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分享] 一般星空攝影與簡單後製教學



拍照部分

對焦
若無法讓星星清晰,什麼都不用談,對吧?我們都知道星星在無限遠,那如何讓鏡頭對焦在無限遠?
※自動對焦
如果相機很強大,直接對星星自動對焦能對到,可喜可賀;
不然可看看遠方有沒有燈火、車燈等光源,讓相機自動對焦後,轉到手動對焦別再動它。
※手動對焦
老鏡頭大部分都無腦朝無限遠轉到底就是了
後來的鏡頭對焦環能一直轉,發現刻度不動時,無限遠符號已經超過指標一點點,這就是很多人常說『轉到底再回一點點。』
這回一點點得在平時抓到感覺,再臨場以最高ISO縮短快門微調幾張,能較快找到那個點。

快門(曝光時間)
地球依幾乎指著北極星的地軸由西向東自轉,所以太陽星辰東昇西落

本圖片引自 晝夜與四季─細說分明 網站

既然星星會動,在一般攝影愛好者架腳架拍攝的情況下即使拉長快門,
星星仍會在感光元件上緩慢地移動,使得亮度無法持續累積,還會行成星軌


此外,想拍攝的星域跟北極星的相對位置,也會影響快門是否產生星軌。
下圖中深藍色的星星跟藍色的星星都繞著北極星24小時轉一圈。顯而易見地,深藍色的星星在相同時間內跑過較多的畫素→較容易產生星軌。


所以若非想拍攝星軌,曝光時間是有限的,但究竟可以曝多久呢?

這跟鏡頭的視角(angle of view)有關,簡單來說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

本圖片引自 Angle of view: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focal length to frame your image

既然星星每固定時間在天空劃過的角度一樣,那星星從長焦鏡頭最左邊移到最右邊所花的時間,會比從短焦鏡頭最左邊移到最右邊的時間要短。也就是星星較快從裝長焦鏡頭的機身的感光元件某畫素移到旁邊的畫素上,產生星軌。

總結上面種種因素,有攝影人提出600理論:快門秒數=600/全幅等效焦距,譬如全幅機裝20mm鏡頭,曝30秒較不會產生星軌。藉此先測試一兩張,看結果決定是否加長/縮短快門時間。

光圈、ISO值
焦對好了,自認為不拖軌的快門決定了,剩下光圈跟ISO值就是簡單的搭配。
較大光圈+較低ISO:星點較模糊、雜訊較低;
較小光圈+較高ISO:星點較銳利、雜訊較嚴重

先去跑步,回來再打後製

後製部分

經過以上層層關卡,使用Nikon D610裝Nikon 20mm F1.8G,以快門20秒、光圈f/2、ISO 3200、自動白平衡。拍出來長這樣。『哇_,跟第一張差那麼多!』


現在就圖解怎麼後製出來。以下以Nikon Capture NX2示範,但其實只要找有色階分佈圖可調整曲線圖的軟體即可。

首先利用色階分佈找出銀河想加強的區域

嗯,看來不是這段。


看來蛋黃區有被選到,範圍是120-140,中間值是130


接著解釋一下曲線圖

曲線圖的橫軸是輸入0-255,縱軸是輸出0-255。在沒調整的時候,輸出=輸入所以是一條(0,0)到(255,255)的直線。
軟體將檔案原始的記錄值當作輸入,根據曲線圖輸入與輸出之對應關係,由輸入值向上碰到曲線,看該點輸出值多少就輸出多少,來顯示成像。

先來張未調整前的當作基準


如今我們想增亮120-140這段的輸出,在(輸入130,輸出160)點一下,軟體自動把原本(輸入130,輸出130)拉高到(輸入130,輸出160),並維持曲線的平滑度


不夠?那再亮一點!按住滑鼠把(輸入130,輸出160)的調整點移到(輸入130,輸出180)



整張圖都變亮了,但沒有星星的區域應該黑鴉鴉的才是。
試著將曲線圖的暗部(圖中紅色圈圈)往右拉,如此一來軟體根據這條曲線,輸入不到20輸出都是0(全黑)。可注意色階分佈往0靠過去



馬克教學到此告一段落。歡迎交流討論。
提醒各位美景要拍,安全要顧,快快樂樂拍照,平平安安回家
2015-09-15 19: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教學 星空攝影
感謝分享,收起來好好思量,也期待後續分享!
記憶~好棒好詳細的教學!
非常有用的教學,感謝大大的費心費力製作。
romario

下次衝銀河可以修出好一點的圖了…感謝的大大的圖文分享…先收藏起來…
感謝馬克老師深入淺出的教學,很受用,感恩!

markcupcup wrote:
拍照部分對焦若無法...(恕刪)


超棒又詳細的分享文!!
簡單明瞭的說明

獲益良多!^^
markcupcup wrote:
拍照部分對焦若無法...(恕刪)

markcupcup wrote:
拍照部分對焦若無法...(恕刪)


讚....

好文。
謝謝分享!!非常實用
現在銀河已早早落下,只好等明年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