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自刪自刪自刪

幫貼拍品頁面

總共有六件,其它有四件都在博物館
http://about.me/indyhsu
應該是用來洗錢之類或是資助某某集團的方法
1.3億台幣

真的很貴耶



我沒有慧根
看不出有那麼高價值


雨傘人 wrote:
我覺得,《99分》的...


"萊茵河2"的價值是蘊含在"99分"之上(後)的.

也可以說如果沒有"99分"與其他前作喧囂般的寧靜.

"萊茵河2"也不會如此寧靜般的喧囂.
個人的淺見

在不考慮照片意境,只作表面觀察之下...

萊茵河2那張上方的雲層,似乎也呈現平行橫條狀之排列,
其間隔比例也與地面草皮.河面.道路比例相呼應...
如此構圖有安定感,
也許是此景難再,而顯珍貴...

另外幾張,就是泛焦.長焦段鏡頭壓縮感或同效果後製之運用,
呈現"數大"就是美的美感...

可能啦...
總比現在一堆拿單眼的人拍幾張淺景深就拿出來炫耀好
不然就是弄黑白照
et7899 wrote:
美學、意涵、價值並非...(恕刪)


7/4 Shoreline wrote:
...(恕刪)


所以說這類的資訊亟需以脈絡模式去認識,而非單件定江山。

因為一般來說人在某個領域琢磨許久,待磨出受到第三者、第四者的注目後,大多喜好者一定會回頭看作者如何經歷與演變,才到今日被注目的程度。其中所有作品將受激烈的審視與挑戰;縱使當代藝術之門如何敞開,但fine arts的標準又何其嚴苛。

抱歉回覆et7899兄,關於您提的案例在我經歷環境中被教導出來的認知,任何一位路人甲的照片都有可能成立,特別是路人甲有意在建構於時事地有所意義的什麼的時候。

但是,之所以與藝術歷史有所差異,就是源自「脈絡」。單件作品很難成立其議題、美學、當代性討論之完整(或破除)。

光之印記 wrote:
另外幾張,就是泛焦.長焦段鏡頭壓縮感或同效果後製之運用,
呈現"數大"就是美的美感...
恕刪)


說到重點了

地景類型學( landscape typology)的重點就是量大

只有量大才能呈現其所要表現的當代資本主義商品化的荒謬之處

99c和華爾街股市那張照片都再說明此一道理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我覺得呢...

會賣到這麼貴除了攝影者有名氣之外,可能是義賣會之類的東西

賣出來的金額會捐款出去...猜測啦
看照片這種東西和看書一樣,要先看作者再看肉容

作者知名,內容乏善可陳,那一定有很深的意義,只是目前我們仍然不懂

作者無名,內容乏善可陳,那就是了,不用多想,就是乏善可陳

狹隘的世界,我們永遠以為不懂的是對方



忽然想到一句話,『事出總是突然,原因則是後面才加上去的』

作者本人表示,我拍的時候根本沒想這麼多
人生難免鬼遮眼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