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如何兼顧老爸面子與溝通理念


GHJAVA wrote:
至於關注後面那顆腦袋,不如找一下裏面的那顆「心」


說的真好
攝影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或許板主希望老爸能了解你想要表達的建議
但你有想過自己是用什麼態度在表達你的"建議"嗎?

我想你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來PO文數落老爸的lag吧 ...
我要是有這種兒子
先打一頓再說

還有....你真的是你爸的兒子嗎?
這種事情還需要上網說?

H530325 wrote:
你吃他的, 睡他的,...(恕刪)


非常中肯~等你變老爸的時候,再用這種標題吧~
爸爸不一定要虛心的學習,但兒子一定要虛心的教導,一點也不厭煩的陪他拍照,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一點一滴教走路、說話、吃飯...你的技術不是來自書上,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你爸遺傳了攝影的腦袋給你,但他卻沒留一些給自己。
買很多書應該知道,李雪莉是有名的攝影師,你加入他的FB看看,他爸常批評他怎麼不去弄個攝影金牌,嫌他拍的...但是他不斷感謝爸爸的鞭策...
s8802222001 wrote:
因為我爸很早就開使在攝影拿的是sony 5年前的類單上山下海
所以他有經驗.但時而發現他拍這麼久.為何是用全自動在拍攝呢?
於是我問他一些些問題基本三要素的光圈 快門 iso 我爸爸渾然不知...當下錯愕
我想教我爸爸 但他都聽不進去
甚至說ae-1是什麼爛相機呀?...(恕刪)




我建議有幾件事情,樓主最好先分清楚
再來思考到底你所謂的懂相機,跟你老爸所謂的懂相機,有甚麼不同

因為你是個大學生了,代表你大約20歲左右,在你6歲左右大約就是1997年
1997年那個時候100萬像素的DC甚至都還沒發展成熟
所以你可以去翻翻你們家在你6歲的時候拍的照片,是使用哪一種底片相機拍攝的
我認為,如果你爸連曝光的基礎三變因光圈、快門速度、ASA值都不知道的話
很有可能跟我爸媽一樣,都是使用傻瓜型底片相機在拍照,甚至軟片的選擇都是沖片的相館建議的
傻瓜型底片相機是可以變焦的,但是除了變焦、選擇感度是幾度的底片、決定要不要用閃光燈之外
沒有其他任何事項是可以由拍攝者來決定,所以日後你老爸會選擇"類單眼"也可想而知
因為像AE-1這種SLR、大家在講的D90、或是你手上的幾十D,還有鏡頭系統等等
對你老爸來說,簡直是個不可思議的領域

我是從1999年開始有DC的時候接觸數位相機
從1999年~2003年這關鍵的幾年,讓DC一路攀升到性能的頂峰
才真正讓許多所謂的攝影老前輩搞懂"古人"所說的ASA(ISO)、長時間曝光在搞什麼東西
有LCD在拍照後可以即時瀏覽照片,也才讓更多DC用戶得以窺見各種參數調整後,分別有甚麼結果
但是我在2003年加入某攝影社的時候,社團指導老師滿手都是NIKON F4、AI手動鏡
結果你知道嗎,由於2003年9月的時後尚未造就第一波DSLR國民機革命的濫觴
(CANON EOS 300D在2003年尾才上市,在那之前,DSLR機身簡直就是天價)
因此市場上主流都是超級消費機SONY F717、FUJI S602等等(你所謂的類單)
我那個攝影老師非常看不起這種超級消費機,認為"只有傳統單眼才叫做攝影"
也造就他在課堂上介紹快門延遲(shutter lag)的時候,講出經典名句:
"如果你們的相機有快門延遲問題的話,就是記憶卡的問題,你們要換一張快一點的記憶卡就可以了"

(我是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以上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如果你知道的話,可以回答我看看XD)

後來我真正懂得很多"前輩"是如何"學習攝影",是在D70s問世後的事情
有一次我跑去社區大學的攝影班聽課,授課老師是非常有經驗的攝影師
講課講一段之後,下一個小時要來棚拍了,這時候老師說:
"請把光圈定在5.6,快門1/200秒,ISO使用200"
結果你知道嗎,你就看現場一堆叔叔伯伯阿姨一票子人手忙腳亂
阿姨:"老師在說甚麼蛤?我底片是用100度的啊,那我不是要去買過200度的底片?"(拿的是D70 XD)
叔叔:"我跟你講啦,你要用A模式,我都用A模式,ISO就調這裡就對了" (結果每張都爆掉)

樓主當然知道以上的問題都產生在哪裡,因為邁入數位時代之後,我們擁有的平台跟"前輩們"完全不同
我要表達的是說,從傳統底片過渡到功能十分龐雜的DC,對很多父執輩的是談何容易
一個流傳在我們口耳網路間的"快門延遲"一詞,就足以讓一個得過許多"投龍"獎的前輩搞混了
何況你的父親未必是真的搞得懂對焦、曝光如何運作的

除此之外,有一點你得體諒你爸的地方
在早年來講,傻瓜型底片相機就是for大眾市場專用的
而專業的攝影術,像是使用中型相機、SLR等等,那是"特定人士"圈子專屬的東西
雖然有許多的攝影雜誌在市面上販賣,但是就我探訪的結果,最後導向還是要你加入攝影學會一途
尤其攝影雜誌裡面,有許多噁爛誆騙的篇章,絕對足以讓想接觸攝影的人為之卻步
我講一點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有一次,有個拿D50的大哥在跟我討論他拍的照片,我看了他拍的風景照後,建議他
下次如果出去拍風景,可以使用光圈先決A模式,固定光圈F/8拍照
這個大哥問了一個奇妙的問題,他說:
"可是如果我亂動那個光圈的話,我的曝光會不準確呀!"
我聽得滿頭霧水,我問他這是甚麼意思。
這個大哥說,以前雜誌有教啊,你只要去調光圈,拍出來的照片曝光結果會不一樣
OK,在我們DSLR的新世代來講,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輕而易舉嗎?
就拍拍看就對了嘛怎麼這個大哥會來講這種沒來由的論點呢?
我就請他把D50架上腳架,使用A模式光圈從F/3.5(kit鏡)、5.6、8、11分別拍照,ISO固定
疑~~~怎麼曝光結果都會一樣XD 我本來以為這個大哥是擺弄表情在捉弄我咧
沒想到這時候他很生氣!!
衝進他的書房,在一字排開的書架上拿下了某本攝影月刊(1994),最強的是這本月刊書頁上貼了很多貼紙
大哥翻開其中一張貼紙貼住的地方,攤開來在我面前,說:
"我看一定是你們現代的DSLR在搞鬼,你自己看真正的真理是甚麼!!"

我很認真看了那篇文章,真是覺得好氣又好笑,也真不知道該怎樣去辯論這種攝影觀念的謬誤
那篇文章不只是用文字傳達,而且還圖文並茂,詳細講述了一個"鐵證如山"的攝影觀念
撰文的"老師"圖文並茂地寫著:
當你使用A模式拍同一個畫面,測光等其他條件不變動,縮小光圈時,曝光會改變
此文並附上各光圈值底下拍攝出來的結果
這....
好,沒關係,後來我問那位大哥說,那你有自己使用A模式拍同一個畫面,測光等其他條件不變動
光圈慢慢縮小拍看看嗎? 那位大哥說有呀,但是照片沖出來的結果跟書上講的並不一樣
"所以他認為一定是自己拍照的技術不好,在某種觀念的地方弄錯了"

XD

古早的"攝影老師"們故弄玄虛,霸占了攝影學會理事以及投龍比賽評審的席位之後
透過攝影雜誌瞎搞想要透過這種便宜的媒體,一窺攝影究竟的好奇者
最終,使用人類最原始的控制: 恐懼感,讓想接觸的人又好奇又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可能會犯錯
這就是古時候發生的事情,就是你爸那個年代發生的事情

講難聽點,當你毫不猶豫一口指出你爸的攝影觀念錯在哪裡的時候
那種令你爸無地自容,他可能是非常困惑於這麼多的攝影觀念到底要從何糾正起
以及以前甚至可能跳入過攝影學會,卻被"高高在上"的老師批得無地自容的記憶,又通通想起來
我必須說,有很多時代的傷痕很有可能根本不是你可以改變的
攝影這麼其妙,我們現在有幸擁有強大的公眾討論的平台,可以辯證許多令人疑惑的事情
但是你爸並沒有,甚至可能像我這個大哥,拿著這個問題去問攝影老師,結果被修理了也說不定

如果樓主有機會,其實可以換個角度去關心一下你老爸
看看他們早年想"接觸"攝影這塊令人好奇又恐懼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我想,你會覺得非常有意思,更能體會到我們生於這個時代珍貴的地方
我有個朋友很愛玩甩尾,國產爛車他一樣照甩不誤,不管是前驅後驅四驅他都能甩,有一天去他家剛好他們在看莎莉賽隆拍的偷天換日影片,其中一個喬段就是他們開著mini cooper在空廠房內練習路徑,還拉手煞車甩尾....這時朋友的父親說話了--"BMW做的車果然不錯,手煞車很利..."我直覺地望了我朋友一會兒,只看他故意裝著面無表情的樣子...

又有一天跟他們家出遊開山路,他一邊開車他父親在副駕駛座一直罵,罵他不會開車,山路又開30~40KM/HR那麼慢....他也無動於衷....他父親不知道他平常跟朋友出去的時候,山路彎道都是110~120過彎的

下車後我偷偷地問他,怎麼開那麼慢?他只說---如果讓他知道我開車很快,他會擔心的....那甩尾呢?你連爛車都能甩!!...又見他說---不只我爸,連我家族的人都一直以為我很乖很懂事,很多人都認為玩甩尾是些小混混在玩的東西,讓他們知道太多,會以為我身邊的朋友帶壞我,這樣對朋友及家人都不好

沒有人是相同的,你與你父親也一樣,我父親也用小DC拍照,之前買給他的國產小DC被他嫌1.8吋的螢幕好小,人家外面妹妹拿的螢幕又大又清楚....我們趁他生日又送了台卡西歐還蠻頂級的小DC給他玩,我不會抱怨他嫌我們送的小DC螢幕太小,因為家中的第一台單眼是他買的,雖然他也不會用,每次不懂就打電話給當初慫恿他買那相機的朋友教他,然後我必須仔細地聽仔細地學...因為他根本聽不懂...最後他也沒再碰那台相機,因為後來我接手了,我很感謝他當時衝動買了這台單眼相機,所以我們才會在他生日時送他一台他"用得到"."會使用"的相機給他,物盡其用才可貴

另外一個朋友就剛好跟樓主相反,他父親是攝影高手,多年前他說他要玩攝影,要買台NIKON不錯的中階機D200,因為他知道我有玩攝影,所以問我要哪幾顆鏡頭比較好,我大概提了幾顆銘鏡,他說他父親那裡好像都有(羨慕呀...),他問我18-200好不好....我問他,你父親不會借你鏡頭嗎?都是銘鏡耶!!他說借鏡頭是OK不會反對,而且很高興,但是他覺得18-200這樣的光學倍率好大好棒唷,後來他真也的去買了這顆鏡頭,被眾人罵說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開板大被砲的有點慘
我懂你的意思
所以我給你點溫暖好了

DC差不多十年前剛出來時
我買了一台給我老杯
結果他也是照樣只會按下快門
其他什麼動作都不會做
也不曾想探究數位相機與底片傻瓜的不同
不想知道一個鈕就可以控制鏡頭拉近拉遠
可以微距拍攝
只知道DC多了螢幕可以直接觀看
不必再眨著一隻眼睛貼著傻瓜相機那小小的窗戶照相
我也曾嘗試著告訴他些功能使得操作變的方便
他卻回我
"我只要會照就好了 其他我要知道那麼多幹嘛 你幫我弄就好啦"
從此以後我完全閉嘴
往好一點的方面想
只要他高興就好了

我只能說長輩的臉通常是拉不下來的
雖然我們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但對我們的上一代來講
要放低身段向晚輩學習新知
還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既然如此
那就隨他去吧
也不必為了這點造成親人間的不愉快
祝福你
你老爸愛怎麼拍 就怎麼拍

以前是這樣拍 以後也是這樣拍

拍照是一種感覺 當然

有較好的技術有輔佐的效果

但是這種輔佐並非是絕對 光圈快門一概不知 還是可以拍照呀

拍照是拍身體健康的 又不是要哪來養家活口的
要追求更多知識與技術 你自己去學就好

根本不用、也不應該強迫你老爸跟著你學

心態有誤

其實你想太多了 我爸爸輩的 光底片單眼就四台了~ 鏡頭一堆

但是現在還是拿dc在拍阿,因為年紀大了不想麻煩了~
消費 並不是只是要產品的功能阿 只要經濟許可 沒什麼不好的 ...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