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直出」理論,
相機直出=相機raw+描述檔,對吧?
描述檔是該廠牌相機的工程團隊寫的,對吧?
raw通常被類比為「數位底片」,對吧?
那原廠描述檔也是可以把它類比為原廠的「數位沖片藥水」,對吧?
那「計算」、「演算」、「換算」為圖檔的沖洗過程,
也可以把它類比為「數位影像處理」,對吧?
那原廠「數位底片」+ 原廠「數位沖片藥水」+ 原廠「數位影像處理」=原廠直出的「數位照片」,對吧?
那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相機裡面塞了一台自動數位沖洗機,
當我們按下快門後,
相機自動把「數位底片(raw)」泡進「數位沖片藥水」(描述檔),進行「影像處理」(換算為圖檔),
然後「直」接洗「出」一張「數位照片」,
這樣理解合理吧?
那可不可以也這樣理解:
除了原廠有「自動沖洗機」之外,
還有其他的「自動沖洗機」,
比如「LR」牌沖洗機,
或「capture one」牌沖洗機。
「LR」牌沖洗機有自己的工程團隊調教自己的「數位沖片藥水」(描述檔)
「capture one」牌沖洗機也有自己的工程團隊調整自己的「數位沖片藥水」(描述檔)
那如果我們把raw送進「LR」牌自動沖洗機,
或「capture one」牌自動沖洗機,
如果不做任何調整直接輸出圖檔,
那洗出來的照片,
可不可以理解說是「LR」直出照片,
或「capture one」直出照片?
這什麼賊哲學理論?對吧!
但我們再繼續推論下去會比較有趣。
如果我們把「LR」牌或「capture one」牌沖洗機當成工具,
把沖洗藥水加鹽添醋調一調讓自己覺得滿意之後,
把這套或多套沖洗藥水(描述檔)的參數儲存起來,
那這就是「我的」描述檔(數位沖片藥水),對吧?
那如果我們把raw送進「x牌」沖洗機,
直接套用「我的」描述檔(我的沖洗藥水配方),
不做任何調整直接輸出圖檔,
那會發生什麼事?
我的「數位底片」+ 我的「數位沖片藥水」+ 我買的「數位影像處理」機器,
是不是=洗出「我的」配方所「直出」的「數位照片」,對吧?
那應該就要算是「我的」直出照片了,對吧?
迷惑了沒?
Wahaha214 wrote:
直出就是不經你手不經電腦處理直接用相機產出的JPG
相機裡面那台也是電腦,
他只是功能很爛到就足夠剛好可以作最差勁最少能作的設定的 RAW -> JPEG 轉檔的電腦而已,
你該好好加強一下你對象機特性的理解, 才不會把廠商作不好的東西當成特性.
CP-9 wrote:
每台相機的調性再怎麼不一樣的可能性還是小於那 6bit 的差距.
你真想了解相機特性,就別耍懶捨本逐末.
你真懂運作原理嗎??????
用RAW到最後你還是出JPG不然別人怎看? 差別在於12BIT在調的時候比較不會斷階,還有你選擇光譜的哪段輸出成8BIT的JPG,有點像是GIF的256色色盤的概念
不然你就全出16BIT的TIF檔不要用JPG
以上都有資料可以查,別針對我說我懶,另一方面看,用RAW的在攝影嚴謹度上才懶,反正拍不好沒差,只要不要太離譜回去調RAW檔就好,我這樣說你也不能說我錯吧
至於14BIT,大多要使用機械快門,使用電子快門不少相機會被降成12BIT
就事論事討論事情,別作人身攻擊,我也拍RAW,只是我拍JPG+RAW,如果JPG已經OK我就不動RAW,把RAW當作備份來用
真要GY的說,每家手機每台電腦螢幕顏色都不同,嚴格說沒做過色彩管理的都白談,不然錄影方面幹嘛要開向量示波器與光譜圖出來看,因為螢幕不準沒差,看波形圖調整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