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攝影與正常照片的組合- 台中花海之雙城疑雲


紅外線攝影與正常照片的組合- 台中花海之雙城疑雲

  提供一下紅外線攝影與正常照片的融合, 今年的台中花海主題是愛麗絲夢遊仙境, 主題的城堡剛好是很好的素材, 可以輕易製作出童話風格的作品.

  我準備了紅外線相機(EP1), 與主力相機(EM5), 趁著人海來臨之前快速取景, 使用腳架以確保所取景的角度不會相差太多, 另外主力機種上有加上偏光鏡, 讓當天的藍天白雲更加立體, 在大約20分鐘的拍攝時間裡, 把握精華的雲層畫面, 畢竟現在風大雲層瞬息萬變, 短短三分鐘內就可能變成一片白茫茫, 或是失去雲朵的細節, 兩台相機加起來大約拍50張照片, 最後在這些照片中取兩張出來使用.

  後製的部分其實也很簡單, 兩張照片快速match之後, 拉長篇幅, 左右兩邊放紅外線照片與正常照片各一張, 然後左右兩邊都使用漸層遮色片一次, 大致上就完成收工, 後製時間也在30分鐘左右完成, 所以整張照片製作的時間, 最久的就是行車時間.

  在這邊想說的是什麼呢? 就是花海已經很多人拍了, 也很多人發表, 如果使用更多不同的工具, 能創作出更多不同的畫面, 也是攝影的樂趣之一, 尤其是對於有小孩有家庭的我而言, 想擠出拍照時間真的是奢求, 這時候只能先從網路上的照片想像該如何取景, 如何創作自己的畫面, 一有時間以及對的天氣, 就速戰速決, 有時候換個角度看畫面, 也能覺得更有趣, 分享給有興趣沒時間的朋友參考看看.
2013-11-20 16:42 發佈

Rocky-shiun wrote:
  提供一下紅外線攝...(恕刪)

只有一句話......讚!

Rocky-shiun wrote:
  提供一下紅外線攝...(恕刪)

感覺很特別
雖然有後製
可是卻不突兀!!!
  謝謝, 我想基本上後製並不是原罪, 只是被濫用而已, 攝影初期底片時代朗靜山大師就懂得要合成創作, 為什麼近代卻會反對, 我想有幾點原因:
原因之一: 台灣主流派早期的封閉制度導致, 雖然後期已經開放, 但是成見以深, 很多人無法接受.

原因之二: 底片時代認為的技術, 在目前都可以靠優異的電子性能輕易達成, 讓很多老前輩嗤之以鼻(如測光, 對焦, 搖黑卡...), 卻忽略這樣的進步其實可以讓攝影者更專注於構圖.

原因之三: 如上所說被濫用了, 後製是一種創作的延伸不是將淡而無味的照片加一堆色調之後說有FU, 在FLICKR看很多老外或是大師的照片, 90%都有後製, 但是也很自然.

  發這篇文章也是自我省思, 我就是早期不接受後製的那一類人, 只是在更多的接觸溝通之後, 發覺有些觀念必須改, 改變自己才有進步空間, 不然同樣的景色, 誰拍出來都一樣, 同樣的照片用手機拍完PO上FB一看跟照片上傳也一樣, 那何必背相機累死自己.
感覺很棒,可以放大圖的連結,讓人細細品嚐細節呢?小圖只能看出一些味道而已,感謝
Rocky-shiun wrote:
  謝謝, 我想基本...(恕刪)

我討厭後製的原因是因為有人後制還死不承認
調調色調,或調調光...(整面調),這有無後製還不算明顯,或應該說整面圖至少都還一致
拿筆刷刷,刷到比賽得到冠軍,這樣都能不承認,就知道這樣多討人厭了
ex:一張圖,只有主題物品是彩色,且還超鮮豔,不管啥相機應該都拍不出來那麼突兀,除非帶一堆光去打,主題之外的是黑白.
這麼明顯了,這樣都能得獎.

=================
可以去手機版看,有些人後製功力也很好,當大家手機拍起來都像垃圾,某些人總是拍得比單眼好時,這就厲害了
且那個人還會強調用啥手機拍得且無後製
我懂你說的部分, 曾經我也是那群團題的其中之一, 都說不後製卻在那邊塗塗抹抹, 只為了維護其小小的天地, 卻看不到外面廣大的世界, 這也是台灣攝影環境的弱勢, 各大國家級比賽都找這些在台灣有"公信力的團體", 而讓真正藝術創作者轉往世界各地去投搞; 或是寧可不發表默默玩自己喜歡的題材(我就看過這種人的作品, 非常單純的光影與色彩的演繹, 卻很吸引人的目光, 結果還是不知道他是誰), 至於堅持說手機拍攝不後製的人, 就隨他吧.

給一個假設參考看看:
我拿一張手機照片當底稿, 上面貼上相機照片, 查一下EXIF的資訊會顯是什麼?
除非可以深入抓取修改資訊, 不然只看的到手機照片的資訊.加上手機可用風格檔百百種, 也實在防不勝防.

只能說看到好的作品, 就學習他的構圖, 攝影手法與後製風格, 不需要太在乎對方是否有動手腳, 畢竟有人分享作品就是好事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