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dric8tpe wrote:
最大可接受模糊圈公式:
CoC Diameter Limit (mm) = anticipated viewing distance (cm) / desired print resolution (lp/mm) for a 25 cm viewing distance / anticipated enlargement factor / 25
大致翻譯:CoC (mm) = 觀看距離(cm) 除以 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lp/mm) 除以 放大的倍率 除以 25
例如:
1.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8 => CoC = 50/5/8/25 = 0.05mm
2.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4 => CoC = 50/5/4/25 = 0.10mm
3. 觀看距離 50cm,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 5lp/mm,放大的倍率16 => CoC = 50/5/16/25 = 0.025mm
若最大可接受模糊圈會因這些因素改變,自然會影響到景深的深淺。...(恕刪)
一般來說,鏡頭在對焦處的模糊圈最小,接下來會隨距離焦點增加而逐漸變大。當大過我們人眼可辨視的範圍(最大可接受模糊圈)時,我們就會覺得模糊了。也就是說,範圍內的就是景深區間。
我們所觀看的相片模糊圈大小分布大概會像:
近 ... 0.2 - 0.15 - 0.10 - 0.05 - 0.025 - 0 - 0.025 - 0.05 - 0.10 - 0.15 - 0.20 ... 遠 (0 為對焦點處)
如前面的例子,同樣距離和距圖25cm時期望輸出的解析度時,放大的倍率 4 所看到自近 0.10 到 遠 0.10 都清楚。而放大的倍率 16 所看到自近 0.025 到 遠 0.025 都清楚 >> 所以景深有改變。
--------------------------------------------------------------------------------------------------------
至於有人提到拿到一公里外觀看,若來算最大可接受模糊圈
CoC 4 倍 = 100,000 cm/ 5 / 4 / 25 = 200 cm
CoC 400 倍 = 100,000 cm/ 5 / 400 / 25 = 2 cm
只要在這範圍內的,都會清楚(如果看得到的話)。兩公尺的模糊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