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何要"修"照片?如引起反感,在此道歉。

攝影是一門藝術 也是"做"出來的
但這個"做"不像畫畫一樣 從無到有
我看了一些書 也請教了學校的老師後 歸納出心得

我覺得 攝影之前
一定要先培養好眼界
一張照片被稱為藝術 其中一定要加入攝影者的觀點
而照片成功與否 常常決定於其中傳達的意念是否能夠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所以構圖、曝光等 都是為了傳達攝影者的意念

之前看過一本外國攝影師出的書(攝影師的名字叫什麼我沒有記 現在想起來有點可惜)
他本身不依賴後製 但在必要的時候 毫不吝嗇使用後製
他也靠著後製 "做"出不少成功照片
但他在每次按下快門前 就已經決定好要怎麼後製
在按下快門前 他心中已經有了照片的藍圖
根據他心中的藍圖 才決定要怎麼樣構圖 要用多少的快門 光圈
如果當下的場景不能滿足他想傳達的意念 他就會將照片盡量拍好後
回去再使用後製

書中有一張照片
是作者拍攝日落時群山中的一間小屋
但他安排好了一切後
卻覺得畫面中少了甚麼
於是他當下就決定 要在小屋的窗戶後製上燈光
這樣才能讓人看出屋中有人居主
也為原本一幅平實的風景照增添了一點"人"味
就麼一個小動作 卻起了畫龍點睛之效
也為作者帶來大筆的財富

當然我以上講的後製
與樓主所指的後製是兩回事
我想樓主所反對的 並不是後製本身
而是後製者的心態
不能因為有了後製 就忽略了攝影的基本功
不能因為可以調RAW檔 就不講究曝光的精準
不能因為可以裁切 就不管構圖

以上是我的看法
Picture and movie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even they're all using films to record images.
Th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time frame "1:30" more or less.

Nowadays, people often confused and feel hard to define them because they're getting closer more than ever and the best thing they can do is wording with their own perspective.

Yeah, you can make a movie but you don't make a picture sometimes.

What makes the different from between?

Well, when you making a picture, it's not a picture anymore, you twisted images to something what we called retouch, photography process, workflow or what ever you called it -- it's not real anymore.

It's an art or not? I am not sure. But I am sure that it's not original anymore.
If lie can be an art. You may call anything, any form of object as an art.

The fact is you may choice what ever you like it but you CAN NOT force people believe that what you choose is the best answer for it.

我韃韃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我 不是歸人 只是個過客
holawa wrote:
…我相當同意修圖能夠創造出非常好的藝術品, 也是一個很好的技能或藝術
但是嚴格來說我認為修圖不屬於攝影的範疇, 我認為 "攝影" 決定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和之前的準備...(恕刪)
我們其實有滿多共識的。主要的差異在於:為什麼一定要劃地自限,把「攝影」二字界定得如此狹隘?

我看不出把「攝影」定義為「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和之前的準備」有什麼堅強的理由?這樣的定義,會導出一些不合理的結論:

1. 重覆曝光是攝影,數位疊圖不是攝影。
2. 按快門前先設好白平衡是攝影,按快門後設定參數把 RAW 檔轉為 JPG 不是攝影。
3. 按快門前先設好銳化、飽和度等參數是攝影,事後用 RAW 檔調整同樣的項目不是攝影。
4. 使用柔光鏡拍出模糊的人像是攝影,用軟體把人像弄模糊不是攝影。

做的事情其實效果都一樣,為什麼一個是攝影,另一個就不是?可見是定義有問題。

另外,下列這幾種對照的情況,其實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創造出「非自然」的畫面,我認為沒有高下之分。也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去劃分一個是攝影,另一個就不是:

1. 使用人工打光 VS 用軟體把照片調亮。
2. 使用魚眼鏡頭拍出扭曲的效果 VS 用軟體做出相同的扭曲效果。
3. 搖黑卡 VS 軟體 HDR。

使用傳統的方式,在某方面或許難度比較高,就算認定他「比較厲害」好了,但也不應該因此就把「比較不厲害」的打成「不是攝影」。何況,後製「不一定」就比較不厲害。搖黑卡比用PS了不起嗎?憑什麼壟斷「攝影」一詞呢?
再舉個更能突顯問題的例子。現在有些相機已內建 HDR 功能(例如 Sony TX7),在大逆光的情況下,機身能自動連拍二張不同曝光量的照片,再合成為一張「主體與背景均曝光正確」的照片。使用者只要在「按下快門前」開啟所謂「逆光補正模式」即可,按下快門後,剩下的就由相機自動完成,真是簡單得很。

根據「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和之前的準備」這個定義,這種相機自動完成的 HDR 屬於攝影的範疇;相對的,用人工操作軟體來做 HDR 合成,則不屬於攝影。同樣是合成二張照片,人工操作軟體的技術含量顯然較高(再怎麼樣都比傻瓜相機高),反而被認為「不是攝影」。我不知道「反後製派」的朋友,能接受這種結論嗎?
對我來說
修圖不修圖
只有"美"跟"更美"的差別而已

但照片本身也不能拍得太差,在質感不好的照片上後製
那效果也會下降的

修圖的人不要去怪別人不後製,有些朋友只是喜歡原汁原味,有何不可?
不修圖的人也不要以為修圖就代表拍不好
每個人追求的都不同囉~
照片好看就好,不是嗎?

幹嘛去跟別人比攝影技術、後製技術,比不完的~
跟自己比就足夠了
發現自身有進步時
那才是最大的喜悅


血是後製上去的


要的是一種感覺




請留給我一絲狂喜,遠超過一場巨大盛筵。
Photography by Raven

haytt wrote:
Picture an...(恕刪)

+1
https://www.raven.idv.tw/
Dave5136 wrote:
我看不出把「攝影」定義為「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和之前的準備」有什麼堅強的理由?這樣的定義,會導出一些不合理的結論:

1. 重覆曝光是攝影,數位疊圖不是攝影。
2. 按快門前先設好白平衡是攝影,按快門後設定參數把 RAW 檔轉為 JPG 不是攝影。
3. 按快門前先設好銳化、飽和度等參數是攝影,事後用 RAW 檔調整同樣的項目不是攝影。
4. 使用柔光鏡拍出模糊的人像是攝影,用軟體把人像弄模糊不是攝影。


Dave兄說得真是切中要點!
定義的問題就是要靠這樣的分析或演繹來解決
DU 雙魚的海邊
如果牛肉質好 加點鹽就很棒了

如果差了一點 可以來點蘑菇醬調味

如果肉都是筋 那要費的功夫不如再去買一塊肉

如果肉臭掉了 別吃了吧
Dirty Deep Done Dirt Cheap

郭大爛 wrote:
Dave兄說得真是切中要點!

+1

如果一定要把「攝影」狹隘的定義為「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和之前的準備」,
那麼攝影大師郎靜山的「集錦攝影」,就不能稱為「攝影」,
所有經過暗房處理的照片,都不能稱為「攝影」!
底片時代,在暗房沖洗照片時,調藥水何嘗不是一種後製?

Dave5136 wrote:
使用傳統的方式,在某方面或許難度比較高,就算認定他「比較厲害」好了,但也不應該因此就把「比較不厲害」的打成「不是攝影」。何況,後製「不一定」就比較不厲害。搖黑卡比用PS了不起嗎?憑什麼壟斷「攝影」一詞呢?


Dave兄一語中的!
數位時代,後製變得更容易,變得「比較不厲害」,所以後製就不能歸在攝影過程的一環?
這樣子的想法實在無法令人苟同。

一堆人在貼圖時,特別喜歡強調「JPEG直出,無後製」,好像「JPEG直出,無後製」就比較厲害,
事實上相機已經根據調控檔的設定,幫照片做了後製了...
差別只在於利用相機後製,或是利用電腦後製,
為什麼用相機後製的照片就是攝影,而利用電腦後製的就不是攝影?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冼鏡光 wrote:
建議:大學畢業出師後是自己天下,廣讀真正的名著、少在細微末節的語法、語意、邏輯這些虛無飄渺的理論上做文章會使人心胸更寬廣,久而久之理論部份自然會水到渠成(如果有慧根和能力)、強求不來的。
廣納百川,有容乃大。
過於計較枝微末節,反而忽略寬廣視野。
無數十年智慧結晶,無此發人深省言論。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