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女像攝影大樓

2023 首貼, 還是 2022 夏天拍的作品

回顧 2022, 拍了約 35 輯女像相, 產量降低了很多. 部份原因是上半年香港新冠限聚收緊, 外拍停擺. 器材上自己也很克制, 沒買新相機及新人像鏡.. 感覺自己用什麼器材拍也差不多 (錢其實丟了去拍鳥更新了 640 ).

預期 2023 產量應會增多..
























*Pentax K-1 + SMC Pentax-A 35mm F2
Model IG: ppppei___
Photographer: twitter furuke IG

K1R_1736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742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757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786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792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796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18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20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25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32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51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70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876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916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932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K1R_1944DCI by Ray Chen, on Flickr
首次夜影外拍只以 LED 燈作主光源, 背後back light 才用離線閃燈. 一直以來對 LED 燈都有保留, 光質與閃光燈不同, 亦更容易出現過曝死白. 這次使用了兩支棒型 LED Aputure T2C + MT Pro, 基本上是一左一右的布置. 事後看相又另有領會... 基本上每張相都要填走面上彩妝反光死白位. 下次還是變回以一閃光燈作主光, 一LED 作副補光, 融合兩種光質

































Canon EOS R5 + EF 35mm f/1.4L II USM + RF85mm F1.2 L USM DS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伊品 by TU Kuo, 於 Flickr
漫步是為了感受世界, 拍攝是為了回應當下, 篩選照片是對話內心, 保存是為了留給未來的自己。
兔年首貼.. 祝大家身體健康, 工作順利, 美女常影常有



























請諸君做証
他精彩怎及諧星
相廝守這事情
非一刻風采
能全盤定性


























Adam SuSu

看了好多頁 這位大神的人像美感很對味

2023-02-08 16:59
有點喧賓奪主, 車比人觸目























Mirage-Ulysses wrote:
請教 一般單眼 才能拍出人像很銳利的感覺?

我這一台類單眼 怎麼拍 都拍不出很銳利感!

只有在光線好時 偶爾有一兩張比較銳,其它時間都沒辦法! 尤其到了夜晚就全完蛋!

拍的很灰心!

類單眼感光元件面積小,畫質就比較吃虧,最明顯的是ISO的差異,超過ISO400畫質就粗糙了,所以盡量用低ISO拍,還有那超長的變焦鏡頭在望遠端畫質可能比較軟,可以把相機裝在三腳架,試試哪個焦段範圍比較銳利。
類單相機在戶外光線良好時使用還好,夜間或在室內拍照不敢拉高ISO就加外閃吧。
你在這棟樓所見眾多攝影高手分享的照片,大多數是全片幅相機拍的,搭配的鏡頭以中長焦大光圈居多,有些是以開放光圈充分展現鏡頭解像實力與背景虛化效果。
其實有些照片是經過後製的,例如調整銳化對比色彩等等,讓照片品質更上一層,因此拍照技術與後製技術都很重要。
  • 1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