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修圖筆記 (6) - 窮人星空夢(拍攝心得與後製)



原文排版格式較好: http://www.dcaid.com/article/article.asp?tid=122

這篇的寫作偏向一般人可以拍攝到的星空,無需太多奇特的儀器(如赤道儀、天文望遠鏡等),屬「窮人型」的星空攝影。

晚上抬頭看看夜空,看著美麗的星空,有沒有一種衝動想把他記錄下來呢?在市區想要看到滿天的星空以乎很困難,不過如果是在郊外就比較容易了,這篇文章僅整理我這幾年來拍攝星空的心得,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共同討論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先列出一些在拍攝星空的必備工具或智識。

1. 最好對星空有一點的基礎了解,例如最容易認的獵戶座、北斗七星、天蠍之類的星座要認得,如果不認得也不打緊,找個會認的朋友同行就好。
2. 說了是拍攝星空,不是觀賞星空,相機是少不了的,建議使用數位單眼或單眼相機,因為要長時間曝光及後製,數位單眼畫質、細節及雜訊抑制佳,便於後製。
3. 一支穩健的三腳架也是需要的,不然拍一拍便倒下來就慘了。
4. 在鏡頭的選擇上,我的建議是越廣越好,但除非你要拍特殊的效果,否則不建議用魚眼鏡頭。
5. 快門線或搖控器最好有其一,沒有就用2秒(或10秒)倒數自拍吧。另外,如果有垂直觀景器也可以拿來用,這樣觀測較為便利。
6. 指南針、星圖盤或數位星圖盤(如Windows Mobile上的Pocket Star)可以幫你對要拍攝的星空有所了解,也是後製時會需要的。

7. 長時間曝光消耗電池量多,所以請準備充足的電池來餵滿你的好伙伴。
8. 如果拍攝環境溫度低,可以準備毛巾或專用的相機保溫套維持相機的溫度,避免溫度過低而令相機罷工或電池量快速消耗。


準備好拍攝用具後,是時侯正式出發拍照,所以現在開始說拍攝注意事項:

1. 拍攝環境相信不言自知,當然是光害越少的環境越好,台北市或一般市區可以不用試了,光害太嚴重,拍出來也不好看,所以找郊區、深山、高山來拍攝比較好。
2. 進入此類地區,營燈或強力手電筒一定要準備,不過拍攝時記得要關閉,避免自己創造光害,拍攝前先視環鏡四週是否安全,否則拍到好照片,但攝影師受害就不值得了。另外,天空中如果有雲、薄雲等都則可以考慮放棄拍攝了。
3. 明月當然是拍星的頭號敵人,如果看到月亮,那一半邊的星也是可以放棄了,這麼大一個光害,怎麼拍?當然可以晚點再來,待明月下山休息後再拍。
4. 拍攝時先用肉眼尋找欲拍攝的目標,如某特定星座、星雲等,根據拍攝目標星座決定鏡頭焦段,例如欲拍攝是整個星空者則越廣越佳,而個別星座則視星座大少決定。
5. 對焦模式請調為手動對焦,並把焦距鎖定為無限遠,但要少心轉過頭變成大於無限遠,別問我什麼是大於無限遠的世界,我也不知道。不過為求保險,調至無限遠後,最好還是要在觀景窗找比較亮的星星確認對焦是否正確。
6. 如果相機有反光鏡預鎖功能可以先打開,避免輕微的震動把漂亮的星空照片毁了。
7. 相機的去雜訊功能可以關閉,說實在的,現代數位單眼雜訊抑制能力良好,有開或沒開差別不會很大,所以節省時間,回家做去雜訊比較實在。
8. 接下來,重點來了,就是拍星到底要多久的時間呢?這問題有二解,要先要你拍的是星座還是星軌,本篇已經有假設的前提,大家都是一般人,沒有錢敗那種天文攝影專用的儀器,所以拍攝方法只剩兩種:


星座拍攝

1. 拍星座與一般夜景的認知不一樣,一般夜景拍攝會用較少的光圈,較低的ISO來拍攝,以求足夠的景深及較佳的畫質。
2. 但是星座拍攝時,由於天空全黑,入光量微弱,但又見到地球與星星做的相對運動,根據個人經驗,快門需盡量控制在15秒內,30秒已是極限,否則拍攝後會覺得星星變得糊糊扁扁的。
3. 既然快門時間已知,其他數據就不難得知了,光圈我基本上有多大用多大,拍無限遠,已經不太需要注意景深的問題,重畫質的人看自己鏡頭光圈全開的表現吧,但若有色散嚴重的問題,就縮一級光圈吧,感光度我通常會用400或800,再高就不建議了,大部分相機的1600都不太堪用,當然,如果你的是5D就另當別論。
4. 拍攝完務必要檢查對焦是否準確(看星星是否很紮實的一點),有否不少的震動而來的問題,多拍幾張備用,否則拍完後回家看到因不少心而來的問題是會吐血的。
5. 另外有人可能會問我,拍完後怎麼在LCD看都是黑黑一遍,請你試著按相機的放大鍵看看,如果基本上還看到你要拍的星座的主要組成星星就夠了,接下來要交給後製接棒。



星軌拍攝

1. 拍星軌與一般夜景的認知類似,只是甚為秏時,所以防寒、防無聊的功夫要做足。
2. 拍攝前務必把相機的去雜訊功能關掉,不然光是等待你就會起笑了。
3/ 如果無特別需求,找一個空曠的方向,超廣角對焦星空及地上欲為前景的地方,收光圈至11~16,ISO 100(或200),B快門開下去,至少拍20~30分鐘,視當地光害情況而定。
4. 如果想拍漂亮的旋轉圓形的星軌,你要懂得找北極星,因為星星是繞北極星而轉,所以圓心對焦北極星,就會有漂亮的圓形星軌,當然用心找漂亮的前景作襯托,效果更佳,很多人常用夫妻樹作為前景,看照片的效果甚佳。
5. 若覺得前景過暗,無法拍出好法的形狀時,有一個小技巧是可以偷偷用照明物品(盡量使用暖色系的燈光源如燈泡手電筒等,不是現在流行的LED手電筒,因為色溫太冷了,照出來不好看)來補充前景的部分光源,不過補光要適中。


曝光15分鐘軌跡還不算很明顯。


曝光25分鐘後,軌跡還沒有預期明顯,不過星星圍著北極星轉的感覺很有趣。



後製

接下來是重頭戲──後製,因為我們沒有赤道儀,所以曝光時間無去太久,所以曝光量可想而知是比較不足,所以後製原則是以數位式的增感為首要目標,還有去雜訊,再來就是裁切與標示的工作,後製基本上我都是PhotoShop、Neat Image為主,其餘軟體少用。另外,個人認為勿用陰影/光部(Shadow/Highlight)來調圖,這樣會令較暗星等的星變得較亮,這樣會比較不自然。



1. 一般拍攝後的原始檔應該會像左圖一樣,好像黑黑一遍,什麼都沒有,不過經過適當的修圖後,就可以還原出美麗的星空、銀河,當然前提是原圖不要拍得太差。

1. 先利用Neat Image進行第一步去雜訊(濾鏡 (Filter) →Neat Image),若不知Neat Image怎麼用,請看過後我寫的Neat Image的介紹:http://dcaid.com/article/article.asp?tid=22


2. 接下來是數位增感的開始,方法與本系列第1篇相同,詳細的說明可回第一篇看:http://dcaid.com/article/article.asp?tid=87
先確定你的圖層視窗(Layer Window)有打開,再透過拖拉式的動作複製一層背景(Background)。


3. 然後把混色的方法改為濾色(Screen),此時應該可以見到全圖開始變亮,這樣的動作可視為增感一級,如果原本的感光度是400,這樣用Screen一級後就增感成800了。


4. 若增感一次後還覺偏暗,請重覆步驟2,3,直接增感量足夠,如有需要,混色方法右方的透明度(0~100%)亦可視情況作百分比的補償。


5. 調至足夠的亮度後,先選擇所有的圖層(可用Ctrl鍵或Shift鍵進行多圖選取),然後合併圖層。


最明顯的變化,是雜訊又變多了,而且Pattern和一開始有點不一樣,所以再利用Neat Image進行第二次去雜訊,正常應該會見到雜訊有減少的情況。



6. 現在用智慧型銳利化為星星的邊緣爭取多一點的銳利度(濾鏡 (Filter) →銳利化 (Sharp) →智慧型銳利化 (Smart Sharpen)),因為星空是比較單純的影像,所以經過兩次去雜訊後,再進行銳化,對畫質的影響看來也不會很大。
至於銳利化的參數請按個人喜好調教,但不要太誇張,太銳利反而會看得不舒服。


7. 最後,對影像進行裁切。到此步驟,其實基本上已經完工,不過如果還有心力,又想多認識一下自己拍到什麼星座,順便介紹朋友認識的話,可以繼續。



8. 接下來開始要用星座盤、Wiki大神,但用之前請先回憶當時拍攝的方位及最明顯的星座是那一個,先在自己的圖片找出來,像本例中最明顯是天蠍座,尋找時有一個印象要自己記得,星座的形狀其實每天都會有點變化,所以形狀和星座盤或Wiki的一定有出入,找類似的就好,Wiki上關於星座的資訊很多,用Wiki找還會有詳細的星空圖,可以幫助判斷。找到目標星座後,你可用PhotoShop的線條物件玩連連看,連完後全選那堆線的圖層。再合併成一個圖層,這樣第一個星座就標好了。
在使用Wiki看星座資料時,順便可以對星座的主要組成的星星有多一點了解,例如星等、星的特性等,也是蠻有趣的。



9. 找到第一個星座後,可以看看星座盤中相鄰有什麼星座,知道有什麼星座後,再到Wiki找詳細一點的星空圖,用來和自己的照片比較,我找星的原則是找相對點,例如第一個星座的頭對著第二個星座的某顆星的什麼位置,再對比Wiki的星空圖,這樣很容易就找到第二個星座,之後的如此類推。



10. 有時候,星座的方向和Wiki的星空圖的方向不太一樣,這時要靠該星座的一些明顯參考點,例如有數顆以特定形狀的星聚集在一起的位置,再在PhotoShop中調轉Wiki星空圖的角度用來對比尋找。反覆這些步驟,拍照拍到的星座就全都出來囉!



11. 最後,一張合體完成的星空圖就誕生了!




結論

小弟經驗尚淺,僅以微薄之力分享與大家,我亦沒有敗昂貴的器材,希望能以窮人的角度盡量拍到理想的星空照片,要拍到好的照片,首要條件還是要身處無光害的環境,輔以天氣晴朗無雲的環境。另外,缺少了赤道儀,其實可以玩的空間會少了些,還有天文望遠鏡亦如此,如果的真愛好天文攝影,此兩物是務必入心的極品,要真的拍到很好的作品,似乎也需要此兩物的輔助。不過如果只是偶以玩玩,或者是窮人級,個人覺得如本篇中的拍法也已經不錯了。希望大家拍到更多更好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囉!

有空可以看看以下的網頁,有很多大師級的作品: http://astronomy.tw/gallery/main.php
這個「合歡山的星空」也很讚啊,有空也可以看看: http://tw.myblog.yahoo.com/hiroshie/


感謝大家的觀賞
2007-08-03 11:02 發佈
真的是超用心的文章 感謝您的教學 加分!!^^

前陣子小弟跑去墾丁 那一整片的星空真的是美呆了
希望看了教學以後遇到同樣的場景能夠好好的紀錄一下^^
我也是用Photoshop的Screen濾鏡,
但是沒有加消除雜訊...
等等試看看效果~感謝樓主,五分奉上.

響應樓主的教學,按圖施工做了一張~

真是用心的文章...
沒資格給分...那就給點掌聲
http://lowenzahn.blogspot.com
很實用的教學
對很多窮人來說
想拍星空又不知如何下手
對拍星星就有一定的概念
還有 您拍的天蠍座主星左上方
那顆又大又亮的星星 該不會是木星吧

台北市晚上看不見漂亮的星空
真懷念小時後住鄉下每晚漂亮的星空啊
感謝分享~~加分!!!
kitleong0407 wrote:


原文排版格式較好...(恕刪)
http://album.blog.yam.com/alanhong
寫的真好...對於沒有拍過卻想嘗試的人,真是好用

當年再金門當兵時,滿天星斗,卻從未想過將它拍下來

現在....

anada wrote:
寫的真好...對於沒...(恕刪)


金門當兵不能帶相機吧....
不然每次夜行軍的時候,搞不好我會自願顧槍陣呢....
金門的星空很美,尤其是夏天的時候。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很棒的教學文,這篇正好有需要~加分加分!
部落格:http://novafly.idv.tw
Chihryo wrote:
那顆又大又亮的星星 該不會是木星吧 ...(恕刪)

就是木星

中央氣象局 天文站
木 星:
位於蛇夫座內,入夜後見於南方天空,星等:-2.4 → -2.2。
對比,天蝎座的紅色心臟,心宿二 Antares (α Sco) 星等:0.96。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