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高手們有關於黑卡與縫卡的差異性~~~

undefined
最近小弟開始想研究刷卡的方式...網路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黑卡...一種是縫卡....兩種看來都是使用在有高反差的風景上...我想請教各位高手們....這兩種方式有何不同??有針對特別的目的而要使用哪種卡嗎???還是都沒差別??
2017-02-20 20:45 發佈
買縫卡(或自製)吧!

那個縫蓋掉就是黑卡,然後就可測試有沒有洞的差別...
縫卡是黑卡的變形應用
建議可以先從黑卡入門即可
有心得再接觸縫卡
縫卡應該是應用在黑卡使用上有困難的場合
例如畫面中有局部區域別亮較暗時:比如說1座光橋
銷售頁面上有說明使用方式
利用縫的移動速度來控制該區域進光量
亮的地防快移暗的地方慢移
這方面會比較麻煩
如果你的相機曝光過程中看得到畫面還好
如果看不到
那真的得盲猜現在縫在畫面上哪了
簡單說,
黑卡是平衡場景的光暗反差
縫卡,可以更細膩的平衡整個場景的高反差
以在山上拍日出來說,
眼睛看過去光暗度大部分為:
超暗-暗-微暗-微亮-亮-超亮-亮
縫卡就可以調整個每層的光暗反差
達到整個場景的高反差降到最低點
適合搖黑卡縫卡的場景,也都適合做包圍曝光+多層疊圖HDR後製。

黑卡需要長久多次練習才能得心應手,縫卡比黑卡又稍麻煩些。即便你是老手,仍難免有幾成的失敗率,或仍會遇到無法處理、力有不逮的狀況。對比之下,RAW包圍曝光學習時間短、操作簡單、適用範圍更廣、成功率更高。

現今的相機功能與軟體已非早期可比,如果把搖黑卡當成一種攝影趣味、或覺得這個動作比較酷,那學學無妨;如果講拍攝時的時間效益與操作簡便,那學包圍曝光與後製,不但上手快速,且會有較多的"長期附加價值"。因為相機與軟體功能會與時俱進,黑卡不會。

一個長年搖黑卡、之後多數改拍包圍曝光的人路過。

ibm581215 wrote:
undefined...(恕刪)


一樣裸鏡,光圈,快門
黑卡蓋住鏡頭後往上拉
縫卡開出0.5公分~1公分的縫,一樣往上拉
你會發現差異處
我自己覺得黑卡與縫卡的差異性,在於曝光的細緻度,畢竟景物的光反色率不一樣,黑卡擋光會有一部分的面積會持續曝光,而縫卡則是區域曝光一次就不再曝光,所以感光元件受光的程度就有差異!
縫卡大多為直接全蓋住鏡頭,然後往上抽卡,根據你抽卡的速度來決定哪部分需要較多的曝光哪部分需要的曝光較少! 
黑卡則是計算區域曝光的時間差,來取得區域平均曝光,讓整個畫面的曝光平衡! 
兩者間的曝光原理其實都是一樣,不過因為物體光反射率不一樣的關係,縫卡在小區域曝光的程度表現會比直接用黑卡來的有層次感,曝光細膩度比較高。

至於使用時機,縫卡大多在晨昏上使用(曝光時間短而急)黑卡大多是在夜曝使用(曝光時間長短皆可),有特殊光影拍攝時例外使用,全端看拍攝者的拍攝感覺!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