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看不到圖請按重新整理=============================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相信擁有 DSLR 的大家一定對機頂的 "內閃" 又愛又恨 ...
愛的是 沒外閃時它能夠擔任補光的角色
恨的是 開了之後得到的就是 "天津飯的太陽拳" 被拍的物體總是死白一片 ..
但是有不少人對一支動則 7-8千 , 頂級當家外閃就要 1萬5 以上的驚人價位感到卻步 ..
不然就是出遊時 不想把全部家當帶出門, 只想輕裝上路時
但是遇到需要 "閃光燈" 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已經出現滿久的產品 "內閃柔光罩" ..
當然 還有其他種不同的形狀與樣式 ..
因為筆者已經使用這產品一年多了 覺得非常好用 想推薦給大家多一個選擇 ..
故今天只對這個做測試 ...
至於這東西的價位 ... 呵呵 不用2張紅色的國父 就能到手 ...

============================= 主角登場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這柔光罩的使用相當簡單, 只要你的相機上面有 熱靴座 就能夠使用 ..
主體是2件式的: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分別是和機身連接的座: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還有最重要的柔光罩: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我們可以看見它上面還有許多的小顆粒, 感覺柔光的效果應該會很佳 ~~

好啦 廢話不多說 ~~ 我直接來測試吧 ~~

============================= 測試開始 =================================
(一) 測試工具大集合:
小玩偶, 內閃柔光罩, SB800+柔光罩 , 塑膠袋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二) 內閃 和 內閃柔光罩 面積比較圖: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面積的差異:

內閃燈頭面積: 1.2 cm * 2.5 cm = 3 cm^2
外閃燈頭面積: 2.9cm * 5.7cm = 16.53 cm^2
內閃柔光罩面積: 5cm * 10.5cm = 52.5 cm^2

內閃柔光罩面積 是 內閃燈頭面積 的 17.5 倍
內閃柔光罩面積 是 外閃燈頭面積 的 3.17 倍

(三) 測試用的機身 與 鏡頭:

機身: 富士 S5 pro
鏡頭: Nikkor AF-S 18-135mm f/3.5-5.6 G IF-ED DX

(四) 機身設定:

白平衡皆為 auto
(I) 沒開閃燈時: A 模式 ( 光圈 F8 )+ ISO 200
(II) 開閃燈時: M 模式 ( 光圈 F8, 快門 1/30 秒)+ ISO 200
(III) 外閃跳燈時: M 模式 ( 光圈 F8, 快門 1/30 秒)+ ISO 800

測光模式: 點測光 ( 對人偶的右眼 )

(五) 測試圖 part I :( 135mm 端)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結論:
(1) 從玩偶的影子來看 "內閃柔光罩" 的確有柔光的效果, 且有使用內閃柔光罩後色溫會偏暖
(2) 從玩偶的影子來看 "內閃柔光罩" 柔光的效果似乎比 "SB800+肥皂盒" 還來的好一些
(3) 塑膠袋 柔光的效果不明顯
(4) "SB800 + 跳燈 + 小白板" 的影子變的非常的淡, 且又能兼顧正面的補光, 效果比"直接跳燈"來的好 ..

====================================================================================================
大圖區:
(1) 沒開閃燈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2) 內閃直打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3) 內閃 + 內閃柔光罩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4) 內閃 + 塑膠袋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5) SB800 直打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6 ) SB800 + 柔光罩 (肥皂盒)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7) SB800 + 塑膠袋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8 ) SB800 + 90度跳燈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9) SB800 + 90度跳燈 + 內建反光片(小白板)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六) 測試圖 part I :( 18mm 端) (因為塑膠袋感覺有根沒有一樣就沒拍了)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結論:
(1) 有使用內閃柔光罩, 死白光消失了, 整體色溫偏暖, 且廣角端開內閃最容易出現遮光罩造成的的 "下方黑影"也消失
無蹤了, 傑克 這真的是太神奇啦 ~~~
(2) "SB800 + 柔光罩" 效果和沒加 感覺差異不大
(3) 廣角端 "直接90度跳燈" 感覺就像房間有開燈般的明亮, 效果一級棒.
(4) 廣角端 "SB800+90度跳燈+小白板" 雖能補足正面光源, 但是整體的效果還是沒有直接跳燈好

==================================================================================================

大圖區:
(1) 沒開閃燈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2) 內閃直打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3) 內閃 + 內閃柔光罩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4) SB800 直打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5) SB800 + 柔光罩 直打(肥皂盒)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6 ) SB800 + 90度跳燈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7) SB800 + 90度跳燈 + 內建反光片(小白板)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8 ) SB800 + 90度跳燈 + 柔光罩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七. 測試那麼多 不如來個實拍吧:
S5 pro + N18-135mm

機身設定:

光圈: 各焦段的最大光圈
快門: 1/60
ISO : 800
色彩模式: F2
測光模式: 矩陣測光

其他部分 都是使用預設值 ~~
01. 18mm 端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大圖區:
01.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2.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3.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4.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02. 一般拍攝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大圖區:
01.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2.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3.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4.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5.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6.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07.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內閃柔光罩】不專業評筆測試 ~~

====================================================================================================

結論:
旅遊鏡的廣角端拍攝時, 若開啟內閃 最容易發生下面黑一塊的慘事, 不過加上內閃柔光罩後, 下方黑色陰影消失了 且光線也變的較柔和,色溫偏暖,也不會像"內閃直打"那樣出現死白光,我以我個人認為,這150元的內閃柔光罩,相當相當的超值 在我懶得攜帶外閃時,就帶它啦!!

還有若您覺得使用此柔光罩後 "曝光不足" 可以 "加EV" 或 "加內閃出力"來解決 ~~ 此測試只是要比較差異, 所以 "是否加上內閃柔光罩" 都是用相同的設定拍攝

當然 還有所謂的 "柔光片", 它的柔光效果 應該會更好,但是由於 使用它時太過於醒目, 體積也比這種 "內閃柔光罩來的大"所以 還是要看您的需求是什麼 來替你的內閃來選擇合適的柔光罩 ~~


最後實拍的原圖頗多 .. 若有興趣 也能到我的 Blog 看:
My blog
2009-03-10 18: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內閃柔光罩
完全沒圖片
純粹文字描述...
舒不知您介紹的是哪種東西
囧rz
真的看不到圖~~之看到第一張圖,後面都沒有~~
圖片我看的到啊
樓主挺用心的
感謝啊
用旅鏡時加上內閃柔光罩真的可以避免下面黑一塊嗎?
這樣可以考慮耶
一般相機店都有賣這種東西嗎?

hongsin.tw wrote:
圖片我看的到啊
樓主...(恕刪)


Y拍上面有賣, 用 "內閃柔光罩" 去搜尋就有了 ..

我是在 "玩X攝影器材買" 的, 他賣的最便宜 ..


還有旅遊鏡的下方黑影 真的能消除... 相當好用 ^O^
teajo87a wrote:
Y拍上面有賣, 用 ...(恕刪)


我也住高雄
有時間會去玩x攝影器材看看
謝謝大大啊
樓主不妨先去買個"柔光片(屏)",就會知道與您介紹的這種差別有多大。雖然貴一點點,顯眼一點,但值得!
柔光罩的用意在於擴大光源的面積,面積越大,消除陰影的效果越大。
剛好先前有位大大的測試文浮了上來,大家可參考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516759&last=10756265

內閃不夠力 GN 只有12 ...


柔光片 效果會比較好 這我得文章最後一段有題過了 ..

不過以方便性 和 體積來看, 我不會選擇柔光片 ...

但是 我若帶外閃時, 就會用了 ..

因為外閃直打時 有柔光片效果會好很多 ~~
兩種我都買來用過了(都接內閃),硬殼的那種,個人覺得用了也沒有什麼差別。樓主測試裏加了柔光罩的照片,是因為加了柔光罩而造成閃光損耗,而產生較"柔和"(較暗)的感覺,事實上,陰影並沒有消除;而且通常使用柔光產品時,閃光EV值要提高,才能彌補曝光不足。
只是提供大家多參考,樓主辛苦了。
板大辛苦了,不過看完您的測試照,小弟我還是乖乖用sb-800就好.
~決定從今天開始搗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