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前輩技術很好,果不其然的就有個前輩跳出來說:『甚麼鏡頭都馬可以拍 35mm參考』
我其實真的知道有良好的觀念與技術再善用手上的資源會來的比較實際,但我就是沒有! 至少目前還沒有,然後我以為銀河大家都會想拍壯闊的景色,真心沒有意識到可以用35mm來嘗試看看,而且我也是有點怕山上移動空間侷限沒法退太遠。
然後我真的很不喜歡前輩的這種回答方式,所以我就認真的回覆了一下那位前輩,內文如下:
我明白您的意思,也謝謝您這麼有『誠意』的回覆。
現在網路發達,像小弟這種剛入門的新手也有幸的能迅速看了許多大師,於是我當然明白甚麼鏡頭都能拍人像,甚麼鏡頭都能拍風光,甚麼鏡頭都能拍各種題材,焦距不夠腳步來湊這道理我完全清楚。
相機後面的腦袋跟前面的鏡頭其實一樣都重要,這種回答問題方式的潛台詞不外乎就是想說不用太追求器材,善用自己手上的器材精進自己技術之類,或是攝影快樂就好。
如果您是說:『35mm雖然不夠廣,但光圈跟銳度也足以勝任拍銀河,並可兼任平常風光人像的拍攝,CP值相當好。』我會覺得您這是個很好的推薦...
但就目前看來...您的回答比較像是在用我的版面炫技術之類的。
我就是笨蛋跟手頭上還能擠點錢出來買裝備的人,所以大家搖黑卡我買整套nisi濾鏡。
您一機一鏡走天涯,我是大包小包逛小巷。
您厲害一機搞定所有事,但我防潮箱現在躺著BMPCC6K跟R6還有A6400,我就是喜歡拍片拿6K,日常出門帶6400,A7換R6也就是沒用過C家買來試試看。
您讓我想到我之前請電影社團的人推薦我一件steadicam vest,因為我裝備全上加手穩6公斤多,手持拍攝很吃力,一堆『前輩』很歡樂的出來叫我多鍛鍊身體,說甚麼自己回家都會空舉30分鐘,說甚麼自己怎樣怎樣的...
直到我貼了一張我大腿彎舉250公斤的照片,並詢問誰能來我面前單手舉我的機器,另一隻手在移動拍攝手動對焦成功3個鏡位給我看所有人才閉嘴。
另外甚麼鏡頭都能拍這件事...我很羨慕您,因為您防潮箱想必就一隻鏡頭,不用像我們這種新手得花大錢買各種設備來讓自己的各種作品加分。
再次感謝前輩您花費時間來回覆我的問題。
-------------------------------------------------------------------------------------------------------------------------------------------------
然後前輩就...小惱的覺得我在跟他比設備多寡,順便以長輩之姿委婉的評鑑了我技術或眼界不足只懂得用廣角拍銀河,也告訴我35跟銳度沒關係,順便告訴了我他有甚麼設備跟【一堆鏡頭!】,我其實也不懂35跟銳度有甚麼關係,我只有說35可能不夠廣,我到底甚麼時候說了35不夠銳?
這時候小弟又不懂了,前輩不是前輩嗎? 不是一隻35mm打天下嗎? 為什麼又有一堆鏡頭? 我不敢胡亂猜測,所以斗膽又問了一下前輩,為什麼您有一堆鏡頭?
前輩如是說:『鏡頭一大堆是因為雙系統還有拍主題太多,銀河、動物、人像、登山還要錄影,所以從廣角到超望遠,微距到旅遊我都有買。』
當下看到前輩這樣回覆...我覺得前輩是在哈囉?
但我覺得前輩不可能是這樣的人,所以我等了非洲時間的60秒...
60秒之後...果然前輩就是前輩,心胸寬大之馬上就問我要不要好好看教學,我請前輩推薦頻道。
他推薦了他自己的頻道,還告訴我要收費,免費的先看看就好。
好吧,我確定他是在哈囉了...
以上對話附上截圖...
另外在這順便請教一下,高ISO的純淨度雖然可以接受,但就可以無視光圈大小的一頭亂加嗎? 我一直以為那是沒辦法中的取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