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景深景淺的光學原理

martin0215 wrote:
不同的鏡頭,在其他光圈、焦距、片幅、物距都相同的情形下,景深也會有所差異,
不知道這是實際存在的現象、還是純粹他自身感受的偏見?

這是實際存在的現象。假設鏡頭組裝完全沒有誤差、而且像差修正完美。由於鏡頭光學結構不同,縱使用ray tracing也會有些差異。在景深公式推導中只用理想狀況的單透鏡,而且在若干步驟採取近似值,所以公式的結果也是近似值,縱使是推導過程改用出和入瞳孔也免不了做些簡化,這樣才會得到比較簡單的式子。

換句話說,景深公式(不論用那一種型式)都是近似值,再加上CoC本身也是基於一般人眼解像力得出的實驗近似值(說成是平均值也無妨),所以期望景深會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幾位就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實數運算的先天缺陷(請看使用浮點數最最基本的觀念一文),景深值真的只能參考用,不能去爭那幾公分的差異的。

拙著第E-83頁上表E-13-4有三個Nikon發表的200mm景深表就有差異,Micro-Nikkor 200mm f/4和Nikkor 200mm f/4之間就差很多。
高頡 wrote:
應該沒有人喜歡用一台相機還要去"理解"這一台相機的"景深"設定跟別台不相同。
攝影是門學問,相機只是一個工具罷了。...(恕刪)

我覺得自己也是器材論者,不過跟各家器材區總是推薦機皇、鏡皇的那種不同,
我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利該解釋為磨利、妥善或熟悉而不是買高檔器材,
手上的器材當然要熟悉其各種性質並加以掌控,才能在使用時達成自己的目的。


tzou wrote:
基本上要提出這樣的實驗看法, 就應該...有圖有真相, 也要有實驗的數據, 冼大在長鏡頭之量測數據就真的是作學問的精神,...(恕刪)

很多漂亮的公式都有必要的簡化條件或環境,是為了方便理解複雜的行為,
而研究到真實複雜的問題時,這些因素就可能需要一一考慮其影響,
常見的景深公式的推導可以讓我們知道跟光圈、物距、片幅有關,
可是如果是不同的鏡頭設計呢、到底有影響還是沒有影響?
所以才在這裡提出疑問,畢竟應該不算離題才對...
少見冼大這樣對攝影的光學理論這麼熟悉的專家可以請教,
或許馬上就可以從整個推導過程中找到哪些被簡化的環節、判斷出鏡頭設計是否真的有其影響,
而我們不就可以對手上的鏡頭性格多了一面的瞭解?
冼鏡光 wrote:
在景深公式推導中只用理想狀況的單透鏡,而且在若干步驟採取近似值,所以公式的結果也是近似值,縱使是推導過程改用出和入瞳孔也免不了做些簡化,這樣才會得到比較簡單的式子。...(恕刪)

感謝冼大的說明..
對照推導景深的示意圖來看,如果在相同條件(焦距、光圈、物距)下鏡頭的設計可以讓較長距離內的被攝物,
成像落在依最大模糊圓所定義出的焦深範圍內,就得到較長的景深的效果。
這可能就是魯獅大所遇到的狀況:某些 L 鏡在拍風景照時達不到他需要的景深。
是否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可能就得從光學設計下探討、或者實際作實驗了,
看來等收到剛標到的 CZJ Tessar 50/f2.8 就可以跟 Meyer 50/f1.8 來作個比較了...

良藥苦口 wrote:



你說的沒錯

...(恕刪)

你並不須要去判斷這是什麼人寫的 或是這人在學問上有什麼知名度
你只要判斷這些內容有沒有道理就可以了
sportster wrote:
你並不須要去判斷這是什麼人寫的 或是這人在學問上有什麼知名度
你只要判斷這些內容有沒有道理就可以了
...(恕刪)



我這麼說吧.......................

能判斷這些內容有沒有道理的人也不必來這裡問這些基本的問題了不是?


冼鏡光 wrote:


其實這幾位人士恐...(恕刪)

每個人都有自己解釋的方式 但是有一點 這裡沒有人把那些繁雜的數學寫出來 就是用一個簡單文字的方式 解釋給一般是理工或是非理工背景的人聽 我解釋這東西只用到高三物理中的光繞射現象中的高次繞射諧波 若是這樣解釋還有問題那還是可以把現象規納成NA和DOF的關係 就可以了 那些繞射現象就不須要擔心了

在MOBILE01解釋這個現象 心裡只需要有一個很簡單的PICTURE 把這現象的道理說清楚 就像我之前問的 您說 DOF是個人眼的試別的現象 現在說的模糊圈 我還是想請問這是怎樣定義的一個東東 個人對幾何光學停留在薄透鏡和厚透鏡成像的分析和光學系統設計 您說的這個名詞是如何來解釋NA和DOF的關係 我去您網站看過 有不少資訊 但是我看不出他們之間的關係

FYI 光電是汎指在半導體中 光和電作用的學門如LED和雷射二極體發光現象等 和我們這裡說的物理或是幾何光學相關性不高
sportster wrote:
你並不須要去判斷這是什麼人寫的 或是這人在學問上有什麼知名度
你只要判斷這些內容有沒有道理就可以了


您還是趕快用傅立葉實際去算出一個景深例子給大家看看
我們再來判斷您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112358 wrote:


您還是趕快用傅立...(恕刪)

那已經超過這裡討論的範圍了 不須要在這裡說明
sportster wrote:
那已經超過這裡討論的範圍了 不須要在這裡說明

那您不就承認自己前面的言論~文不對題?

良藥苦口 wrote:



我這麼說吧.....(恕刪)


在這裡也只是用簡單方式作一個解釋 解釋給不是這行的網友聽聽 若是聽不懂 也沒關係 看結果就好 但是我並不須要其他人來告訴我 "我合理懷疑 這人懂不懂什麼是DOF等等" 我把其他人的解釋從都看過 但是我只看到說明 並沒有看到合理的清楚的解釋 別人懂不懂不是我的事 看到別人說明 不懂可以問 但是就此來 "合理懷疑這人懂不懂DOF" 這有失討論的目的

以下不再回了 你們自己去玩吧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