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 試著 猜想 F大 所要表達的好像 他說的那種人 都是新手 比較多拿著便宜的器材 廉價的鏡頭然後拍了些 自以為很棒的 相片放到網路上 強調自己無後製然後妄想著 能夠 越級挑戰 機王 鏡皇雖然打著 是要給別人參考 用廉價器材 也能拍出 此等的相片 為號召但是心裡卻是充滿著虛榮感他們不只欺騙別人連自己都欺騙自以為 是分享器材但是卻也在暗爽...好像是這樣我亂猜的猜錯別打我~~~
數位化的結果就是後製變容易了。雖然不是殺人放火,但詐騙也是要判刑的。端看後製的目的是什麼。至於作品為什麼要註明「無後製」,因為除了構圖/機絲/ISO/光圈/速度/白平衡/加減光....後製也是影響最後成品的一大因素,而「製片人」通常不會詳細說明是「如何」後製出來的 。版友們觀看「毒照」時,要有心理準備,天衣無縫的後製亦是數位攝影的精技之一,是需要功力和經驗的!
整棟樓有夠長的= ="其實樓主想表達甚麼很明確,我剛進入這塊領域的時候也對樓主說的那種人很不削,在這棟大樓中,很多人會說標明無後製的原因,是給別的版友有參考價值,這個出發點當然是對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剛那種解釋都是事後諸葛,到底出發點到底是不是怕其他版友誤會所以著名"無後製",其實看一開始發文者的內容就看得出心態,或許在前面回文的人的確是很端純只要分享,但是其他的人我相信一堆人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純攝影"的技術很厲害,所以才加的,因為顏色是最簡單的後製技巧,有碰PS的都會,但卻殊不知直出的跟後製的實在有差,有人懂得拿捏分寸,看不出來的,他對色感比較強,所以用某牌相機拍的時候出了小差錯,但構圖好,所以回家用LR調好,分享圖的時候大家沒發現,我不否定他對攝影這塊領域的實力,但是他假惺惺的掛上"無後製",我認為這個心態就有問題了,後製也是一門很難的技術,但是在台灣(不包含最新一代)普遍的攝影風氣對後製都很不削,大部份人的態度是"原來你那張照片是後製啊,不錯啊(心裡想著這有甚麼強,我也會)",事實上,後製真的這麼簡單嗎?再來,很多人會拿布列松所謂的"決定性瞬間"來講說,不再拍攝那一瞬間捕捉感動,事後後製跟當初感動就不同了,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決定性瞬間的重點,在於決定性而不是瞬間,瞬間只是用來形容這種決定性的感動通常消縱即逝,所以要隨時多觀察,在當下把影像捕捉下來,OK,首先,假如你是用相機直接攝影技術很好的,在那個時間點你用你完美的技巧捕捉了下來,這樣的人,攝影技術當然相當厲害,沒甚麼問題,那另一種人,還是在當下拍下來了,但是卻不完美,回家用後製補成完美,你認為這種人沒有抓的決定性的瞬間嗎?當然有,有人會說當下的感動跟回家後製之後的感覺不一樣,味道會走掉,事實上,假如這個決定性的瞬間,在你回家後製的時候就不見了,那其實,這也不算是甚麼能讓你很感動的決定性瞬間,充其量又是看到糖水片的瞬間這樣而已......最後,很多人又說,那會後製,你買那些高檔器材的人不是笨蛋?用DC甚至手機就好嗎?當然買那些器材的不是笨蛋,你要知道,所謂後製,是針對某張照片當作素材,然後做影像處理的技術,那這張照片原本的樣子是怎樣就很重要,就像大家常講的正妹先決,素材的人長得漂亮,也是很重要的元素,所以照片本身的品質也會大大影響後製出來的結果,動態範圍就是最簡單的例子,還有假如說你今天的素材是飛馳中的賽車,你用手機去拍啊,在回家後製啊,你可以修到跟用大馬三拍出來一樣,我也認了,還有藍天這個無聊得議題,我也無聊的討論過,O家藍O家藍,有人以為,只是因為O家機身後製比較重口味,所以一堆人說甚麼破解O家藍,結果出來的就是一大片死藍色,其他家的相機要後製出O家藍,不能單純只是調高飽和度根對比度啦,傻傻的,階調問題要注意,挑你要的相機,然後要練習後製,這些都要,會的越多,才能表達出越多感動,會的少的人不能表達自己感動嗎?當然可以,只是題材會受限制而已,這就是為啥有人拿1000D可以拍得很爽,有人卻需要1Ds M3,這只是選擇問題......P.S 01的鄉民們真的很喜歡逐字逐句的辯,斷章取義是很可怕的,文章也不要挑自己想看的看,理性一點討論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