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我的攝影路...有感而發

器材跟使用的人我覺得是相乘的
用個簡單的算式表示是這樣:

器材性能 x 人的技巧 = 作品的分數

所以說,技巧 10 分的人用上 10 分的器材

10 x 10 = 100

但像我這種技巧 0.1 分的人就會變成

10 x 0.1 = 1

那如果是用上普通的器材會變成怎樣?

技巧好的:

3 x 10 = 30

我這種肉腳:

3 x 0.1 = 0.3

人的技術很難提升,器材只要肯花錢就有,所以我的結論是要「拍好」照片,器材比我的腦袋重要。

neo.vista wrote:
器材不重要?

別鬧...(恕刪)



Bresson只用35mm的萊卡相機,而且幾乎只用標準鏡,
他厭惡自動相機,認為那像是用機槍打鳥一樣。

即使給你和ansel adams完全一樣的器材,你也拍不出那樣的相片。
而日本也有許多用傻瓜相機的大師。
這麼比喻會聯想到之前狙擊槍的那個例子
正牌的狙擊手可能用一般的步槍就可以打得很準,但是狙擊手沒幾個吧?那麼對於一般士兵來說,是拿著狙擊槍一個一個摸掉比較有效率,還是衝上前去用機槍掃射一番比較有效率?

能夠把六合大槍耍得跟神一樣的李書文也才那麼一個......普通人還是拿衝鋒槍乖乖掃射吧......
Live long, and prosper!!
neo.vista wrote:
器材不重要?別鬧了!...(恕刪)


安瑟等人很注重畫質與成像,而這部份當然需要器材的配合。

他們知道要的是什麼,而去選器材來達成他們要的。而非一昧的銳利度、前景深...

而現今很多user,天以為買了高檔器材,就可以呈現好作品。本末倒置。

所以所謂器材不重要,指的是這回事。
我進入DSLR其實因為某天的突發奇想,因為我的工作需要時常會接觸單眼像機拍出來的圖片
以職業的角度來看(我的職業不是攝影但很密切),多半需要許多後製的功夫,不然就是覺得不夠
優,這種想法存在了三.四年,也習慣了,有一天在網路上閒逛不小心看到了許多DSLR拍出來的
相片,才突然靈光乍現,不如我也買一台試試,說不定以後攝影可以自己來,這樣可能對工作更有
幫助

於是30D就成了我第一台DSLR,第一支鏡頭是17-40 F4 L,買紅線鏡不是因為有很多錢,完全
是因為不懂行情,加上有朋友說L鏡才算好鏡頭,所以....二萬多塊買一支鏡頭到底算不算貴,實
在是沒概念...隨著玩DSLR的時間越久,才知道廣角不是自己要的,後來賣了換了二手的28-105
加上50mm 1.8II和一支580EX閃燈,基本上,賣掉17-40換來三件器材,當時覺得划得來,尤其
是580,手上有28-105約莫三個月30D也拍了幾千張之後才知道很多人使用光圈先決,那時才
懂得景深的重要,50 1.8則讓我第一次領略定焦鏡的特性,直到熟悉了28-105焦段又想試試
望遠焦段,賣了28-105買了一支sigma 80-400,很快就了解望遠焦段不是我要的,又回到標準
變焦買了24-70,要命的移焦實在令人灰心,遂又賣了換35mm 1.4L,這是我第一次完全不想換
鏡頭,鏡頭的特性很符合我的需求

我的經驗是...新手大都不知道自己喜歡拍攝的題材.主題,因此在選擇器材時往往會繞了一段路,
不過這也是學習的過程,喜歡攝影有時不花點錢很難找到自己要的定位,但不要太過於執著於某
個品牌,鏡頭較保值的情況下,可以多花點錢添購,不適合就賠點錢換換看,等找到自己要的,才能
開始找到自己要的攝影味,攝影在商業攝影的平台上,不足就是不足,後面的腦袋多管用都沒用,
少一個柔光罩就是沒輒,幸好我只是這方面的業餘,玩票性質就不用太考究,反正也不靠這行吃飯

很多在這方面的前輩在新手求問的時候多半選擇以批判取代啟蒙,這也是在我的學習過程中一個
很深的體驗,漸漸的我覺得我越來越少到這類攝影相關網站求知,但卻意外在摸索的過程中發展出
自己的風格

我看很多同好升級了一堆器材卻大部分都不了解特性就放在防潮箱,這也不是個很好的方式,器材
先決多半是這些相機廠商的最愛,商人最聰明,被牽著走要小心
arthurp wrote:
最後, 還是少說話, 少貼文, 多拍照好了 ^++++++++^


+1
這裡快變成戰區了,不久之前才有網友為了吵這蛋生雞,雞生蛋的事情說要上法院......
真是沒意義.....我只能說-----人類真的很難學到教訓

器材好壞,技術良否,其實自己最清楚.......
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諸在別人身上(他還會跟你說:無自由,毋寧死!!)

覺得器材差,自己會賺錢買,自己技術差,會想辦法學習
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啦!!

這比技術器材的戰文我寧願看開箱文,還有漂亮的圖片可看!!
(我知道樓主沒有比較的意思,我從頭開始看的....只是真的快變質了)

多多拍照才是真啦
看來大家對這議題都很有興趣,也都各有立場,我想不管彼此的想法論點為何,"互相尊重"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態度,如果不能了解對方的本意,那永遠也沒辦法溝通了。

個人從只單純的留下生活記錄,到慢慢的了解攝影的基本原理,到想學攝影並真正擁有自己的相機,耗時甚久。小弟初入DSLR不到2個月,之前使用DC3年多,更早時曾"摸"過幾次Nikon FM2 + 50mm標準鏡,當然也包括以前的傻瓜底片相機。以前我不知一張照片要突顯主題,往往拍人像時把人放在中間,且佔不到整張照片的1/2,傻瓜相機也沒有"景深"的問題,所以張張都是"人帶景","到此一遊"型的照片!
進入DC時,對構圖已比較了解,也不大會再拍出那種照片了,但往往為了廣角不夠廣,望遠不夠遠,景深不夠淺,白平衡不夠準,快門不夠快等等問題所苦,因此有許多想拍卻拍不出的照片。

現在有了DSLR,焦段從17~300 & 大光圈定焦鏡一隻,發現我能拍的東西變多了,稍遠的小鳥可以拍得較清楚了,拍團照不必退太遠,拍建物也比較有氣勢了,也能用較淺的景深突顯主題了,對焦也快好多了...覺得這樣的選擇帶給我很多喜悅 !

但是我還想拍得更遠,拍得更廣,我想拍出像許多前輩那樣的美感,拍出能感動"我自己",若有幸也能"順便"感動別人的照片,不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預算問題,我也只能暫時打住,先就目前手邊的"副廠鏡"器材練練功。

我想版主的原意八九不離十,"對"的器材(我不是說"好"的器材喔),能讓攝影者的創作做更多的嘗試,並提升自己到新的境界,我想這是技術與器材的精度得到最好發揮的情形吧,相信每個人都會給予一定程度的敬重 ! 但一味的追求器材,甚至拿來當炫耀自己、鄙視別人的工具,就不可取了。

器材這種東西,有錢一定買得到,但不是每個買的起的人都有很好的功力,雖然沒人規定買了鏡皇就要對得起鏡皇,但是對某些技術不錯的人而言,看在眼裡會覺得"好可惜啊" ! 就像開車在山路上,看見前方一台龜速的BMW M3彎道頻頻踩煞車,直線又加速不讓人超車一樣,有幾個人心裡會快活呢?

我想不管各自的領域為何,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永遠都不八股,八股的是自己仍未臻柔軟的心。
這篇在樓主一PO完文就變質了(第一頁)
感覺上就是一堆討戰的
回文就是一整個針對性很強

qqwen wrote:
有了寬度之後...作品是否也應該更有深度呢?


從這裡開始
我不知道回這句到底有沒有把樓主的文看完
打開攝影的視野代表攝影作品能得到提升?
人家沒這樣說啊...
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論的


有人說:拿50mm的大師也有啊
那海底攝影、高空攝影、微距攝影...器材不重要?
有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爭這個其實很沒有意義,樓主的初衷也不在讚頌高檔器材的美妙
而是很現實的『感受到限制,而增添器材,得到的新體驗』
從頭到尾應該沒出現『唯有器材才能是你更上層樓』的意思吧...
大家火氣都太大了

最後還是要說.....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論的.....

我是Hiroyuki
討論區有筆戰蠻正常的呀!
沒筆戰的討論區比較奇怪吧?
言論自由嘛~

比較奇怪的是
樓主應該無意討論技術與器材的爭議
網友卻像受到制約似的針對那個議題回文

看到樓主的文章時
腦海中的畫面是頭文字D中
拓海第一次對上京一的比賽
結果拓海輸了,86毀了
這是因為拓海技術不如人嗎?
這篇文章,走到這裡,我想對大家說句謝謝.

更感謝所有瞭解我本意的朋友的支持.

還是衷心期盼這個討論不要變質.

能夠繼續有朋友回歸主題,分享自己的DSLR學習經驗.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