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多好讀網誌版
現在單眼的價格從過往的天價,慢慢下降至一般人都可負擔的價格,在觀光景點單眼(包括微單)幾乎是人手一機,如果只使用auto模式實在是太可惜了,來看看幾個簡單的訣竅,一起輕鬆寫意玩單眼吧
1.曝光篇
光圈、快門速度、ISO這些是幹嘛的,如何控制曝光參數
光圈是控制進光量的,格式是F 1/2.8,F 1/8這樣子。數字越小,進光量越大,畫面越亮。進光量的多少跟光圈數值的平方成反比,比如F4的進光量是F8的4倍。
因為在攝影中,每增加一檔的曝光,進光量增加一倍,所以標準的光圈分檔是:
快門是控制曝光時間的,格式是1/2000s,1/50s, 0.5s這樣子,第一個曝光時間最短,最後一個最長,快門時間增加一倍,進光量也增加一倍,標準的快門分檔是:
1/4000s,1/2000s,1/1000s,1/500s,1/250s,1/120s,1/60s,1/30s,1/15s,1/8s,1/4s,0.5s,1s,2s,4s,8s,15s,30s,60s
最左邊是最小快門
快門速度越快,捕捉的瞬間就越短。那麼被攝主體在這段很短的時間內的運動就越少,同時拿相機的人的抖動也就越難被記錄下來。攝影界有所謂的安全快門,就是說一般只要快門速度高於這個值畫面就不會糊。這個值是等效焦距的倒數,比如d5100上鏡頭焦距調到35mm,等效焦距52mm,那麼安全快門的值就是1/50s,比這個值再高,比如1/30s,就很容易會糊掉了。如果相機或鏡頭有防抖功能,那麼還可以再降2-5檔不等。比如55-200VR鏡頭的防抖差不多是4檔,那麼在200mm焦距時,等效焦距是300mm,不開防抖安全快門是1/250s,這個快門速度在室內或晚上一般拍出來都會太暗。但是如果開鏡頭防抖,就能夠降4檔到1/15s,這個快門速度就可以滿足大部分暗光拍攝的需要了。
ISO是感光度。感光度越高在同樣的光圈和快門設置下,拍出來的畫面也越亮。但是ISO越高,特別是超過一定範圍後,成像的質量往往會變差,畫面上會出現很多白色的噪點。大部分APS-C畫幅的單眼的ISO最好設置在800以下,好一點的像nex微單可以設到1600都還不錯,差一點的比如600d可能只能到400。ISO分檔:
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光圈提高一檔,跟快門提高一檔,跟iso提高一檔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同一場景F2,1/60s,ISO100的明亮程度跟F8(光圈降低4檔),1/30s(快門提高1檔),ISO800(ISO提高3檔)畫面的明亮程度應該是一樣的。區別是前者光圈更大,所以景深更淺,背景更虛化;前者快門更快,所以畫面糊掉的可能性更小;前者ISO更低,所以畫面更乾淨。
二、色彩篇:巧用白平衡和色溫設置
相機裡面都有白平衡設置,有的甚至有色溫K值設定。色溫值設置越低,則白平衡補償後實際色溫越高,拍出來就越偏藍,感覺越冷。相反就偏黃,偏暖。一般拍雪景,雪山,多用低K值設定(如2500k)。拍夕陽,秋景則多用高K值設定(如7000k)。
入門相機沒有色溫K值設置的功能的話,可以用陰天、陰影來替代高K值設定,用白熾燈模式來提到低K值設定。
要獲得更漂亮的色彩,強烈推薦大家用lightroom這款軟件進行後期色彩處理。這款軟件用起來比photoshop要簡單很多,又提供了豐富的色彩調整功能,同時也有預設的色彩調整方案(網上有更多的可以下載)可以一鍵自動調整,調整出來的畫質要比光影魔術手和美圖秀秀之流好看很多。
三、一些拍攝技巧
找一個有人物有風景的畫面,嘗試用不同焦距和不同光圈拍攝,來體會焦距改變帶來的透視關係的改變(比如同樣是拍全身人像,用200mm要比50mm退後很多,透視關係就變了)和光圈改變帶來的景深的改變。
不要忙著升級相機和鏡頭。如果玩膩了手上的器材,你應該優先考慮購買三腳架、濾光鏡和閃光燈。三腳架可以用來長時間曝光來拍風景和夜景,偏振濾光鏡可以用來消除反光使得水面更純淨,,外置閃光燈可以把光打到人物或靜物的側面和背面。
相機到一兩萬塊台幣的APS-C畫幅的水平,再花個一萬塊左右配一個變焦鏡頭和一個定焦大光圈鏡頭,就很夠了。再升級相機和鏡頭,好幾萬塊台幣砸進去,往往畫質只提高了傳到網上去根本看不出的那麼一點,便攜性卻反而下降很多。
最後祝大家買了相機都能帶著它多走、多看、多拍,發揮它的價值
圖多好讀網誌版
延伸閱讀:以眼作畫,新手攝影的小技巧




………可以的話,器材交換,年齡交換,讓我過去好好抱抱,騎騎破機車也甘願
﹏﹏﹏年輕女孩無怨無悔看著情郎的眼神真是無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