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好文推薦(第二篇)

2008-12-06 11:28 發佈
洗老師的文章小弟時常會讀, 真的學了不少.
文中洗老師的概念十分正確, 也經常看到洗老師測試文中多用一般初級DSLR機種, 高手已突破器材迷思, 而往更深的攝影內容芇進才是.
以下是我到有趣的文句:
"我們應該用人頭指揮鏡頭、而不是讓鏡頭指揮人頭。"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洗老師的文章小弟時常...(恕刪)

在下也是,還特地買了這本冼鏡光老師的 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 來 K ,內容真紮實。
在下目前是軟體從業人員,可惜當年沒能好好研讀冼鏡光老師的文章,真是一大損失...
終於有份量的前輩出來說說人話了
(或許是我認同才以前輩稱之吧ˊˇˋ)
最近在D3x的測試照被拱的...

眾多因素集合最後被歸到機身猛鏡頭強...
立體感也可以與機身好壞搭上關係...

小弟不才
但是往往有新進問我什麼相機好什麼構圖好
我總不免補充一句"照片所傳達意義"更是重要

純屬抒發些感想~


寫的非常的好
真的需要去看一下
這是最本質的東西呀
補充一下

是 冼(音同節省的省)鏡光 老師

martin0215 wrote:
在下目前是軟體從業人員,可惜當年沒能好好研讀冼鏡光老師的文章,真是一大損失...



那麼一定要去網路上找冼老師的「軟體之道」,
未聞此文實在不知「道」為何物。
小弟想起很多類似的說話, 一位知名網路達人就說過, 相機有多少iso可用就用, 有雜訊不是你拍不好, 是相機本身的科技問題.
名攝影師也說過, 成功的照片不一定都是用高級相機拍的, 但也不能忌妒擁有高級相機的人. 這些都是很好的說話, 有需要有能力的, 就器材論器材當然可以大談特談iso或連拍速度, 而能力有限的或專心在拍照的, 就好好利用手上的機器就是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楓紅的季 wrote:
這是友站的文章,跟最...(恕刪)


受益良多,謝謝樓主分享好網站。
gemini89a wrote:
那麼一定要去網路上找冼老師的「軟體之道」...(恕刪)

有啊有啊,看的還是 BBS 版本... :D
已經入手了 Metz 54Mz-4i ,閃燈又是一門學問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