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完成一張好作品的思維--攝影計畫


許多攝影愛好者,對於各式機身鏡頭的規格倒背如流,花了許多銀兩添購昂貴的攝影器材後,開始意氣風發地拿起相機到處獵影,只是抵達目的地之後,對於要拍什麼、怎麼拍等總有些迷惘,拍久了之後,總覺難以突破,於是,那股原先亢奮的創作慾逐漸消沈,最後變成隨意走走隨意拍拍,攝影創作念頭的熱度不再如昔。像這樣的念頭,相信大部分的攝影愛好者都有過,那麼,該如何克服這樣的瓶頸呢?在此提供筆者個人在面對拍攝時的思維給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增加各位讀者下次在拍攝時的思維方向。

筆者在進行拍攝前,必先進行攝影計畫的擬定,所謂攝影計畫指的是拍攝前先構思4W1H,亦即:為何要拍?(Why)、拍什麼主題?有什麼特色值得拍?(What)、該怎麼拍(How)、何時拍(When)、去哪裡拍(Where)。

以2005年筆者拍攝美濃為例,當時為了實踐一連串的創作靈感,決定拍攝主題為美濃,接下來便是要弄清楚美濃有哪些特色值得拍攝,於是先花了一些時間上網去觀察別人怎麼拍美濃,這樣,不僅可以從別人的作品中看出這些攝影愛好者印象中的美濃特色,未來自己拍攝時,也可以避免那些被大家拍過頭的題材或畫面,增加視覺新奇感及風格差異性。結果,看來看去發現大家拍的大部分是中正湖、菸樓老房子等等題材,至於花海是近二年才有的事。接著,筆者開始大量閱讀美濃的資料,從歷史背景到人文藝術,從古早到近代的演變,最後,選定三個特色來詮釋美濃,分別是:「美濃窯」、「美濃紙傘」、「黃金稻田」。

接著,便是決定該怎麼拍。


美濃窯,代表美濃的藝術,並且是世界級的藝術。「美濃窯」的創辦人朱邦雄先生,結合了藝術、人文、工業設計等多項專業,經過20年鍥爾不捨的努力奮鬥,在這個素無陶瓷工業的環境裡,非常艱辛地紮根、發展陶藝事業,為故鄉打造出另一種藝術形象,不僅從這裡開始催生了「陶壁公共藝術」,也為台灣的藝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立下新的藝術典範。為了突顯美濃窯的精美質感,筆者決定以局部特寫方式拍攝。(拍攝地點:美濃窯,拍攝時間:下午)


美濃窯漸進式的微妙釉色變化,自然地融合在富節奏感的陶片方格中,觸感豐富的肌理符號,生動地跳躍或浮游於水平與垂直的交叉構圖中,隱約地描述著自然與文化交織的感性寓言。


美濃紙傘,美濃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美濃紙傘的引進約在日據時代,為當時物資貧困的美濃社會帶來典雅實用的油紙傘,因應了當代的需要。後來由於工業的進步,洋傘的盛行,紙傘業步入黃昏,如今僅剩五家紙傘業經營。傳統的美濃紙傘為無繪畫裝飾的油紙傘,後來基於商業考量才逐漸在紙傘上彩繪花鳥、仕女圖等,筆者為了增加作品視覺上的突出,特別訂製一把大紅紙傘,以實現當初紙傘的一些攝影靈感。(拍攝地點:美濃民俗村,拍攝時間:下午)


這張是臨時起意拍攝,因為老式打水機並不常見,思考之後,決定拍攝一張有水流動感的打水機畫面。


黃金稻田,代表美濃的傳統農作,以及美濃的命脈所在,稻耕生活也是美濃文學最常被描述的題材,例如台灣文學作家鍾理和先生發表的許多散文中,即可常見。綠油油的稻子,經過黃昏時的逆光映射,轉變為一片金黃,因此筆者決定在黃昏時以逆光方式拍攝稻子。(拍攝地點:美濃田間小路,拍攝時間:下午)


以上這張是今年拍攝,稻田加上穿衣戴帽的稻草人,十分溫馨。(拍攝地點:美濃田間小路,拍攝時間:上午)

筆者認為,攝影不能只是原封不動將看到的景完全攝入,應該是要透過自己的攝影眼(註一),仔細端詳這個景給自己什麼樣的感覺,然後以自己內心想呈現的方式去拍攝,這才是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特別是風景攝影最好能拍出與人性呼應的地方。

註一:攝影眼,一種能夠看出可拍之處的觀察能力。同樣面對一個景,一件物品或一個人,透過每個人不同的攝影眼所看到的,都不盡相同,因此拍出來的也不一樣,一位優秀的攝影家能做到「所拍優於所見」,而「多看、多拍、多思考、多研究」,是培養好攝影眼的必要條件。

下一篇:完成一張好作品的思維--構圖的要素
2007-03-24 17:38 發佈
感謝分享...思考如何拍是比買器材還困難的一件事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rveyliu1975
不好意思!
你發的文是真的很棒
但是現在很多拍照的人
只是純粹拿來記錄生活而已
所以你給的建議雖是相當不錯
但是有多少人只是出門拍個照片(尤其又是旅遊或是拍自己家人)
還會去想那麼多嗎?
而且我覺得你的建議又對真正有攝影技術的人來說
好像又是多餘的
但總歸來說還是謝謝你的分享
還是會對很多攝影初學者會有幫助的
世界末日趕快到來吧............!^_*
感謝分享,擬定計畫就是對你要去拍攝的地點場景有一個認識,然後決定要拍什麼,當你對你所拍攝作品背後的意義有很深的認識,這樣的作品才能讓人深刻。
而且一系列作品回來的時候進行檢討,的確可以得到一個整體提昇。
不過之前小弟去賞櫻,本來擬定的拍攝計畫就是"花",然後回來後友人就開始怪我為什麼沒有拍人~~~~(因為他沒帶相機,也沒叫我拍他...)
那趟拍下來是收穫很多啦!只是也很無奈...。
ckf5983 wrote:
不好意思!你發的文是...(恕刪)


大大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還是需要樓主這樣熱心的人慢慢把自己的心得整理放上來, 對我們這種菜鳥仔才有提攜的效果.. 至於就只要按快門就好的人, 不必太管他們了~~
幫樓主一推

但是這樣的觀念,就牽涉到:相同的地點可能要去很多次。

小弟最近每個周末都到處跑,山上溪邊湖邊或是公園,但是每次都亂拍,因為我並不熟那個地方,第一次去,根本就沒辦法計畫說要拍什麼,只能現場看到什麼,如果有想法就拍。

但是我回來會很仔細的去想,這個地方下次應該什麼季節去,應該拍些什麼,適不適合帶狗去,該準備哪種鏡頭,是否要帶反光板或是腳架。

回來看照片,會檢討說:


這張應該換一個測光方式,EV應該可以多一點少一點,這個景幾點去的時候可能會有好光,或是應該要用閃燈加強或打光。


總之,我覺得在一個地方要拍出好照片,真的要勤去練功,走馬看花式的去一次拍一次,進步的會很慢!
www.cycliving.com
ckf5983 wrote:
而且我覺得你的建議又對真正有攝影技術的人來說
好像又是多餘的




我要推這一篇!

ckf5983大大,汝把「真正有攝影技術的人」看的太強了點說。


不管拍攝任何東西,就算「真正有攝影技術的人」,都如同austin1973大大所提的4W1H,才能完成一張或一系列的好作品!

ckf5983 wrote:
而且我覺得你的建議又對真正有攝影技術的人來說
好像又是多餘的)



對真正有技術. 欲以攝影創作的的人而言
完整深入的計劃絕對是第一步

這點我覺得沒有例外.
文包 wrote:
不對真正有技術. 欲...(恕刪)


我常常覺得自己沒什麼美術的天份,拍出來也沒辦法有什麼特別的

真的有種瓶頸的感覺~

樓主真的好用心,推廣拍攝的美學這麼用心,期待您的下篇
很認同除了拍攝生活點點滴滴之外
還能夠嘗試專題攝影,拍攝一系列的同主題的照片
然後用些許文字把照片串連在一起
這樣一來感覺一定很棒
二來自己能夠清楚的傳達照片中的意念
看圖片的人也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我的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7318471@N02/?saved=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