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ar wrote:
你這樣說,不正表示你...(恕刪)
你要討論另一話題嗎?
ACON99 wrote:
數位時代不見得管用
FF APS 像素密度不一樣....
roachc wrote:
為什麼在 CoC 的公式中:
A 檔案的 CoC = FX 片幅對角線長 43.3 / 常數1500,
B 檔案的 CoC = DX 片幅對角線長 28.8 / 常數1500,
或者說:同一張相片裁剪以後 CoC 竟然變小了?
就是因為 CoC 公式的前提是:
把 A 檔案 & B 檔案 都放大成相同尺寸的相片,放在相同的距離來檢視(觀賞)。
roachc wrote:
勸您先回去溫習一下什...(恕刪)
ACON99 wrote:
極端的講
D700 12Mp 跟D800 36Mp
兩台全幅 效果一樣?
那多的像素呢?
兩台照的相片都放大到36Mp 300dpi
12Mp的會出現馬賽克
代表啥?
像素越多的合焦圓內細節越多
模糊跟清楚的區分更細
代表啥?
不是[模糊圓]在數位下需要重新思考?
ACON99 wrote:
數位時代 像素密度等於是直接影響 TMD菜斯經驗公式中的 片幅/1500....
密度越高 常數1500搞不好要用2, 3000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