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片幅影響景深是錯的嗎??


Cudacke Dees wrote:
你的控制變因都在變耶...(恕刪)



怎麼列都很奇怪也!
還是請您列列看好了!
ttlinker wrote:
這樣列可以嗎????
控制變因:「片幅」、「實體焦長」、「等效焦長」
操作變因:「相同構圖」
應變變因:「景深」

相同的東西如何當作操作變因

Cudacke Dees wrote:
你的控制變因都在變耶.........
你要控制住不能讓他改變阿

老大您真的很有耐性
冼老師,您就不要和他們計較了.
受過研究所嚴謹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後面的推論要根據前文已知的知識的或引用
其他的證據得來,而不能憑感覺說話,非專業論壇上充斥著情緒化的發言,更充斥著很多的
不正確的觀念
很多網友沒有念過原文的教科書,甚至英文單字也認識不了幾個,僅憑著一些片段的中文資訊來做臆測或推導,可悲的是,這些資訊的來源還不一定正確.
奉勸某一些人,先搞懂傳統光學和數學再來辯吧,否則只會暴露出自己的知識程度而已
曾經,我以為攝影版上一流的知識份子都死光了,
直到我看到ebrima的文章。

roachc wrote:
tessar wrote:
影響景深的變因共有:
1鏡頭焦距
2焦點距離(拍攝時對焦主體的距離)
3光圈
4影像放大率(在數位來說就是感光元件大小與你將影像呈現出來的倍率)
5觀賞距離(與每個人視力好壞有關)

您說的 4. 其實是大家雞同鴨講的關鍵所在!
但是 5. 就是畫蛇添足......先把 12樓的連結看完再說


洗老師的文章我看了很多遍,妳的意思是觀賞距離不會影響景深???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tessar wrote:
roachc wrote:
tessar wrote:
影響景深的變因共有:
1鏡頭焦距
2焦點距離(拍攝時對焦主體的距離)
3光圈
4影像放大率(在數位來說就是感光元件大小與你將影像呈現出來的倍率)
5觀賞距離(與每個人視力好壞有關)


您說的 4. 其實是大家雞同鴨講的關鍵所在!
但是 5. 就是畫蛇添足......先把 12樓的連結看完再說

洗老師的文章我看了很多遍,妳的意思是觀賞距離不會影響景深???

畫蛇添足就是不需要另外考慮,
因為最大模糊圓 CoC 的定義裡已經包含觀賞距離囉!

或者我再重述一遍:
當 D800 用定焦鏡拍一張 FX 格式的 JPG 檔案(稱為 A),
再把該檔案(A)裁切成 APS(DX)格式的 JPG 檔案(稱為 B),

為什麼在 CoC 的公式中:
A 檔案的 CoC = FX 片幅對角線長 43.3 / 常數1500,
B 檔案的 CoC = DX 片幅對角線長 28.8 / 常數1500,
或者說:同一張相片裁剪以後 CoC 竟然變小了?

就是因為 CoC 公式的前提是:
把 A 檔案 & B 檔案 都放大成相同尺寸的相片,放在相同的距離來檢視(觀賞)。

操作變因是片幅(A 檔案的 FX 片幅 .vs. B 檔案的 DX 片幅)
關鍵變數就是影像放大率(4.)不同,
不是觀賞距離(5.)不同。

tessar wrote:
洗老師的文章我看了很...(恕刪)


比較的二張照片
要在「相同的距離」觀看
dgg wrote:
比較的二張照片
要在「相同的距離」觀看

簡單扼要!一針見血!

roachc wrote:
dgg wrote:
比較的二張照片
要在「相同的距離」觀看

簡單扼要!一針見血!


你這樣說,不正表示你知道觀賞距離會影響景深嗎....
Tessar;Xenar;Color Skopar

tessar wrote:
你這樣說,不正表示你...(恕刪)


觀賞距離,
照片放大率,
人眼視力,
都影響景深,
因為 CoC 的計算受到這三者影響,
但是一般比較兩張照片景深的假設狀況是,
觀賞距離, 人眼視力, 還有這片大小都一樣,
也就是說, 在計算 CoC 的時候.

控制變因: 觀賞距離, 人眼視力, 照片最終輸出大小.
操作變因: 感光元件大小.
應變變因: CoC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