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何是18%?

這篇文章是被文包兄的「活用點測光,練就所見即所得的拍照意境」那一串所有
的討論觸發而來的,只是針對18%做一點補充,略過我這篇文章也不會拍不出照
片就是了。

測光錶有兩種,入射式測光錶與反射式測光錶。入射式測光錶測的是光照度,在
特定的方向和位置上將提供我們唯一的曝光值,我們完全不用考慮物體的顏色
(反射率),只是這種測光錶對於風景攝影或在自然界的攝影不太適用,且這種
測光錶只能提供陽光下的數據,沒有考慮到陰影下的狀況,所以大多在棚內或人
像攝影使用。

反射式測光錶測光錶測的是光亮度(反應物體反射光線的能力),如所有相機內
建的測光錶、入射式測光錶外加的「五度頭」、一度點測光錶等都是反射式測光
錶。所有的反射式測光錶都是假定18%即是「標準反射率」。問題是這18%從
何而來?為什麼是18%?一說是攝影術是白人發明的,所以就以白人的膚色來
定反射率,會相信的人大概不多吧。二則是自然界中所有物體的平均反射率,這
個「傳說」快要變成業餘或半職業攝影者的通說了,這種說法完全禁不起考驗,
請問是如何「平均」的。三則是說柯達公司的總部羅徹斯特經常烏雲密佈,因此
柯達公司的研發人員心血來潮就以羅徹斯特的烏雲作為反射式測光錶的標準,得
到不錯且恆定的標準,這個傳說相當美麗且意外,不過也只能當成懸案。

為何是18%而非其他的數字呢?是因為18%是入射式測光錶「認定」的標準反
射率(在傳統黑白攝影中測試出的反射式濃度),這樣才能夠讓攝影者做出正確
的曝光判斷,不然怎麼玩。以下幾個方向來看上述的論點:

一、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局在七零年代頒佈的測光錶曝光時間公式代出戶外
被射體的平均反射率為13%,與18%差了半格,若我們以18%為標準來拍攝將
會曝光不足半格。
二、 我們在學習黑白攝影zone system時,有一個步驟「個人感光度測試」
(拍灰卡、沖洗……測量),做過zone system的朋友多會發現若以灰卡作為曝
光的標準可能會有半格到一格的不足。
三、 測光錶對於亮部有較高的加權值。有空的朋友不妨在陽光下實際測測
「黑卡」與「白卡」(要裝滿觀景窗喔),看看會得到什麼結果?然後同時測一
張白卡、一張黑卡,進而看看要幾張白卡與幾張黑卡同時測才會得到得到與灰卡
差不多的讀數?看看您還會不會覺得灰卡是「中間調」。

在傳統攝影時,不論是黑白還是彩色,許多有動過腦筋的朋友都發現,我們拍攝
同樣的被攝體,使用不同的底片(僅粗分黑白、彩色負片與彩色正片三種,數位
的感光元件我沒研究)我們的測光方式或是測光重點都不同,如負片對亮部的寬
容度高拍攝時可過度一格以求暗部的細節、正片對暗部的表現優美可亮部稍微過
度就不好看了,所以測光時經常會減半格、一格來測,有經驗的攝影者不應墨守
18%,18%只是工具而已,我們必須考慮自己的影像製作過程來調整,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最後我要聲明,目前我對於其他的興趣要比攝影多很多,以上的文字都憑印象打
出來的,我懶得翻書找資料,所以還不夠嚴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幫忙補充一下,
若文章有謬誤的地方請多多包涵,並請不吝指正,畢竟我現在的身份是逍遙騎士
,騎單車的嘛
2008-05-25 21: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18
easy_rider wrote:
反射式測光錶測光錶測的是光亮度(反應物體反射光線的能力),如所有相機內
建的測光錶、入射式測光錶外加的「五度頭」、一度點測光錶等都是反射式測光
錶。所有的反射式測光錶都是假定18%即是「標準反射率」。問題是這18%從
何而來?為什麼是18%?一說是攝影術是白人發明的,所以就以白人的膚色來
定反射率,會相信的人大概不多吧。二則是自然界中所有物體的平均反射率,這
個「傳說」快要變成業餘或半職業攝影者的通說了,這種說法完全禁不起考驗,
請問是如何「平均」的。三則是說柯達公司的總部羅徹斯特經常烏雲密佈,因此
柯達公司的研發人員心血來潮就以羅徹斯特的烏雲作為反射式測光錶的標準,得
到不錯且恆定的標準,這個傳說相當美麗且意外,不過也只能當成懸案。...(恕刪)


好問題。我手邊有一本雄獅圖書出版的「黑白攝影精技」一書,第76頁 - 81頁中所寫的,剛好就是你寫出來的幾個論點。這就是問題的出處嗎?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何是18%,我所獲知的資訊大約是第一種說法。不過我「聽說」Minolta的測光表並不是用18%,而是採用21%作為基準。如果有Minolta測光表的朋友可否幫忙查證?



銀牙烈虎 wrote:
好問題。我手邊有一本...(恕刪)

是的,蔣載榮的書很有參考價值,可我現在已經迷別的東西了,所以資料不在手
邊。我不記得他哪一本書寫的,18%是入射式測光錶「認定」的標準反射率,我
在上文中有提到(反射式濃度,我記得蔣書中還有一張對照表)。

一度點測光錶我用過minolta與sekonic兩款,他們的讀數是不太一樣。關於測
光錶,不同廠牌的測光錶的讀數不盡相同,且存在所謂的「非線性因素」(也應
該是蔣書有提供測試法,略述,先測黑卡藉由調整iso值使EV值相同後,再測
白卡,若讀數不同這兩支測光表即存在非線性因素),所以專業攝影拿到新器材
或拿到每批底片時就要做一番測試,以掌握器材與底片的特性。
逍遙騎士
easy_rider wrote:
問題是這18%從何而來?為什麼是18%?


Thom Hogan 寫過一篇文章, Meters don't see 18% gray. 裡面對於 18% gray 從哪裡來有一點推測. 他說對印刷產業而言, 從黑色到白色的中間剛好就是 18% 反射率的 neutral gray. 對 Kodak 來說, 18% gray card 也剛好是很容易生產的一種卡, 所以就一直生產 18% 灰卡.

該文同時提到ANSI 對於測光表的標準是 12%, 12,5% 或 13% reflectance. 因為 ANSI 標準並不容易取得, 要付錢去買, 所以確實的值並不清楚, 不過一定不是 18%.

如果你用 DSLR 拍攝一張 Kodak gray card, 你會發現 histogram 的 peak 並不在正中, 而是稍微偏左.
easy_rider wrote:
這篇文章是被文包兄的...(恕刪)


很有水準的討論
可惜我不能加分

推一個讓大家都看到
黑卡正確的灰度是17.7喔
18%只是一個概說

這是我大學攝影原文書寫的
不對請糾正
sun8112 wrote:
黑卡正確的灰度是17.7喔
18%只是一個概說
這是我大學攝影原文書寫的
不對請糾正...(恕刪)

能否幫個忙列出這本大學攝影原文書的書名或方便查詢的資料?謝謝。

樓上有位朋友提到18%灰卡容易生產的原因我可以理解:因為要印刷廠印製「反射率17.7%」的灰卡,難度可是相當高啊!
銀牙烈虎 wrote:
能否幫個忙列出這本大學攝影原文書的書名或方便查詢的資料?謝謝。

詳情請看拙著冼鏡光,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第F.3章了解中灰色的標準。事實上,此地常見的測光與曝光的討(或爭)論在拙著單元F與單元E中都有詳細的說明,其中包含有測光與曝光的原理,各種測光方式與技巧,EV的真正意義,校正測光表等等都講到了;遺憾的是,這些不應該出現(教科書中)的論題,卻常在此地或它處被人隨意解釋而吵翻天。上面的網頁有第F.3章的PDF檔。
所以就是如此才需要善用曝光補償~(曝光補償鈕存在的原因是為了18%嗎?)
18%也只是個習慣性參考的基準點~真正的%數還是得靠自己決定
還聽過一種說法,18%是取自平時最常見的幾個景物以利測光:藍天、綠地、紅磚牆,很好奇這在什麼地方。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