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平心而論~數位化的時代,為何還堅持選擇貴族徠卡?是否單純只是可樂標的虛榮心作祟?

萊卡的光學素質整齊,顯少有牛頭狗頭之分, 這一點是與其他相機廠差別最大的, 可以說它的價值來源於高標準,以及整齊的素質,所以盡管萊卡在光學上沒有什麼大貢獻,大家仍願意尊其為光學大廠

如果要比各廠最高級的鏡頭,萊卡最多也就不相上下,光學說穿了最後還是成本問題,好的退火玻璃要錢, 好的鍍膜也要錢, 好的機械工藝一樣是錢坑,對待自己的標準有多高,成本就有多高,萊卡很少會在成本考量下出國民機,這個堅持需要錢的支持,所以貴是有道理的,其實它雖然貴但它的淨利並不好,財務多次出問題

日本相機是務實派,把產品做很多層的分割,務求最大利益化,所以好與壞幾乎是沒標準的,唯一的標準是獲利。

這樣的分別就造就出了完全不同的市場區隔,大家學生時代多數人不可能很有經濟能力吧,最好上手的就是日系品牌了,一路的學習加上累積,到最後用日系相機當生財工具也就很正常了,畢竟到了高階時,差異往往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但是成本可是差了好幾倍,當然用日系機就好了。

再來說說設計的血統,德國產品相較日系比較呆板,呆板的壞處是腳步慢,好處是DNA維持度比較高,維持度高的意思就是高識別度,萊卡拍出的相片一直有很高的識別度,特別是底片時代與數位時代的銜接是最好的,這一點日系並不care, 與時俱近才是他們所要的,所以你很難用底片時代的印象去識別數位後的表現,當然這一點又是會失去市場的一點,為了維持血統,萊卡幾乎都要被滅種了,但是這一點也是萊卡迷之所以打死不退的主因,因為情感不是價格可以衡量的,這是腦海中美麗的回憶,我可以不用它生財,但是不能在腦海中抹掉過去的美好,雖然貴,但是值得用錢喚回...

如果用生財的角度或是純脆攝影的角度來看時,選擇萊卡相對是少很多的,這個必然不是品質的影響,更多的是成本的影響,以及方便度的影響

如果用歷史記憶的角度,萊卡做了第一部35相機至今所累積下來的用戶,大概十個只能跑掉兩個吧,大部份的底片時代用戶還是需要在數位化時懷抱萊卡,因為第一人懶了不想再洗底片,第二數位化後的萊卡保有最高的底片時代DNA識別度,單單這一點就可以讓天天手持日系生財的人,在休閒時拿出萊卡了

然後最後一點,我承認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它貴才買的,不過這一點也不是萊卡才有,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這樣的現像,有錢了,拿部萊卡讓自己覺得開心,或高人一等,我覺得都是好事,沒有這些事,人類社會反而是不容易進步的。

很想用用回Daguerreotype確沒有體力與時間的人留...

上一張自己重溫舊時代所拍的數位相片做結尾,雖然利用無反讓鏡頭回去了,但數位的痕跡卻繼承不了過往的感情,我想這就是萊卡之所以有價值的原因了



我當然知道 Leica 有 APO 70-180mm 鏡頭. 我沒有這顆鏡頭. 我用小黑系列來比 Leica R 80-200mm f4 是以市場行情價來看, Leica R 80-200mm f4 應該不能輸同時期的小黑一.

我第一次聽說所謂的散景紮實度. 我覺得同在 f4, Leica 的景深好像比較深. 我還有幾張有上腳架的比較照片.

flxchenn wrote:
我當然知道 Leic...(恕刪)

我想有很多人都會談到"焦外成像"四個字,但不會去花很多文字解釋
有人會提到很多老鏡散的眼冒金星......那是形的部份
我認為焦外光影的扎實度可作為一種參考,是黯淡虛弱?還是光亮飽滿?那種感覺會讓你覺得在焦內不遠處,也許這就是你說的感覺leica同光圈沒那麼散景的理由之一
Nikon D700, ISO 200, f4, 1/60 sec, 上腳架.

Leica R 80-200mm f4 ROM :



Nikon 80-200mm f2.8 AF ED 小黑一 :

好像環境亮度有差異. 小黑一拍的照片後製曝光減 0.7



小黑一拍的原始照片





flxchenn wrote:
Nikon D700...(恕刪)

你這兩張照片剛好給我解釋我的看法.......
該說LEICA鏡頭對比較高?色彩較飽和?綜合以上得到更立體感?
另外也有人稱為焦內焦外的過渡....漸層順暢或是快速斷層
我想可以聽聽其他人看法.......來對應你對這兩張照片的看法
讓我把小黑一拍的照片減曝 0.7, 大家再來看看.

OK, 請大家 refresh 載入新照片.

很明顯, 小黑一的散景比較虛, 這是否是因為小黑一的景深比較淺?

除了這個差別, 不知道 Leica 貴什麼道理? 我這顆 Leica R 80-200mm f4 ROM 可以賣了 :)


flxchenn wrote:
讓我把小黑一拍的照片...(恕刪)

再以你這照片來說好了,主角這隻鳥佔畫面比例約10%,光影跟散景佔了九成,九成虛的畫面會比較強?我想這就是一張照片初入眼時給人的感覺?意境?
講實話的差異是有但沒大到兩極化,不過足以影響第一眼印象

我想不同鏡頭的過渡都不會相同,就像汽車加速有分起步,中速,尾速......
R鏡尺寸太大了.....這是市場為何追逐M鏡.....

flxchenn wrote:
我當然知道 Leic...(恕刪)


本來景深內的成像和景深外的成像要有一致性才會是好鏡頭啊
所謂的景深,是由模糊圈來決定的,要是一過景深範圍就糊成豆花的鏡頭,不覺得很違反物理法則嗎?
你所謂的景深似乎比較深,其實也就是因為景深內外畫質比較有一致性的表現。
而且別忘了,所謂鏡頭焦平面並不是真正的平的,這代表所謂對到焦,在ccd上成像的部份,並不一定是真正最佳成像平面。
這個平面的變化還會跟著光圈,對焦遠近有變化,如果是變焦鏡還跟變焦變化有關。
如果由景深內到景深外不是緩緩的暈開,那代表景深內的也一定變化很大,在焦平面不是真正平的狀況下,每一級光圈的變化,對焦遠近和變焦狀況,都會造成畫質不穩定的變化。
第一張有一種躍然紙上的感覺
小黑拍的就比較沒那麼生動
光澤與油潤感有所不同
紅色繡眼的部分小黑的鮮豔度較高
但我猜Leica的紅色比較接近真實
胸羽的色彩則是Leica勝出,尤其光澤更是.....
Leica的鍍膜有其特殊之處
不過話說回來,我還真沒買過徠卡變焦鏡
我覺得定焦鏡比較好玩

flxchenn wrote:
排除 JPEG 格式...(恕刪)

真的不用100%檢視......縮圖都明顯看得出來
對於你的照片我分析了焦內與焦外品質來驗證LEICA價值
接下來的二位也對我的看法做了更詳盡的說明,以及對照片中焦內的分析

常有人說LEICA要在微暗處能展現實力,其實也就說明了在焦外影像品質較佳,換種說法算不算動態範圍更大?也就是讓遠近光都能達陣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