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APS-C只要像素密度平衡,每個像素有足夠的感光就夠了,解析力不見得會輸給全幅機
全幅機就只贏在有較高的ISO及較淺的景深而已
例如M43相機不僅是感光元件大小和鏡頭大小最平衡的系統,同時像素密度也達到平衡
M43相機大約都在1600萬畫素,像素密度約為APS-C的2400萬畫素,全幅機的5400萬畫素
如果1600萬畫素的M43和全幅相機在相同距離下
M43用20mm的鏡頭焦段而全幅機就要用40mm才能有相同的被攝物大小
不僅鏡頭失真率增高又加上高品質全幅鏡頭不易製造,而M43較容易設計出高素質的鏡頭
這時如果在很低的ISO下,M43就能很容易的贏過全幅機,這也就是M43能夠生存的重要原因
但是M43相機一般在高ISO就死一片了
而N家及C家的旗艦全幅機D4S及1DX最高ISO高達409600及204800
同樣的2400萬畫素的APS-C和全幅機在相同距離下要得到相同的被攝物大小
APS-C用50mm的鏡頭焦段而全幅機就要用75mm的鏡頭焦段才有相同大小
除非能靠被攝物更近就可以一樣用50mm甚至更短的鏡頭焦段
但是拍攝的主題不一定都可以讓你走更近拍
如果用2400萬畫素的APS-C和1600萬畫素的全幅機同樣將被攝物佔滿整個畫面時
APS-C是用2400萬個點來表現被攝物,而全幅機是用1600萬個點來表現被攝物
那當然是2400萬個點會比1600萬個點更精緻細膩
所以結論是需要高ISO和淺景深有散景效果的人才要選擇全幅機
要追求高畫質的人就不一定要選擇全幅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使用者需求
一般全幅機價格及鏡頭體積重量都會比其他感光元件較小的相機較大較重
如果拍攝的主題要走多近都可以那當然就選全幅機
不僅不需用鏡頭放大造成失真而且走更近還會越清楚,但要注意越靠近景深越淺易失焦
相機的品質不只有畫質,還包括機身性能,操控性,可用範圍及製作材質
較高階價格較高的相機不見得畫質會較好,較低階價格較低的相機不見得畫質會較差
要看相機的設計方向,要依實際需求來選相機,不要一昧的認為全幅相機什麼都最好
---------------------------------------------------------------------------------------
103.03.26 新增
我之所以會發這主題的原因是看到版上很多人盲目追求全片幅
認為上全片幅後對於所拍攝的作品一定會有大大提昇
但是全片幅也要有一些條件才能達到所要的需求
才不會花了大錢後發現和原來的作品沒有太大差別
我只是依自己的使用經驗讓大家參考,並沒有要大家不要使用全片幅
全片幅雖然有較大片幅的優勢
在鏡頭方面對於需要鏡頭廣角的時候有優勢,但對於需要鏡頭焦段放大的時候卻有劣勢
所以全幅相機的鏡頭素質非常重要
另外全幅相機也有不同設計方向給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主打高畫質的例如有3600萬畫素的D800/E,A7R.....等
其他非高畫質的全幅機在某些條件下畫質一樣會輸給APS-C及M4/3
我發這主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依照自己的需求
及了解相機的性能選擇相機,不要看到全片幅就衝衝衝....
---------------------------------------------------------------------------------------
APS-C相機的細節細膩度不見得會輸全幅
點擊照片可開啟 3200 x 4800 約1600萬畫素大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