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攝影大師與鍵盤攝影師的差別

純屬個人感想如下:

拍照從取景、構圖、對焦、曝光、按下快門等一系列的動作,在瞬間決定一氣呵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拍得的成品,又必須世上絕大多數專業藝術鑑賞家的肯定、認同,一件好的藝術品是經得起時間淬煉的,歷久彌新。....這也間接說明了,為何拍照人人會,真正大師沒幾個!
就下面這第一句話就夠了。
沒讀過,就沒甚麼好討論了。
因為你用猜測的就很好笑了
"古人誰在作品寫完還寫個心境或作品說明"
顯然你完全不知道落款的意義。

雖然這不能完全說明作品的背景,但起碼是一個最最簡單的依據。
所以說啦,
了解到甚麼程度不用量化,用量化來討論藝術也真奇怪?
起碼你找過資料,有興趣想了解一下這個作品的創作時空背景。這個動作是該有的,討論起來也才有個焦點。
而不是自己去想像猜測。

"當事人的心境抒發其實就在他的作品裡"這種話根本跟沒說一樣?哪件作品不是這樣?
用Rf時代的器材要討論的就是那樣的條件下能創作出來的可能性,
不了解,從何立場談論?
批評跟欣賞不一樣?
你不了解那個背景器材上的天然限制,就可以去批評畫面震的一蹋糊塗、細節差勁到不行?

另外,我還是不知道你舉了痔瘡後,能替原文表達些甚麼?找個人替你解釋一下?

cake12 wrote:
另外我沒讀過寒食帖,但很多作者心境都是後人推敲所得,
當事人的心境抒發其實就在他的作品裡,
古人誰在作品寫完還寫個心境或作品說明,是當作在交某攝影大賽作品喔XD...(恕刪)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楊貴妃放到現代也沒幾個會愛呀?玄宗還為她斷送江山?
時代背景影響巨觀審美嘛...XD

inunu wrote:
明代的仇英, 唐伯虎的春宮畫, 在中國史上也很有名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實際看過
光看到那幾個豬一樣身材, 不知是男是女的疊在一起
我直接就消火降旗了......(恕刪)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先加分感謝分享,

但我也是比較喜歡第二張,
第一張是真的有一點怪耶??
我想,如果地面再清晰一點,是不是會再好一點? (當然是個人觀點啦!)


fuwewe wrote:
學校的教育落後現實社會五年,學生畢業後等於落後現實社會九年!

這是教育體系要認真思考的地方!

我一直認為,大學的老師是不是該聘請現今社會上的頂尖人士

而不是永遠在學校教書的萬年教授....(恕刪)



jovi1787 wrote:

這個問題,在各科系都存在,小弟對這句深感認同,尤其是現在的什會進步太快,學校越來越跟不上.....。
話說,都已經是社會頂尖人士了,回學校演講還OK,誰會去學校教書?...(恕刪)


+1
非常認同
大學(高中職)的老師是不是該聘請現今社會上的頂尖人士(或具有社會工作經驗的老師給予加分)
而不是永遠在學校教書的萬年教授(及考試專家或人脈關係好的人)...

布列松有名、很貴,有很大的成份來自於他背後的一連串故事,這些故事如果和你連結不強的話,你不會認為他有啥了不起…
攝影,是個主觀的藝術,藝術者,喜好由人,有時並不存在一些規則,
像于佑任的字,欣賞的人是寶,不喜歡的人(或不認識他的人)認為是鬼畫符,
懂達利的人認為他是天才,不欣賞的人連把欣賞他的人在內都認為是怪胎。

不過要把作品上網,基本上心臟就要強(不論真的是自己的還是偷別人的),
網路上是匿名的,而且什麼人都有,也通常是最情緒化、最不可信的。

既然是如此,
最好是自己留著吧……
好奇想知道,樓主一開始文中的(1)複合性線條運用,以及(2)視覺引導力裏的內文,是一開始在看到照片就這麼有感觸,還是說是因為知道這是大師的作品,"才"有此感觸的?
布列松拍過一個專題“解放前的中國“,那是我認為他極具代表性的作品,用一套相片去敘說一個故事本來就是很不簡單的事,布列松將整個故事說得扣人心懸,他的美感很好,即使事拍這種悲劇性題材,畫面的氣氛還是流露出美感。一張好的作品,也許會瞎矇拍到,但一個專題數十張照片每張都能擲地有聲,那就是功力了。

捷克攝影家Josef Koudelk的作品也是很棒的,他拍的“蘇聯入侵布拉格“至今看來還是非常震撼人心,好的作品會告訴我們兩個:一個是畫面中的故事,一個是攝影師自己的故事,當我們了解Josef Koddelk也是捷克人,看著蘇聯坦克開進布拉格,他如何透過鏡頭發洩他的憤怒時,我們更能融入他的作品中。了解攝影者的背景能更容易使我們產生共鳴。

爬了整棟大樓看到的評論,就讓我想到

烏龍派出所第182集,笑翻了。
感覺這在八卦板上常見XDDD
1515151515
節錄至鹿鼎記

"小寶當時倒騎在 馬背上,抓住馬尾,嚇得口中大叫:「乖乖我的 媽啊,辣塊媽媽不得了,茅十八,你再不拉住馬 頭,老子操你十八代的臭祖宗,啊喲,啊喲…… 」"

用上面這一段來討論金庸的文學素養,
究竟可以討論出來什麼東西?

這種文章01出現很多次了,
膚淺一點的,
會有人搬出荒木經惟、森山大道;
深入一點的,
會有人提出Robert Frank;
再深入一點的,
會有人講出William Klein、Gary Winogrand,
在去思考別人為什麼這樣拍之前,
我覺得,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拿相機比較實在。

相信我,銀鹽一定比你還長壽。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