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我的攝影路...有感而發

我玩攝影從DC到DSLR,算算一晃眼已經11年有餘(DSLR只有4年),基本上一事無成。

因為都是自己拍著玩,也沒有一起玩DSLR的玩伴,所以感覺進步緩如牛步。


我有感而發的問題是:

攝影有很多設備可以添購,系統(機身)、鏡頭、腳架、閃燈、濾鏡、手把、OTG、相機包、背心、減光片...等等不勝枚舉。

自己在買器材的這條路上,剛開始(初學時)感覺常常繞了遠路、走了冤望路。也常遇到,與器材相見恨晚的情形。

剛開始的我(300D+Kit+送的腳架+送的包包)總是認為技術才是最根本的,但是當自己把快門、光圈、ISO、焦段、景深、環境光線...等

等基礎的概念建立起來後(花了蠻長的一段時間),開始朝相片的內涵努力。一下子又努力了幾年,但心中總是有點不踏實。後來當自己買

了第一個廣角鏡時(Sigma 11-18mm)(kit鏡外的第一個鏡頭),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鏡頭可以做到這樣的效果),實在無法用

言語形容(那種雀躍到現在都還記得)。同樣的感覺也發生在閃燈(580EX II)、新系統(30D)...等等的器材上。

我感覺攝影不像我當初所想的"技術才是王道",我發現有時候器材也扮演了很動要的角色(不亞於技術)。

我突然有個感慨,如果一個初學者(什麼都不懂的人),要怎麼知道這個器材能帶給你什麼新的視野?

感覺很多東西,其實只要一試就可以馬上體會(外閃、定焦鏡...等),但礙於現實($)只能爬文靠想像,感覺一切都好吃力,結果讓新設備怎麼樣

都買不下手。我覺得技術有時候會被器材的因素,限制在一個瓶頸中無法前進與提升。

e.g. 我的第一顆廣角鏡是在買DSLR後三年才入手,入手後才知道"哇!這樣也拍的進去?(一群人站在電梯裡,除了我都拍的進去)"
e.g. 我去年才知道怎麼用黑卡,入手後才知道"哇!終於可以拍日出和日落,不用再拍成剪影了"
e.g. 我一個月前才知道外閃原來這麼好用,入手後才知道"哇!原來夜晚與逆光,可以補的這麼自然?"

我自己感覺:攝影,沒有在對的時候用對的器材,好像是在浪費時間一樣。

今天早上在拍日出,右邊站了一位朋友。低光源他架了腳架,但沒用快門線,就這樣一直拍,拍了一個小時。心裡有了感慨。(我剛買DSLR不知怎地就知道會手震,一起入手快門線)

左邊也站了位朋友(似乎是個老師,帶了四個學生),本來都一起在搖黑卡,但是當太陽出來後我注意到他還是繼續在搖黑卡,可是他的快門速度是1/30,他搖了五、六張後就放棄了。我想他或許還不知道可以加減光鏡,延長快門時間。(其實我也是半年前才知道)此時的我心裡再度有了感慨。

常常添購新的設備後,感覺自己被新的設備,帶到另外的境界(不是指技術變好,比較偏向開眼界的感覺)

設備(姑且不論好壞)的開銷,就像是無底洞般,我覺得自己全憑"興趣"二字能撐到現在實屬不易。

想問問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朋友,從什麼都不懂開始、自己一個人、只能上網爬爬文,一路堅持到現在的嗎?

我不知道這樣說對還是不對:器材應該要盡量買(不是指一直換更好的閃燈或機身,是指希望能盡量體驗不同設備帶給你的新視野),但不一定要買最好的。


以上心得,希望給玩DSLR一段時間的初學者,在打算購買生平第一隻定焦,第一隻廣角,第一隻閃燈,第一隻高階腳架時的一些想法.這些東西一定可以給你不同以往的攝影體驗.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DSLR的初學之路心得,或是蛻變的過程.



我只是把攝影當興趣,不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希望引起一些初學者的共鳴,大家聊聊初學的辛酸。
不喜歡的話,看看笑笑,別回文。(我不是學者,我只是主觀的敘述我的體驗)
2007-06-03 23: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攝影路
沒有器材,就沒有創作的寬容度。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很多人談到相機後面的腦袋補足器材的不足,這在某些狀態下的確是成立的。

但是你面對離你10公尺遠的小山雀,或是離你只有80公分的星天牛,沒有正確的器材,你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

至於器材的好或壞,這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議題可以討論呢。
www.cycliving.com
很棒的心得分享,我也讚同你的看法~~不過,器材要能加分,也是功力到一層次後才漸漸顯現出來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8911980@N04/
Lanxlot5475 wrote:
沒有器材,就沒有創作...(恕刪)



有了寬度之後...作品是否也應該更有深度呢?

qqwen wrote:
有了寬度之後...作...(恕刪)


不清楚您指的深度是否為攝影的內涵的部份。

我覺得內涵應該是最機本的東西,要靠自己體會觀察模仿。我覺得以這篇文的出發點,這個問題應該不用再質疑了。

我也知道攝影應該要講求內涵,但是今天希望能從"設備能帶給我們的彈性"下去討論。

"希望讓初學者知道,添購設備能夠帶給他們的意義"下去著眼。給初學者一點方向(在設備上)。

我覺得"寬度"(器材)是基本,"深度"(使用技巧、構圖、想法、生命力)要靠天分與努力(不在今天的討論內)。
沒有工具 -> 有適當的工具
這是第一步

有了工具 -> 拿工具來作什麼
這是第二步


去景點不用太在意別人怎麼拍
我從來懶的黑卡. 沒帶快門線. 我就兩秒自拍也沒差
每個人喜歡的. 想拍的都不同.
qqwen wrote:
有了寬度之後...作...(恕刪)


那麼,沒有寬度的朋友的作品就一定有深度嗎?
www.cycliving.com
qqwen wrote:
有了寬度之後...作品是否也應該更有深度呢?)


應該?
誰規定的?
希望大家平心靜氣,不要陷入筆戰的回圈。

這樣就扼殺了我的初衷。

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15字
初學討論, 器材檔次討論, 開箱勸敗討論.......愈來愈會引起筆戰
01 是怎麼了, 只變成能說好話, 拼命花錢敗家再來勸敗或所謂放毒, 然後引起大家稱讚....這樣的一個網站?

=======回歸樓主主題=======

我個人認為, 價值觀每人不同. 即使只有非常初階的知識, 但你願意花百萬價格去買一台 120 數位機背,
即使你只拍到此一遊的隨手拍照片. so what? 錢是自己努力賺, 辛苦存下來的. 要怎麼用, 旁人無權置喙.
難道攝影 (或通俗一點講拍照) 是要把自己的器材與作品, 放到網路上, 拼命比雜訊, 比構圖取景, 比曝光,
非得獲得別人回文稱讚, 才叫做攝影?
不過就是一個休閒啫好, 我就是想拿著很貴的 Leica 去拍一些生活照; 我就是想拿 D50 拍那種名片型隨身機
也拍的出來的照片. 誰管的到我? 什麼能力跟器材的關係, 這種論調聽了就搖頭......
和著我的休閒興趣還要先上來本站報備, 取得大家認可後才能去買去用? 一整個無言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