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數位電影攝影與Nikon D90

一直以來,我對於DV這類型的手持動態攝影機都興趣缺缺,一方面是因為DV的解析度相較於相機來說實在是很低,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即便是要拍出水準中等的小短片,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與時間也比拍照多得多。一張好的相片作品,縱然只是靜態的,也能傳達許多的故事,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這一直是我努力想追求的目標。

不過年中看了一部電影”練習曲”,片中隨著主角騎著單車環繞整個台灣,一幕幕的美景也在眼前展開,我發現這些美麗風景的電影畫面美得就像是照片一般,我突然豁然開朗,原來對於拍攝風景而言,電影與拍照是這樣地類似,導演巧妙的安排構圖,光線與景深,就如同我在拍攝風景攝影一樣,只不過電影攝影多了時間與聲音這兩個維度,可以隨著時間調整構圖,景深與焦點,後製的時候還可以加上音樂或對白,讓創作的元素更加豐富起來,我不禁自己幻想起來,如果以後能夠多帶一台數位攝影機,每次拍完照片之後就拿起來拍個幾分鐘,照片中原本是動態的元素就能更完整的呈現,瀑布可以不再是長時間曝光下絹絲般的樣子,關渡夕照天空中的飛鳥可以緩緩越過畫面,微風吹撫的芒草原,雨水滴落著的竹葉,都可以更有感覺, 如下:

台灣之美 The beauty of Taiwan
陳懷恩導演製作, 收錄於練習曲雙碟版附錄中, 以16mm膠卷拍攝(約略等於4/3片幅)

當時想著想著就上網收集一點市面上DV的資訊,規格上我希望能紀錄1080p,每秒24張就可以,不需要1080i x 60 fps 或是更高,因為我並不會拍快速移動的物體,這點倒是蠻容易滿足的,今年推出使用AVCHD編碼的硬碟式攝影機大部分都可以紀錄1080×24p,不過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部分的消費型機種的感光元件都很小,幾乎都只有1/6″到1/3″,這也太誇張了吧,相較於目前全幅單眼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36×24mm,面積差了快100倍,就算是跟4/3系統的感光元件比也差了16倍,這麼小的感光元件怎麼可能有好的雜訊,景深與廣角的表現呢? 既然消費型這個等級(約4-5萬台幣)的不行,那就找專業型的吧,我記得電影的底片跟135系統一樣都是35mm寬的啊,專業的數位攝影機應該有”全幅”的吧,沒想到結果更令人傻眼,以Sony為例,最便宜能達到1080p的機種為HDV HVRV1U價格為4890美金,感光元件大小為1/4″,還是太小,繼續往上找吧,更高階的機種是1/2″的PDWF355L價格為26100美金,還有2/3″的HDWF900R價格為69900美金,已經到2-3百萬台幣等級的攝影機了,感光原件才到2/3″,只有4/3″的4分之1,那到底有沒有35mm全片幅的數位攝影機呢? 答案是有的,原來就在今年年初(2008年4月),Sony發表了第一台35mm全幅的數位攝影機CineAlta F35,價格是單機身35萬美金,已經破千萬台幣了,而且相信我,這台機器單機身是不能用的,還有一堆周邊要配合,我終於明白,原來人類的科技在這方面才剛起步,35mm全幅的數位攝影機從今年開始才漸漸有其他廠商加入製造,夢想徹底幻滅,要買一台跟單眼數位相機有類似景深表現的數位攝影機看來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可能了,再怎麼樂觀35萬美金的東西也很難再短時間內降到5千美金吧,我還是拍拍照就好了。

沒想到故事還沒結束

從來沒有想過,數位電影攝影的躍進,會來自於Nikon,來自於一台數位相機,甚至是一台幾乎算是入門級的中低階機身,美金1299還帶顆鏡頭。

2008年8月27日,日本相機大廠Nikon發表了新的單眼數位相機D90,用來取代旗下的D80,配備了1200萬畫素APS-C大小(24×16mm)的感光元件,並加入了一個新的功能D-Movie,也就是可以用來拍攝動態畫面,拍攝的解析度是1280×720x24p,壓縮格式為Motion JPEG,最長一次可以拍攝5分鐘,由於幾個月前曾經搜尋並整理過市面上數位攝影機的資料,所以這個消息對我來說是相當震撼的,除了解析度只有720p之外,這根本就是我當時夢想中的機器,同一台機器就可以完成拍照與拍動畫,並且維持一樣的視角與景深,更棒的是交換鏡頭與Nikon單眼相機是共通的,我可以先用全幅機身拍照,再使用D90拍攝動畫,雖然視角與景深會有些許不同,但是總是比數位攝影機的2/3″要接近得多了,價格卻連數位攝影機的零頭都不到。

說穿了看來高階數位攝影機的感光元件大小這幾年一直停留在2/3″,應該是廠商的策略考量,而不是單純技術力不足的關係,我個人實在鄙視這樣的行為,雖然廠商有商業利益的考量,不過從各個攝影論壇中都可以發現,業界對於大片幅的數位攝影機的需求一直都是很高的,為了在2/3″的機身上實現淺景深的效果,或是接上舊有的電影鏡頭,都必須花上許多功夫與價格高昂的設備(如Mini35鏡頭轉換座)來輔助,既然技術上不是問題,還遲遲不願推出更大片幅的數位攝影機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到頭來居然是由Nikon這家相機公司,一家從來沒做過數位攝影機的公司,將大片幅數位攝影帶給大眾,隨著D90的發表,Olympus的4/3系統也即將加入動態攝影的功能,希望這樣的競爭能給數位攝影機大廠們一些壓力,或許幾年內我們就可以用一般人可負擔的價格買到35mm全幅可交換鏡頭的數位攝影機。

註: 數位電影攝影(digital cinematography)的全幅指的是Super 35mm format,大約是25x14mm左右,因為傳統上電影膠片上的成像是跟膠捲成垂直的,而照相機的成像則是與膠捲平行,所以電影的寬邊相當於相片的短邊,所以其實我們講的APS-C格式,對於數位攝影機來說就是全幅了。

參考資料:
1. http://pro.sony.com/bbsc/ssr/cat-broadcastcameras/
2. Mini35
3.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試用報告-詳盡收錄獨立製片專用的mini35 35mm lens Narrow DOF adapter鏡頭轉換座-淺景深專用,Redrock M2 ,P+S,Letus35,SGPRO
4. Cinealta-Wikipedia
5. 淺談攝錄影機分級 from HD.club 精研事務所
6. HD影像規格一覽表(廣播級到民用的規格) from DVworld討論區
2008-08-31 5:37 發佈
相信我,全幅的攝影機,除了機器本身貴
要想處理這種等級的影像,電腦上得花費也絕對是超過想像


以一般tape型的家用型DV
擷取出來的影片是以10G為單位的
更不用說在剪輯的過程,render越多次,編輯越多次
檔案會越肥大
我想剪個一片DV,硬碟空間是以100GB當單位的


那就不用想真的到HD或是更高畫質的影片
需要的硬體效能了
以我最近剪的一片960x540的片子
片長15分鐘,壓縮出來的檔案就要1.7G了(注意,這是最後的完成品)
算圖我使用Macbook Pro雙核心全力跑
總共要算9個多小時


另外,影片檔最後儲存方式
如果要燒成影片DVD,解析度一樣會降下來
用資料的方式,就只能在電腦上播放


總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
真正要玩HD的攝影,那是很花錢,也很花時間的
其實,我真的覺得一般的家用DV已經很夠了
DV擷取會設定的話,其實畫質都很能讓人滿意
小小意見
https://www.bagusintl.com/
不知道你有沒有實際去操作過這類型的攝影機,畫面的比較?
雖然我還沒實際去使用d90但是d90的demo影片所表現出來的解析度與色彩都不如一般家用dv,但這也可能是因為上傳到網路上所造成的畫質損毀,d90拍照縮圖縮到1280x720跟錄影模式下的畫質會是一樣的嗎?光是這點就需要實際的去確認
專業攝影機用2/3是因為卡口的關係,以現在135卡口的像機來說也不會說換就換
一般人錄影也不需要用到淺景深,一般人錄影大多是要紀錄為主,加上不會操作的人拍出來的東西背景都不清不處的再來怪攝影機不好,這種情形就好比沖洗店總是喜歡推薦用戶使用iso400跟800的底片道理是一樣的,照片洗壞了用戶只會覺得是店家的問題(我再強調一下我指的是一般人不是玩家),另外看攝影記者全部使用f1.4的鏡頭不就好了幹麻還要縮光圈加上閃登補光,為的還是深景深,所謂的商業行為還是以市場需求為主,你有你的需求但是有跟你相同的需求的人在整個市場上還算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若要怪罪廠商想聯合壟斷我到覺得有點不對
raguna wrote:
一般人錄影也不需要用到淺景深,一般人錄影大多是要紀錄為主,加上不會操作的人拍出來的東西背景都不清不處的再來怪攝影機不好

一般人照相也不需要用到淺景深, 但是DSLR自有它的市場, 而且很大, 是相機廠商近年來最努力經營的一個區塊.

可以淺景深錄影的平價設備, 絕對是非常有潛力的.
stranger0429 wrote:
相信我,全幅的攝影機...(恕刪)

這點也是重點之一沒錯

就像習慣照照片與人分享的各位
如果到時候真想分享dslr拍攝的影片
那可不是丟到youtube那種低畫質就能符合大家期待的
一個高畫質短片動輒也是百MB在跑囉...

另外
小弟認為有許多朋友會因為D90而升級電腦的
就像小弟朋友買了HD錄影的DC
因為影片格式吃資源
每當開心錄玩影
回家卻幾乎不能看(得跟我借電腦...)
這也是大家買D90要先考慮的因素之一囉!!

但還是期待到時候能看到有大作提供高畫質的分享 :P
wretch.cc/blog/yjl7489
Shinyguy wrote:
這麼小的感光元件怎麼可能有好的雜訊,景深與廣角的表現呢?...(恕刪)


小弟光學不懂啦,DV 只在十多年前用過,不過

1) 雜訊:因為影像的解析度很低(Full HD : 2M),所以每個 pixel 的面積都很大,雜訊應該不嚴重。而且攝影現場的光都打得非常亮,看起來才美?

2) 景深:靠望遠鏡頭?

3) 廣角:除了 IMAX,應該很少攝影會需要超廣角之類的吧?

我心中理想的應該是顏色重現、收音良好、手持穩定、對焦又快又準、Zoom 反應快、壓縮與儲存系統效能高(才不用壓縮失真太多)

不過當然有新功能可以玩是很好啦,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玩到囉。
stranger0429 wrote:
相信我,全幅的攝影機...(恕刪)


電腦速度絕對關鍵
我曾經為了高畫質展覽用的影片
試過幾台機器 POWER MAC 2.0雙CPU 8G的RAM 
都還覺得慢 品質是要付出代價的

電影的製作費 動輒幾千萬可不包括買機器買後製設備的錢
既然SONY那幾部業務型機種被你說的這麼不堪,那就等著看看會不會有電視公司或製片公司購入大量D90來做為業務用機器吧!
其實DV和相機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要先搞清楚在電腦上看跟在電視播送以及上戲院看是完全不同等級的事情

畢竟motion JPEG跟實際的壓縮影片格式還是天差地遠
標準DV tape的影片流量是25mb/s
轉成DVD或是其他任何h264還是xvid,wmv都是破壞性壓縮,是不利於剪輯的
而高流量的影片對於電影電視的後製品質來說,是必須的

而且你也別看DV的片幅小,高階機種的色彩表現還是嚇嚇叫的
甚至在漆黑一片的場景時,專業型DV所需要的光量遠比相機來得少
像是在關燈點蠟燭的婚禮現場,DV拍得到東西
而相機不開閃光燈只能拍到鬼影吧

DV在設計上也遠比相機要面對更多的問題
像是持續性的拍攝會帶來熱雜訊和耗電的問題

你說D90可以換鏡頭錄影很炫?
但你有看過哪台DV的鏡頭在AF自動對焦的時候會嘎嘎作響嗎?
而且在拍攝過程之中還不能調光圈快門?

持續性的對焦,測光,收音
還有操作上的便利性
DV就是貴在這些地方

當然D90還是為數位錄影帶來了新的氣象
有著漂亮的景深和強烈的視覺感受
但要真正威脅高階DV和電影攝影機的市場還有得等

除非哪一天DSLR錄影也可以不限時,順便自動對焦,還可以用LCD取景撐個200分鐘以上再說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