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個攝影者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香港當外傭
的年輕菲律賓女子 Xyza Cruz Bacani
她利用工作的閒暇拍攝香港的街頭
後來獲得許多媒體的關注
並在 HIPA 攝影大賽贏得分類的第五名
現已辭去外傭的工作
由 Magnum 所提供的獎學金去紐約進修攝影了
以下這個專訪網頁的第一張相片就是她得獎的照片
確實是很出色的街拍作品
第一眼看到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http://photoblog.hk/wordpress/112873/%e5%85%a8%e7%90%83%e6%9c%80%e9%ab%98%e7%8d%8e%e9%87%91%e6%94%9d%e5%bd%b1%e6%af%94%e8%b3%bd%e7%8d%b2%e7%8d%8e%e8%8f%b2%e5%82%adxyza%e5%b0%88%e8%a8%aa
最近看了不少台灣本地攝影人拍的照片
看多了頗有倦怠感
原因是雷同性實在太高了
以風景照來說
幾乎都是些千篇一律的景點與視角
二寮日出、六十石山花海、老梅石槽、
淡水天元宮櫻花、新埔曬柿餅等等
前一二次看還會有驚豔的感覺
但是看多了卻是越看越麻木
就連許多所謂的老師或大師
也都競相以類似的構圖與手法在拍一樣的東西
還帶一大團的團員來拍
以現在相機技術進步的程度來說
拍出來不是大家都差不多嗎?
當然模仿本來就是學習必經的過程
每一個學攝影的人都會有這個階段
但是之後呢?
攝影的多樣性與創意視角在哪裡呢?
以台灣這麼多熱衷攝影的人口
應該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創意與成果的
這是在講整個攝影圈創造力的停滯與僵化
而不是在講國際攝影大賽的成績
不過以國際攝影大賽的成果來說
我們好像也落後大陸一大截了
locuscc wrote:
如果 Xyza 沒拿起相機開始拍照
那她現在就仍然還是在香港當外傭
文章說:
Xyza在菲律賓求學時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但攝影器材價錢高昂,她難以負擔,直至在香港,才在僱主協助下買入她的第一部相機。這名絕無僅有的良心僱主,更出錢讓她進修接受護理學培訓,為她支付超時工作費用,讓她有額外收入來買攝影器材。
所以,個人觀感,她去香港做菲傭,還真的是改變了她的一生~~
她的攝影,依據她所講的心路發展,反而有點擔心,想問她,如果萬一日後她在某一個點不太通,攝不下去,是idea方面,
她要不要跑回去再當一下菲傭,然後再感受一下那個城市對她的冷漠和歧視,然後再用那種情感去拍那些什麼什麼,然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