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爛 wrote:"我的專業不在於我什麼都能拍得好,而在於能明白解釋,我能做到什麼以及不能做到什麼。" 這句話實在太棒了,搞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想呈現的是什麼、該怎麼做、能不能做…很重要,像我攝影時常常處於某種"意識不清"的狀態,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在夢遊…謹記在心了
想要請問一下郭大哥在潮港城餐廳,因為閃燈色溫畢竟跟現場光源色溫不同,您是怎麼處理現場光源所帶來的黃色白平衡誤差呢?因為看您的照片,背景都不會黃澄澄的一片,顏色都很正常,難道是光靠雙閃燈或三閃燈就能克服嗎?這問題已經困擾我好久了懇請賜教感恩
小弟放上自已拍的作品乙張來討論這個狀況,前景新人有跳燈照顧,所以色溫正常,但是後頭背景因為閃燈範圍有限,所以就是現場色溫偏黃。小弟也想知道有何良方可解此情況。自己的構想是若有燈光助理,也請燈光助理在新人背後朝天花板部份或是向後方牆壁處跳燈,至少可以在有人的部份維持正常色溫,背景遠處的黃燈只好不理。
何不考慮先把前景處理的有趣點讓視覺重心只會專注前面正在發生的事就好正確來說,其實背景顏色不是重點或許有人想用閃燈色溫片來減輕這種現象但是如果背景顏色與前景色溫接近或相同輪廓融合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反而沒有比用色溫來區別輪廓好視覺心理學中有一個"圖"與"地"的概念(請參考視丘影像美學的理論架構第二十六段或蔣戴榮觀念攝影一書)這用白話說,就是"主題"與"背景"用認知科學的話來說,就是大腦注意力的集中與忽略在圖像上,屬於主體的東西會較"突出",其它無關緊要的背景部份會"沉下去"重點是如何用背景去襯托起主體,使主體明顯而不是把背景跟前景顏色弄的一樣
12/13有幸與大師同場大師彬彬有禮的態度也跟小弟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我們家的平面在之前得知我將與大師同場直嚷著要來當我的助理偷看(學)大師的拍法...以上是題外話..大師無私的分享真是讓小弟有如醍醐灌頂動態/平面雖然是形式/媒介上的不同但大師所分析的影像心理學卻是不變的道理小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