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只能說 文包大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攝影玩這麼久~ 測光還是很大的課題,
經驗的判斷真的很重要~
不過就我拿數位單眼來說, 不會有太大困擾,
曝光不成功,可以再試~
但是您用的底片機~ 真是讓人佩服佩服!
Anderson-Han
Anderson-Han 攝影雜記『 http://www.wretch.cc/blog/photobyhan 』
文包 wrote:
趁著最近天氣不錯,把...(恕刪)
文包兄是利用測光錶/或是機上Av曝光決定模式來進行測光的分析, 我也分享一下, 我用機上手動曝光決定模式(M模式)進行測光的方式,
純經驗分享, 如果有和大家不一樣的地方, 一定是我說錯了.
1. 一般的狀況下, 尋找畫面的中間灰值進行測光, 紅花、綠葉、黃土、淡灰色牆、45度角的藍天...
決定使用光圈後, 將快門轉至使得曝光補償值恰為0 數值.
謝謝文包兄借用館物館的測光圖例讓我說明 :

我的運氣不好, 每次拍照都沒有藍天, 所以這個景我比較常取的點是像右側牆壁亮暗交界處,
"點"測: f/8, 1/200 sec, EV=0
4% 點測, 水平方向 1/6, 垂直方向 1/4 的範圍, 事實上不小. 即便是 2% 點測, 也有約 1/9 * 1/6 的範圍.
接下來測光點移到白雲, 同樣的曝光參數, 發現得到 EV = +1.3
移到藍天 EV==> +1/3
移到牆壁不受光處 EV ==> -1
移到樹叢間 EV ==> -2
移到陰影處 EV ==> -3 (實務上通常是讀到破錶的資訊)
覺得可以, 就拍了.
樹叢由於他是點狀亮暗交雜的景, 所以 EV = -2 表示樹叢的亮部沒那麼暗, 暗部會更暗.
想要暗處再多一點細節, 或者考慮將快門轉慢 1/3格 ~ 2/3 格.
將曝光參數手動調成 f/8, 1/125 sec, 再重新瀏覽一下各個測光點.
白雲 EV=2, 藍天 EV=1, 不受光的灰牆 EV=0, 受光的灰牆, EV= +2/3~ +1, 樹叢 EV = -1 ~ -1.3,
要讓白雲夠白 EV補償 +1.3 ~ +2.3 應該還行. 藍天看起來不是一大早或是黃昏前的下午, EV補償 0~+1 應該也還行.
最暗處可能還是破錶, 轉慢快門一格(三下==>1/60sec), 發現 EV 跳到 -1.3, 知道在1/125sec 下其EV= - 2.3
覺得可以, 再拍一張.
記不起來每張的曝光值, 也多少記得EV的範圍吧? 很容易檢視自己的思維與成果.
用 M 沒比較好, 我只是懶得轉來轉去, 也懶得要鎖曝光值, 也沒有點測光錶, 土法煉煉鋼.
我的底片機的測光範圍是 20mm * 30mm .... 還是用一樣的思維.
胡縐一番, 有空批評的前輩們不用客氣.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