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w406 wrote:所以我常常拿自己拍的...(恕刪) 這就有趣了難拍1 同樣的景大家每天都看的到覺得很美,但是很少人夠功力拍出如眼見的美景。2 相同的景,你卻拍到跟別人完全不同的觀點角度與感覺,而多數人看了都驚艷 哇我怎麼沒想過這地方有那麼不一樣的感覺。3 你能有別人所沒有的堅持跟毅力對某一主題長期追蹤並紀錄下來,只要故事夠強都很能吸引人,這又須要不一樣的功夫了。4 如荷花池邊拍友等待花瓣或葉片滑出漂亮水珠,甚至拿了噴霧器加工,事後炫耀說看看這點露珠跟光線的時機恰恰好,多一點不行少一點也不對,景深剛剛好漂亮的花瓣或葉子更是難得,珍貴呀-------5 腳力夠耐力夠,閒時間也夠,偏偏又喜歡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到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打景也好打生物也好,總之我到的了你到不了,作品稀有度狂加分,所謂物以稀為貴嘛。6 老師說甚麼我就照辦,所有老師說構成作品的基本條件全堆上,拍照時也只想到老師說的框架尋到符合此框架的景物時簡直就是中樂透一般,當然趕緊把美景獵取下來領功。7 早期有些攝影展都不時有人把作品放到超-----級-----大張展出,震撼力絕對夠,觀者走作品前必要後退十步在仰頭觀望才能得到最佳欣賞位置,這作品當然討好,所謂數大就是美嘛-------
今天一開門我就跑去看了,他官網選的照片好像剛剛好都是五張中比較難看的,哈哈第一名那個拍的真的好,跟主題也很切合,第三名的也超棒,大家一定要去現場看看完覺得自己投的照片太天真了,還要在加強,明年我一定要得獎!對了,他那裡有說到,很多人五張中只有一兩張好看,所以比較可惜,還有跟主題的切合很重要!!每張都能跟主題輝映是最好的,這好像事這次的評分重點之一!!
我雖然沒有到現場看 ~~~但第1名看小圖,也可推測原尺寸帶來的張力這只是時間累積出來的經驗這類比賽是請學術或專家來評的對作品評判是有美學限制的 ~~~在這種框架下創新而能獲評審青睞,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共勉之 ~~~
我有去看展覽,在開幕式開始前就到了還很冒失的給人在剪綵的綵線裡面往外拍照~冏~開幕的時候有個現場演唱,本來我窩在裡面看展,想說音樂放得真好聽沒想到是現場演唱!!!回到入口處的時候已經快唱完了,沒照到什麼好圖Q.Q話說有人知道演唱者是誰嗎@@以下幾張是第一名張志嘉的作品(不知道有無侵權,若有請網管直接刪除,不好意思!!)說真的,我道行也不夠,看不出他憑啥拿第一名...二、三跟評審獎我都還勉強看得出來就是了不過我入行才一周,看不出也是應該的吧但已一個半門外漢的角度來看,他的作品都給我一種很強大的震撼不論很厚實很有層次的雲層,還是很高的瀑布除了構圖的感覺很舒服外,也都帶來很強大的力量不過,這只是我這半門外漢的感覺,各位前輩別砲我砲得太用力啊這組是我覺得最吸引我的作品,作者為現場還有一些小花絮Eli Reed給大家拍到一半時,突然彎下腰來(應該是用全景模式拍吧)看似在拍大家的腰間,奇怪的舉動!!還有這位先生,很好運的用了Eli Reed的相機幫Eli Reed拍照有誰知道他是誰的,趕快去挖出來,就知道大師的隨身機是哪一台了其他心得,晚些再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