老最初的問法,這個問題會變成以下任何情形:
文包 比較版2: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因為「手穩」才拍得「清晰」這個結果。
文包 比較版3: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因為「手殘」才拍得「清晰」這個結果。
文包 比較版4: 我關注的是Ansel Adams「細節」因為「腳架」才拍得「清晰」這個結果。
...等等。

您老可以自問,這種問題會不會被炮轟? 能不能了解為什麼會被炮轟?




所以,您老可以了解這個問句的問題了嗎?
文包 wrote:
我關注的是影像手震失焦這個實際存在的結果



現在能不能瞭解「小地方」,「小細節」,「前因後果」有多麼重要了嗎?


文包 wrote:
後端沖洗導致手震模糊則是你和bisazza先提的
bisazza wrote:
FYI, Capa's work in Normandy D-Day was a photo lab mistake, that's why it is blurry....(恕刪)


這段英文不難 你已經看了很多次
Molonlabe wrote:
敢問,上面那篇英文文章是誰寫的? 是「我」寫的嗎? 我何時以「當事人的態度」「肯定」的替當事人宣稱? 這應該是您老的陋習吧?

不用客氣,請您老回去看看我寫回文,請引經據典的說,我上面的回應是以「當事人的態度」「肯定」的替當事人宣稱。

話說, Capa照片模糊這件事,當事人又是誰呢?不就是Capa本人與Life雜誌嗎? 這兩方面與這件事有直接關係的人所寫的文章,所發表的書,還輪得到您老來質疑嗎? 您老的公信力在這裡應該已經受到相當的質疑了吧?


所以? 說了這麼多好像又退回原本的立場了. "後端沖洗事故"只是模糊的"原因之一
晃動疊影是否也是因為沖洗事故導致. 也只是原因之一了
Capa說是life搞砸的. life說Capa自己沒拍好
這樣又回到一開始了不是



Molonlabe wrote:
您老臉皮厚,也沒這麼厚吧?

我回去查看您老在這棟樓的發言,您老從「唯一」變成「11張」,然後忽然寫出『「忘記8張」是怎麼來的』,然而8張的說法,也是「引文」之後才看到。

證據? 您老自己看看囉,這些回文應該是您老的文筆吧?

敢問,您老何時在「好幾頁」前就「一直」提8張的說法? 小弟不才,一直找不到「那幾頁」


您引了這麼多篇怎麼會漏掉#97哩.
文包 wrote:
就突然很多對歷史考證有興趣?的人就跳出來. 開始爭論. 當年是剩下1張還是8張還是11張
開始爭論當時是卡帕自己刻意失焦手振. 還是因為炮火失焦手振. 還是因為後端沖洗出包失焦手振



Molonlabe wrote:
很高興您老提出這個問...(恕刪)


如果你不喜歡手震這一詞. 要換成疊影或動態模糊也可以. 實際上也有人用了這兩個詞
我用手震這詞想指涉的事物跟後兩者意義相同

如果到頭來只是雙方用詞定義不一致不精確的問題. 那中間你也實在扯太多東西進來了




然後我是6年級的. 你講話都已經這麼酸了. 不必再用老來稱呼
-
peirreflame wrote:
這段英文不難 你已經看了很多次


文包書讀很多,但是不知道讀到那兒去了,可能他智商高,體能好,跑太快,看書的過程也一樣,草草略過。

不過整件事情原委如何,怎麼發展,相信大部分的網友爬文能力跟"理解能力"都比文包好。

有一點能確定的就是,文字遊戲是他的專長。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後續回文已對立,離題失焦,故唯讀。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