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車:

後補:這張照片自己越看越喜歡,說明一下自己喜歡的原因.
每次把奇奇怪怪的東西往看不見高高的車上丟,總幻想著回收車是一個百寶箱,上面放著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的東西...,有次垃圾車和回收車來了,我突然想用我的隨身機由上往下拍揭開這神秘面紗.
啊,回收車不只是一個百寶箱,更是一位清潔人員每天的工作空間.本來只是空空盪盪的車後斗,在清潔人員經年累月的經驗下,呈現出非常精采的工作操作空間!塑膠椅擺放的位置,既可以在路程中作整理,又可以稍作休息;車一停下來,站起來又馬上可以接下民眾的回收物,真是完美的動線規劃!清潔隊員坐在位置上彷彿是爵士鼓手,分類的袋子就像各種鈸鼓分布井然有序,來不及整理的大宗紙類往最後面一丟,待車子回場後再慢慢整理,真的每個細節都是生活智慧.
這張照片不只揭開回收車的神秘面紗,我還喜歡這張照片車上車下的互動關係,清潔隊員汗流浹背的整理民眾丟上來的東西.那位婆婆也太省了吧,回收紙往車上倒,裝回收紙的袋子還想拿回家再用.可是竹北風大回收紙倒了一地,趕快七手八腳撿乾淨.
這張照片的構圖,也在不經意下呈現多種次序:街角的禁停紅線和黃格網區輝映好像基本設計的畫面黃金比分割."矩形"成了畫面構成的主體元素,尤其是白色矩形,從垃圾車後斗,地面的紙張,到路面的白色分道線,自成一個主題;回收車呈45度,又剛好回應路邊紅線的45度截角,到45度黃格網,又讓整個圖面多了一個45度的層次;再點綴兩個獨立矩形:瓦愣紙箱和路邊鐵片,然後是畫面左上角區柏油路面的"空",與右下角區回收車上的"雜"形成相互間的"對比",使整個畫面有很多層次的構成.人物穿插在畫面的構成中串起整個故事,並讓所有的一切產生關聯.左邊的紙袋是事件的開頭也是最後的句點,回收車走了,婆婆拎起地面的紙袋回家了,畫面只剩柏油路面和標示線....
垃圾車又來了,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