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請問大家對「淺景深」與「立體感」的看法?

showhss wrote:
但我的疑問是,會不會散景過頭了,反而讓主角變得更立體?

小弟試著拿幾張圖來作比較說明吧!

以下數張皆為全開放光圈下所拍攝 ( FA☆85/F1.4、AF85/1.4D )

#1 此張為全景延伸


#2 相同環境下的特寫,請留意右邊髮梢及手的部分。


#3 此張亦為全景延伸


#4 請留意主體與樹幹橫切面的部份。


差別即在於光線與陰影相對於拍攝主體上,所構成的亮暗部層次、反差程度上的明顯差異。

上述幾張而言,#2、#4 所呈現出的立體感是較佳的!

更精確的說,欲創造出立體感的產生,離不了三唯元素的構成;

其中 [ 光線 ]、[ 陰影 ] 所扮演的角色,相對於欲營造立體感的展現,有其絕對的重要性存在。

#1、#3 即缺乏 [ 陰影 ] 的元素,故較難表現出所謂立體的感覺!

如是簡略的說明,不知 showhss 兄能否意會?!
我也來分享一點點心得

光圈產生的立體感:
也就是大家常用的淺景深的方式, 好處是很容易凸顯主題, 但也會讓人覺得是合成貼上去的



焦距產生的立體感:
壓縮感較重, 有些人會感覺不舒服, 但利用得當, 拍出的效果跟開光圈又是一種不同感覺



多層次的立體感:
利用前、後景落差產生的立體感, 常見於動態拍攝上, 建議大家多嘗試此種方法
這張是透過單一前景產生的落差感

這張是透過焦距配合多層次景物



立體感平面化:
跟主題無關, 較無俚頭的拍法, 平常立體的東西看久了也會膩
個人反而喜歡縮光圈將不同景物拍成同一平面, 看過的朋友反而對這種照片映象深刻
做婚禮攝影這一行, 最怕的是覺得自己不行, 更可怕的是覺得自己很行
jye51220 wrote:
小弟試著拿幾張圖來作...(恕刪)


大大的分析真是入理, 陰影與主體的漸層變化, 對焦前後景的反差, 都是影響視覺感受, 造成腦部誤判平面為立體的重要原素
這也是為何經過移軸鏡效果後製處理的圖片很有立體感的原因 (不過移軸鏡處理讓人有立體錯覺的更主要原因是像模型的錯覺)


plc1222 wrote:
1.2.3.4.5....(恕刪)


木眼如我也看得出來,這個絕對是高手!

一堆人用單眼就是把背景用的非常糊,以向人宣示這不是DC拍的,不僅沒立體感,也不好看, 前中後景沒交代,也毫無故事性...

沒事去書局翻翻攝影作品,好看的照片絕對不是這樣拍的....
mikkle wrote:
當然,以隨便一台銀鹽機用底掃...(恕刪)



「死硬的調性」


D90 (cmos) + 85 1.8





其實大大的用意是在勸敗吧

好想要菜頭......
mastyx wrote:
木眼如我也看得出來,...(恕刪)


千萬不要這樣說...
我也只是學黑面大大的構圖方式而已...
在拍照上
我只是新手...
先聲明...
這張照片不是偷拍的...@@
只是我照片中的背景人物而己...
但是怕主題貼上來被惡搞...
所以就剪下這個畫面...

相機只是小DC而已...canon的s90
光圈是2.0...
但focus是在主題身上...
只不過背景人物就浮了上來了...XD


嚐試用傳統單眼底片機拍拍看,那種立體感即使淺景深, 拿7D拍都很難比凝.
jye51220 wrote:
小弟試著拿幾張圖來作...(恕刪)


感謝jye51220兄精闢的解說,
讓我想起學攝影時某位老師說的,
拍人像可用光圈先決,開F2.8-5.6都可,
讓臉、身體在同一平面構圖,再帶一些景,
就可讓臉與身體清晰,但是立體感會比較不夠。

jye51220四張圖中,
我覺得第四張最立體,果然需要光影變化來襯托立體感,
但是我覺得第三張最有FU。
我用600D寫日記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