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Netflix 播放,
很值得”玩攝影”的人觀看。
因為這部片子大概98%以上,
都是以固定攝影機的方式來拮取構圖,
而人事物就在這些構圖下活動敘事,
運鏡的片段非常非常的少。
這部片子應該就是要突顯這點吧,
所以每個構圖都非常的精美,
而且完全以黑白來呈現,
非常強調光影和構圖。
拍攝這部影集的是Steven Zaillian,
他之前以「辛德勒名單」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
這部影集由他自編自導。

文字整理:林君玶
如果說1999年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是一張泛黃的復古色調明信片,那麼2024年Netflix版的《雷普利》就是一張冷冽卻光影層次分明的黑白藝術相片。
以《辛德勒的名單》、《紐約黑幫》、《愛爾蘭人》作品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青睞的知名編劇史蒂芬柴里安(Steven Zaillian),從劇本撰寫到執導,一手打造了2024年Netflix版的《雷普利》——一個騙徒如何冒充富人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關於藝術、美麗與性感的故事。
若你曾經被1999年《天才雷普利》的美好與殘酷深深吸引,那麼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你更應該打開這部看似枯燥沈悶,其實卻是一部以極高品味,將懸疑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
總共8集的迷你劇集《雷普利》,除了以黑白片的手法呈現,全片也無太多複雜的運鏡,大部份鏡頭都是靜靜地停留,如同一張張好看的黑白照片,任由角色在其中遊走,看著看著,就像在翻一本沒有色彩的照片書。
《雷普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60年代,因此身兼編劇與導演的史蒂芬柴里安,在最初的發想階段,就計畫著要以黑白色調呈現。「我從來不把它看作是一場陽光明媚、色彩繽紛的假期,而是一個神秘的懸疑故事。」
柴里安受訪時說:「故事發生在1960年的冬天,就像原著海史密斯的許多故事一樣,有著黑白底片的質感。而黑與白,能以彩色無法做到的方式來吸引目光,這點很感激Netflix居然答應了。」
而攝影師Robert Elswit除了接下黑白攝影的挑戰之外,也以構圖與視覺語言,在《雷普利》裡放進了更多深度與隱喻。他在許多的鏡頭中,將湯姆雷普利放進「框」裡,包括窗框、鏡框、門框、樓梯間,或是其他封閉的視角,於是作為觀眾,我們正看著湯姆把自己裝進一個盒子裡。
《雷普利》的拍攝地點清單,讀起來就像一個夢幻般的假期:威尼斯、羅馬、那不勒斯、西西里巴勒摩。
柴里安表示,在勘景階段,製作團隊在那不勒斯一路開車,從薩勒諾(Salerno)到索倫托(Sorrento),穿越整個阿馬爾菲海岸的美景,就為了尋找他們想像中迪基格林利夫(Dickie Greenleaf)居住的小鎮。
要找到適合拍攝1960年故事的地點並不容易,直到他們遇見這個只有800人的小村莊——阿特拉尼(Atrani)。
而讓製作團隊感到巧合的是,《雷普利》拍攝的2021年當下,正值Covid流行的高峰期,當地完全沒有遊客,「這讓我們感覺就像回到了1960。」柴里安說。
而除了這些地點提供了如同明信片般完美的遠景之外,曾擔任《少年Pi的奇幻漂流》美術指導的David Gropman,在《雷普利》裡還有200多個佈景與地點要安排。
雖然湯姆雷普利在羅馬的公寓是團隊搭建的場景,不過Gropman與導演一起在羅馬參觀的美麗公寓,給了他許多靈感。
另外,雷普利的羅馬公寓房東有隻貓,在一樓的椅子上靜靜目擊著犯罪的發生,就像監視攝影機一般。這隻貓的鏡頭比劇中某些人類角色的戲份還多很多,若想要二刷《雷普利》,不妨試試用貓咪的視角來觀察事件與導演留下的線索。
湯姆雷普利身為一個騙徒,一腳踏進了迪基格林利夫財富與特權的世界,為了成為迪基,雷普利的視線落在迪基與其物件堆疊的城堡之上。而《雷普利》的鏡頭也隨著湯姆的視角,帶領觀眾將視覺焦點放在城堡裡的物件上。
無論是湯姆冒充迪基簽下支票的鋼筆、迪基的戒指、字母e有些偏離的打字機,或是沈重的玻璃煙灰缸,在《雷普利》的鏡頭下都成為被注視的焦點,而從這些鏡頭當中,也能感覺出湯姆雷普利的偏執與對物品的愛戀。
而在劇中出現幾次的紫色睡袍,則像是在隱喻雷普利雖然一腳踏入富有的世界,品味卻只停留在「製作門面」的程度,雖然看到最後會發現他學得很快,卻也做錯了許多事,而那件他特地從紐約帶到義大利,卻被迪基嫌到不行的紫色睡袍,就是最好的例子。
飾演迪基的強尼·弗林(Johnny Flynn)說:「迪基可以在一英里外發現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
若你已經把《雷普利》看到最後,也不妨觀察湯姆從頭到尾的造型變化。隨著劇情推進,湯姆在如此富裕中變得更加自在,他開始明白時尚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飾演湯姆的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說:「劇中有不同的湯姆:我們有紐約湯姆、阿馬爾菲湯姆、迪基湯姆和威尼斯湯姆。」
湯姆抵達義大利,在迪基的提議之下與卡拉瓦喬的作品相遇。卡拉瓦喬,1593年到1610年間活躍於羅馬、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等地,被稱為「羅馬最有名的畫家」,其暗色調的作品與極其狂亂的生活,在《雷普利》中彷彿與湯姆若有似無地連結著。
劇中不斷不斷出現卡拉瓦喬的作品,無論是畫面中的蒙太奇手法、一場在美術館的戲,或是湯姆手中的畫冊。透過湯姆迷戀卡拉瓦喬令人毛骨悚然的戲劇性畫作,鏡頭帶著觀眾回到350年前,讓卡拉瓦喬的生平與湯姆重疊,但兩人的共同點,不僅僅是對美和藝術的欣賞而已——而是犯罪。
史蒂芬柴里安說:「卡拉瓦喬是另一個住在羅馬的人,他謀殺了某人,然後在他的餘生中為此而逃亡,我覺得這個小小的平行線很有趣。」
無論你是懸疑故事迷、黑白攝影的愛好者、對義大利無法自拔的旅者、被卡拉瓦喬作品深深吸引的藝術迷,或只是深深愛著1960年代的戀物者——或者你全都是。那麼你一定要打開2024年版的《雷普利》來看,在緩慢節奏與低調畫面裡,一步步走進雷普利藏在騙徒、罪犯之下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