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到圖請按重新整理=============================

相信擁有 DSLR 的大家一定對機頂的 "內閃" 又愛又恨 ...
愛的是 沒外閃時它能夠擔任補光的角色
恨的是 開了之後得到的就是 "天津飯的太陽拳" 被拍的物體總是死白一片 ..
但是有不少人對一支動則 7-8千 , 頂級當家外閃就要 1萬5 以上的驚人價位感到卻步 ..
不然就是出遊時 不想把全部家當帶出門, 只想輕裝上路時
但是遇到需要 "閃光燈" 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已經出現滿久的產品 "內閃柔光罩" ..
當然 還有其他種不同的形狀與樣式 ..
因為筆者已經使用這產品一年多了 覺得非常好用 想推薦給大家多一個選擇 ..
故今天只對這個做測試 ...
至於這東西的價位 ... 呵呵 不用2張紅色的國父 就能到手 ...
============================= 主角登場 =================================

這柔光罩的使用相當簡單, 只要你的相機上面有 熱靴座 就能夠使用 ..
主體是2件式的:

分別是和機身連接的座:

還有最重要的柔光罩:

我們可以看見它上面還有許多的小顆粒, 感覺柔光的效果應該會很佳 ~~
好啦 廢話不多說 ~~ 我直接來測試吧 ~~
============================= 測試開始 =================================
(一) 測試工具大集合:
小玩偶, 內閃柔光罩, SB800+柔光罩 , 塑膠袋

(二) 內閃 和 內閃柔光罩 面積比較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面積的差異:
內閃燈頭面積: 1.2 cm * 2.5 cm = 3 cm^2
外閃燈頭面積: 2.9cm * 5.7cm = 16.53 cm^2
內閃柔光罩面積: 5cm * 10.5cm = 52.5 cm^2
內閃柔光罩面積 是 內閃燈頭面積 的 17.5 倍
內閃柔光罩面積 是 外閃燈頭面積 的 3.17 倍
(三) 測試用的機身 與 鏡頭:
機身: 富士 S5 pro
鏡頭: Nikkor AF-S 18-135mm f/3.5-5.6 G IF-ED DX
(四) 機身設定:
白平衡皆為 auto
(I) 沒開閃燈時: A 模式 ( 光圈 F8 )+ ISO 200
(II) 開閃燈時: M 模式 ( 光圈 F8, 快門 1/30 秒)+ ISO 200
(III) 外閃跳燈時: M 模式 ( 光圈 F8, 快門 1/30 秒)+ ISO 800
測光模式: 點測光 ( 對人偶的右眼 )
(五) 測試圖 part I :( 135mm 端)

(1) 從玩偶的影子來看 "內閃柔光罩" 的確有柔光的效果, 且有使用內閃柔光罩後色溫會偏暖
(2) 從玩偶的影子來看 "內閃柔光罩" 柔光的效果似乎比 "SB800+肥皂盒" 還來的好一些
(3) 塑膠袋 柔光的效果不明顯
(4) "SB800 + 跳燈 + 小白板" 的影子變的非常的淡, 且又能兼顧正面的補光, 效果比"直接跳燈"來的好 ..
====================================================================================================
大圖區:
(1) 沒開閃燈

(2) 內閃直打

(3) 內閃 + 內閃柔光罩

(4) 內閃 + 塑膠袋

(5) SB800 直打

(6 ) SB800 + 柔光罩 (肥皂盒)

(7) SB800 + 塑膠袋

(8 ) SB800 + 90度跳燈

(9) SB800 + 90度跳燈 + 內建反光片(小白板)

==================================================================================================
(六) 測試圖 part I :( 18mm 端) (因為塑膠袋感覺有根沒有一樣就沒拍了)

結論:
(1) 有使用內閃柔光罩, 死白光消失了, 整體色溫偏暖, 且廣角端開內閃最容易出現遮光罩造成的的 "下方黑影"也消失
無蹤了, 傑克 這真的是太神奇啦 ~~~
(2) "SB800 + 柔光罩" 效果和沒加 感覺差異不大
(3) 廣角端 "直接90度跳燈" 感覺就像房間有開燈般的明亮, 效果一級棒.
(4) 廣角端 "SB800+90度跳燈+小白板" 雖能補足正面光源, 但是整體的效果還是沒有直接跳燈好
==================================================================================================
大圖區:
(1) 沒開閃燈

(2) 內閃直打

(3) 內閃 + 內閃柔光罩

(4) SB800 直打

(5) SB800 + 柔光罩 直打(肥皂盒)

(6 ) SB800 + 90度跳燈

(7) SB800 + 90度跳燈 + 內建反光片(小白板)

(8 ) SB800 + 90度跳燈 + 柔光罩

==================================================================================================
七. 測試那麼多 不如來個實拍吧:
S5 pro + N18-135mm
機身設定:
光圈: 各焦段的最大光圈
快門: 1/60
ISO : 800
色彩模式: F2
測光模式: 矩陣測光
其他部分 都是使用預設值 ~~
01. 18mm 端


====================================================================================================
大圖區:
01.


02.


03.


04.


====================================================================================================
02. 一般拍攝




====================================================================================================
大圖區:
01.


02.


03.


04.


05.


06.


07.


====================================================================================================
結論:
旅遊鏡的廣角端拍攝時, 若開啟內閃 最容易發生下面黑一塊的慘事, 不過加上內閃柔光罩後, 下方黑色陰影消失了 且光線也變的較柔和,色溫偏暖,也不會像"內閃直打"那樣出現死白光,我以我個人認為,這150元的內閃柔光罩,相當相當的超值 在我懶得攜帶外閃時,就帶它啦!!
還有若您覺得使用此柔光罩後 "曝光不足" 可以 "加EV" 或 "加內閃出力"來解決 ~~ 此測試只是要比較差異, 所以 "是否加上內閃柔光罩" 都是用相同的設定拍攝
當然 還有所謂的 "柔光片", 它的柔光效果 應該會更好,但是由於 使用它時太過於醒目, 體積也比這種 "內閃柔光罩來的大"所以 還是要看您的需求是什麼 來替你的內閃來選擇合適的柔光罩 ~~
最後實拍的原圖頗多 .. 若有興趣 也能到我的 Blog 看:
M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