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什麼片幅大小,會影響相片的動態範圍和ISO感光度呢?

請問各位網友,為什麼片幅大小,會影響相片的動態 範圍和ISO感光度呢?
是什麼原理
2020-07-31 17:18 發佈
這我也有疑問,我上次有PO但是沒人回,或許不知道到底差異點在哪
進光量高不等於動態範圍會高,有可能是ADC的關係還是怎樣不知,可能只有做單眼相機的RD或是SENSOR研發工程師才知道
每個CELL越大高ISO雜訊越低,因為近光量大能提高S/N比,也就是不需要把GAIN提升才能達到規定的ISO值
原始的S/N比低的話經過放大會把雜訊一併放大
可以試試想想底片機的時代,也是有比35mm更大片幅的底片跟相機呀!一樣輸出成4X6的照片會有什麼不同呢?
Xiang740 wrote:
請問各位網友,為什麼...(恕刪)
LePing wrote:
可以試試想想底片機的時代,也是有比35mm更大片幅的底片跟相機呀!一樣輸出成4X6的照片會有什麼不同呢?


一樣,只是底片片幅不同,底片商不會同一款底片因為片幅不同而用不同配方去生產,但是數位上會有DR的差異還有ISO雜訊的差異
也是喔,是我想錯了哈哈,見諒
Wahaha214 wrote:
一樣,只是底片片幅不...(恕刪)
Xiang740 wrote:
請問各位網友,為什麼...(恕刪)

相同像素,面積小的密度高。
從這個方向去想。

想不出,Google一下, 資料多到讓你讀不完。
Wahaha214 wrote: 一樣,只是底片片...(恕刪)

想想放大到50吋的結果。
簡單的說
就是感光元件單元密度愈高
彼此間的電子干擾也就愈大
所以密度較低的表現會比較好
leecheelin wrote:
所以密度較低的表現會比較好


但是這只牽涉到S/N比,我個人認為和DR無關,DR我覺得有點像是解析16層灰階和256層灰階的差異
我也是很好奇,舉例來說,DxO 100分的Panasonic S1R 4700萬畫素
同樣感光元件去切成M43,也有1200萬畫素,一般網路分享和非大圖輸出場合也夠用了
那這樣的Panasonic m43機,DxO分數可以多少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